網頁

2015-12-13

從英國2015國防報告看世界局勢:布局2025三軍武力與文化巧實力,為提前的動盪作準備○王悅年 at 關鍵評論(2015.12.12)

國防報告,是多數國家定期提出之國家最高防衛指針,英國的《國家安全策略暨戰略防衛與安全報告》(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nd Strategic Defence and Security Review 2015SDSR 2015),在國防領域上略等同我國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但其中包含的議題面向更為廣泛,足以被稱為一份全面性之國家安全報告。2015年國會選舉後由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於1123日發表最新內容。


背景
2007年美國爆發由次級房貸所衍生的金融海嘯,並迅速影響全世界,這波衝擊對英國經濟傷害巨大,甚至在2009年出現經濟成長負5.9%之衰退。緊接金融海嘯後的歐債危機,仍然衝擊並非歐元會員國的英國,倫敦為此經濟復甦腳步疲軟。光是2010年,英國國防財政黑洞就高於年度國防預算總額。也因此,同年的SDSR呈現大幅度裁軍,但該年報告提出後招致國內外諸多重大批評。礙於篇幅本文不贅述細節。

好消息是,這兩年來倫敦似乎走出了經濟困境,相關數據表現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皆名列前茅,甚至排名第一。為此,2015SDSR同時思考世界局勢的脈動,大致呈現穩定擴張之勢。政府宣示國防預算比例持續維持2%的北約標準,金額方面更逐年擴增,國防預算在北約僅次於美國;預計未來十年將投入1780億英鎊之裝備採購,三軍部隊規模也不再刪減。

軍隊規劃
甫公佈的SDSR 2015比起過去,更加強調聯合部隊司令部(Joint Forces Command)的三軍聯合作戰能力,另外也再度提及與盟邦之共同布署。為因應此目標,2025年英國預計編組一支高達五萬人之遠征軍,其中包含一艘伊利莎白女王級(Queen Elizabeth Class)航空母艦的海軍艦隊、一支由各式軍機組成的航空聯隊與一支陸軍師與特種部隊。

除此之外,SDSR 2015還勾勒出2025年的英國軍隊的樣貌,以下節錄其重點: 
  • 皇家海軍(Royal Navy
  1. 新增兩艘最新型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自2018起服役,其中一艘將在平時扮演兩棲突擊(直升機航母)角色。
  2. 四艘建造中的油彈補給艦將在2016年起陸續服役,另外訂購三艘後勤支援艦。
  3. 26型巡防艦全球作戰艦Global Combat Ship),其採購數量確認為八艘,均為反潛構型。
  4. 另外研發一款噸位較小之通用巡防艦,以補充23型巡防艦除役後的艦隊數量,並運用於國際出口市場。
  5. 2020年代皇家海軍將維持十九艘驅逐艦與巡防艦規模,2030年代增加之。
  6. 訂購兩艘近海巡邏艦,艦隊總數由四艘擴增至六艘。
  7. 皇家陸戰隊旅接受兩棲特種作戰訓練北極訓練。

  • 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
  1. 延役Typhoon戰機壽命至少到2040年,並開發包含對地攻擊與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等能力,拜延壽工程所賜,使得2025RAF可新增兩支颱風戰機中隊。
  2. 確認F-35購買數量為一百三十八架,在2023年時服役二十四架供海軍航空兵(Fleet Air Arm)使用,此決定也讓英國擁有除美軍以外最大的F-35機隊。
  3. 訂購九架P-8海上巡邏機。
  4. 訂購至少二十架Protector無人攻擊機
  5. 一改先前退役的想法,轉而延役十四架C-130J2030

  • 英國陸軍(British Army
  1. 整併兩支機械化步兵旅和兩支新成立的攻擊旅(Strike Brigade),以成立一支因應高強度任務、隨時待命的陸軍師。
  2. 延役Challenger II主力戰車,升級Apache攻擊直升機
  3. 幾支提供海外反恐與安全的步兵營,也可提供盟邦訓練、支援、顧問等等任務
  4. 兩支包含現役與後備役的混合旅,作為戰場支援部隊。

  • 核武威懾(Nuclear Deterrence
英國目前唯一的核武威懾平台為四艘Vanguard級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為了因應該級艦在2030年代開始除役,新艦研發計畫業已展開(暫時代號Successor。目前確認下一代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仍會維持四艘的規模,以確保隨時有一艘正在全球海域戒備當中。

