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馬拉巴爾演習從1992開始,顯然是因應後冷戰的局勢。2001到琉球海域演習,是東邊還是西邊?
USCG加入馬拉巴爾,很有趣。
可見戰略的規劃,是以10年、20年為單位。那馬的decade or decades要與中國政治談判,絕非空穴來風,而是有此規劃。
那,小英新南向,如何馬拉巴爾?
印亞太的升格-馬拉巴爾2015○王悅年 at 洞見(2015.11.24)
印亞太(Indo-Asia-Pacific)戰略,由現任國家海事基金會(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執行長、當時的印度海軍軍官Gurpreet Khurana於2007年提出,該戰略大幅度改變新德里過去奉行的不結盟(non-alignment)與南亞次大陸視野,受到國內實務派推廣;2010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正式接受印亞太,另外包含日本和澳洲也紛紛在國家政策納入相關概念。
印度洋,是中東地區石油出口至亞太的必經路線,各國對於這條海上交通線具有直接利益,紛紛尋求介入的機會與可能的結盟管道。莫迪(Narendra Modi)在2014年5月26日就任印度第14任總理,外交上享受了一段蜜月期,截至2015年11月底,共計出訪三十國,頻率非常高。本文簡短介紹印度與日本、美國與中國之互動發展,並以甫結束的2015馬拉巴爾軍演(Exercise Malabar)為實例,綜合外交與軍事兩面向,簡略探討印亞太戰略的發展與未來。
莫迪政府對外關係
印日關係—友好深化
在莫迪外交政策中,日本扮演非常重要之角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莫迪的深厚友情,使得政策推動更為順暢。
東京通過《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後,第一個突破點極有可能落在印度,項目推測是新明和(Shinmaywa)工業株式會社所生產,敏感性較低的水陸兩用救援飛機(US-2),但伴隨而來的是雙方航太產業合作與兩國在印亞太布局上之進展。今年的馬拉巴爾軍演、潛在的新幹線技術輸出,與日本有史以來最高的五年期對印經貿投資(約335億美金),在在印證了印日關係將大步向前的趨勢。
印美關係—在共同利益上重新增溫
華府與新德里的關係雖然未如印日關係密切,雙方過去在各項議題上也有歧見甚至尖銳交鋒,但就結構來看,印度與美國確實容易在許多領域找到利益共同點。大局勢轉圜後,莫迪在2014年與2015年的9月兩次出訪美國;歐巴馬則不僅是歷史上首位在任內兩度訪問印度的美國總統,更在2015年共和國日(Republic Day,1月26日)成為該年度貴賓(chief guest,一年僅有一位),莫迪破例親自前往機場接機,兩人的擁抱,熱絡之情溢於言表。
美印雙方關係在近期大幅增溫,連帶讓美國軍火商得以進入過去以俄系武器為主的印度,包含出口P-8海上巡邏機(印度為該機型第一個出口國)、C-17戰略運輸機與C-130J戰術運輸機等等,另外新德里也剛下訂22架最新型的AH-64E攻擊直升機。
印中關係—癥結未解,維持冷和
中國則是出現戰略兩難:一方面亟欲與印度改善關係,另一方面卻又因一帶一路戰略拉攏巴基斯坦,並將之提升為一帶一路的「旗艦專案」地位。伊斯蘭馬巴德和新德里長年不合,曾三度大動干戈,雙方均擁有核子武器更是南亞區域安全的長年隱憂。北京不論如何選擇,都是難題。
除此之外,北京也視孟加拉、緬甸與斯里蘭卡為重要合作對象,以圖中方勢力進入孟加拉灣,這點