這是一項二十年期之武器籌獲計畫,估計需要310億英鎊預算,可能會是英國國防史上最昂貴的單一項目投資。

巧實力的展現
上開軍事議題是每屆報告公開的重點,因為當中提到了許多具體安排。除此之外,SDSR 2015另以專章分析現時國際局勢,並提出因應規劃。在第五章「捍衛我方全球影響力」(Project Our Global Influence)中,則是綜合了硬實力與軟實力,一一探討英國和全世界各國的關係。

維持與盟邦的關係,乃是現代國家戰略一大顯學,這也是美英等國與中國差異最大所在。對倫敦而言,與北約(NATO)成員國之關係,在總論上被放在第一優先(報告第5.19章節),另外也將澳洲、紐西蘭與日本等三國置於同等重要性。而接續的5.20章節則是論及與大英國協(Commonwealth)之關係。

在討論個別區域的各論上,美國仍然是英國最強調的盟友,歐盟(主要重點國家為法國與德國)則置於第二。報告5.32節與5.33節指出英國應持續加強和美國的軍事協同能力,包含平時固定的想定推演與訓練,並且會在全球穩定議題上和美國繼續合作,合作範圍也將更加拓展。SDSR 2015針對俄羅斯的用詞就較為強硬,維持制裁強度,將是未來可預見的作為

亞太區域上,報告率先提到日本,東京被稱為是倫敦在亞洲安全上最密切的夥伴,並支持日本在聯合國安理會擴編後成為常任理事國之一,與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上扮演更重要之角色。

5.74節提到中國,雖然文中表示要建立更深化的夥伴關係、在許多目前面臨的挑戰上更緊密合作,不過章節一開始仍不忘說明:我們不認為在所有議題上的立場會與中國政府完全一致We do not expect to agree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n everything),這樣的論調或許說明一切——在外交排場與經濟利益上可以互惠,但面對重大議題,雙方仍然有根本性之成見。

除了上述全球關係外,英國深厚的軟實力也不可忽視。報告中包含遍布全世界一百多國的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以及BBC等,都將是英國持續影響全世界的方法;而民主、法治、開放、責任政治、人權、言論自由、自由、平等、尊重所有權Democracy, the rule of law, open, accountable governments and institutions, human rights, freedom of speech, property rights, equality of opportunity)等等普世價值,被認為是一個成功社會之基石,也是未來會持續推行努力的目標。

更加不確定的未來
2015年即將結束,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看似舒緩許多,全球經濟卻仍未普遍回溫。人為部份包含歐洲的烏克蘭危機、近日的敘利亞難民與ISIL恐怖攻擊;南海與東北亞亦面臨中國不斷文攻武嚇,破壞現狀之行為,雖然各方目前尚未發生直接衝突,但詭譎的情勢也絕不容忽視,檯面下資安角力更天天上演;另外包含極端氣候在內的大型猛爆性天災、疾病威脅等等,如同首相卡麥隆在SDSR 2015前言中表示,相較起五年前,今日世界更加危險與不確定。

報告後的附件一-國家安全風險評估摘要(National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最早於2010年提出,並於2012年修訂,2015的版本將所有國內外安全風險分為三個層級綜合探討,在最高層級的第一級部分,共有恐怖主義(特別點名ISIL與蓋達Al Qa’ida)、網路資安、國際軍事衝突、海外情勢不穩定、大眾健康威脅與大型天災,相信對於各國政策規劃都有參考效益。

台灣準備好了嗎?
習近平在2012年十八大會議中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標誌著2021年建黨一百年與2049年建國一百年的「中國夢」。雖然官方稱這些目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看似純屬內政、經濟層面;但另有一派認為,北京暗地裡的稱霸野心,早就展現於近年來所作所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對於台灣而言,短期內需注意:習近平權位是否完全穩固?許多評論者指出,習上任至今在許多層面仍然受制於江澤民舊勢力,打貪反腐雖然讓許多「江派山頭」中箭落馬,但政治鬥爭卻早已樹敵無數。

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漸趨疲軟,日本《產經新聞》近日報導,中國總理李克強自豪,自己不看中國官方發表之經濟成長數據,他只看鐵路運輸、電力用量與進出口數據。而中國從2012年來,GDP成長率無太大變化(67%之間),然而進口量掉了25%,鐵路運輸量也掉了15%。中國今年79月實際成長率約在45%之間,後續是否會引發更大規模的社會不穩,值得密切關注

不論如何,世界局勢瞬息萬變,無一國能倖免於外——遠在零度經線的英國也好,身處東亞熱區的台灣也罷。當我們看到英國以高規格接待習近平到訪的同時,仍明白未來處境,而不忘本身的大國責任,積極加強全面整備時,我們不禁要問同樣的問題:台灣,準備好了嗎?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20 則留言:

  1. 用國際取代中華,
    用精準取代孔儒,
    用人本取代族群,
    用發展取代懷舊,
    用科技帶動文明,
    用文明新創文化,

    這些都是台灣的將來,也是奠立台灣成為第一流社會的最可靠武器。那時,根本甭管有多少巨人覬覦著台灣,俺們自身的素質就足夠讓他們望之胆寒怯步啦。

    回覆刪除
    回覆
    1. 阿仁老大的結論,最經典
      意即,既然無法取悅所有人,台灣就應該展現文明的素養(當然很難,你只要看到寫龍介的PM 2.5)

      刪除
    2. 很棒的觀點,但是落後文明的反撲力道一向很強,如何安然存活到下一個文明的到來往往是庶人百姓更迫切的課題。

      刪除
    3. Ajin大:
      我也認為要「交易(法律)」或scenario國際化,不是一般媒體將國際化等同內容「英語化」或是「歐美化」。
      有一篇文章提到國際化反而是更要加深內容的「在地化」。
      在地化比國際化重要

      刪除
    4. 在地化也可,世界化也可,國際化也可, - - - 重要的是:用啥來賭塞,遏止,取代 "中華蠶食"?

      若2016執政,那接下來是該聚焦於2020, 2024 大選?還是以此作為起跑點,對50年後, 2066 的台灣提出具體願景重要?

      上面這篇英國國防計畫內所釋放出來信息不就是在凸顯長期國力與邦國理想的具體化落實過程該有的考量嗎?

      沒有社會的理想,搞不出理想的社會的。執政的目的就是要落實這概念,從「實然」出發,畫出一條清晰可行的軌跡達到「應然」的境界,讓累積起來短期環,能環環相扣變成長期鏈。俺在樓上提出的六用,就是要落實這概念的法寶啦!運用得好,不出三年就可以看到初步成效了。

      象徵性的圖騰,口號,都不重要。概念的落實才是關鍵!

      刪除
    5. 概念的落實才是關鍵!...說得好。
      就是展現行動力與執行力並得到成果。

      刪除
  2. 中國對其遠交近攻與政經滲透是英國須用心的國安事件.

    回覆刪除
    回覆
    1. 英國以狡詐聞名,中國想坑他可能還要多學學。題外話,當初第一個承認中共政權的好像就是英國。

      刪除
    2. 當初西方最先承認毛澤東的確實是英國沒錯,山姆大帝扛著蔣介石一直到1979。英美白盎聯盟,兩國是一直搭配著在玩土龍啦。白盎正進行著如何把土龍所累積將近四兆美元的外匯存底蒸發到不足以威脅世界的程度,所以好好讓你投資,好好讓高級黨官大把污來錢再回流白盎金庫內!

      白盎的厲害在於系統的建立。光現代服務業體系的建立,有多少不是白盎所創?經濟學,會計制度,保險業,海商法, 貿易理賠法規,- - - - - 太多了。連現行國際政治,世界秩序都是白盎建立的。白盎要對付土龍,簡簡單單的系統概念就足足有餘了!

      孔儒所傳承的道統,哈,抱歉,完全沒有系統概念與分析的DNA。那土龍要用啥對付白盎?用刀槍不入的中華復興白蓮教?用人口紅利?或用出口小三配合亮咩寬鬆的裙圍?

      只要繼續保持中華族觀,那就永遠繼續孔儒,也因此就永遠繼續作中國夢啦!再夢個五千年,可也!

      刪除
    3. 現代會計制度俺是不瞭解的,但「複式簿記」這功勞要算在中世紀威尼斯商人的頭上。
      白盎,算是發揚光大。

      Ajin兄一直持續注意的就是:「文明」的優劣,但同時強調著「文化」並無優劣。

      從此點觀察,Ajin兄基本上並無理由反「中」,而是「中的文明」太令人搖頭了,冥頑不靈,所以敬而遠之。

      的確,「文明」的優劣,才是意義。
      否則,人民算什麼?(一切還是要回到人民或人的身上)

      Ajin兄是有哲學、有信仰的牛仔。

      刪除
    4. 過獎了,俺是徹底不學無術,口無遮攔,吃喝拐騙,狗嘴無象牙的算命仙啦。

      被俺惹上的孔儒,再怎樣的空心,也不是孔仲尼本人之罪。罪在於孔儒內容毫無刺激思辯與分析的培養,根本甭提需要 "精準" 分析的系統概念了。

      孔儒與春秋時的法家主張徹底相反,這是最致命的部份。法家所重視的辯證思維,完全被當權者排除,甚至罷除。也因此孔儒形成最有效的統治麻醉工具,自然成為專權朕們的最愛。這統治方便就一直在中華圈內變成道統傳承至今,
      i.e. 孔儒=中華。沒有孔儒,中華剩啥?

      刪除
    5. 算命仙的觀察真是精湛,孔家學最好用的地方就是你隨時都可以找出一句你要的話語來合理化你的作為。當然任何人都可以。

      所以誰說了算?官大學問大、擁有話語權的人。

      沒有孔儒假道學的外衣、中華就只剩--專制與野性。

      刪除
    6. 破壞比建設容易,滲透是種過程而其階段目標是區域霸權,英注重本身個面向的自主性在短期不會有影響但長期的大棋局下則有因勢利導助其全球布局最終影響自身的戰略隱憂.換言之就是英也應在大戰略架構下投資更多非傳統盟國而非趨向獨善其身.文明對決之於中國的挑戰是創造力差距,但與其說目前僅是表面的孔儒思想不如說封建思維內涵才是差別,而這是在封閉環境中易於深化的思維.

      刪除
    7. 小波大的「封建思維內涵」,是一般用法。
      實際上,封建卻是允許多元存在、聯邦制度等的基礎呢。

      不知,為何在中國被抹黑至此?

      刪除
    8. 基督教文明最終有至高無上的耶和華與聖經可以直接讓信仰者追隨,最高位者是上帝不是模糊的天地,然而對孔儒禮教制度以傳教般的方式滲入中國社會的倫常(但又不被視為宗教般受到限制),在政教分離教會從世俗政治退場後(制度上),孔儒部分在各種權力階級階層面的思想仍能順暢的進入國民教育體系中且在不被受到批判的狀況下得以居於高於其他哲理地位的模式被教導給予學習者,

      刪除
    9. 這增加了一般人民的奴性與面對權威怯於挑戰弱化獨立思考的可能,一個公民服從(畏懼或說敬畏)另一個公民那就難以發展平等自由的公民社會,即便每個公民都可以投票.共產主義反對地主階級的封建模式,但中國所受的封建影響不絕對在於制度而是更在於思想.

      刪除
    10. 開頭--中國封建和歐洲封建在階級,分封,土地等等政治權力分配制度與部分宗長制度(家督)有相似之處,西洋的封建制度也影響近代法律體系的發展,但通常提及中國封建思維指的大多是所謂的三綱五常,五倫,四書五經等所建構的禮教系統(繼續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存在於現今社會與教育系統中的哲學影響).

      刪除
    11. 妖棋士:
      歐洲是否有"帝王思想"
      不知道這是否是2者(歐洲 中國)的差異
      日本及歐洲的封建 似乎比較相似!?

      刪除
    12. 小波大的「不被受到批判的狀況下得以居於高於其他哲理地位」,的確擲地有聲。
      孔孟值得不斷的「哲學批判」,可惜被毛用來「政治批判」與「批判政治」了。

      其實,不妨效法蘇格拉底,重新演繹《論語》。
      這一定好玩!

      我很遺憾,「封建」一詞在中國圈的被誤解與抹黑。
      影響所及就是,繼續孔孟(因為沒有更高明的、外部的參考機構)。

      刪除
  3. 我有一個想法,要裂解儒學的最好方法應是以儒學自身的矛盾去裂解它。

    也許讓神回歸到凡間,經過哲學式的討論,才有可能打破神話。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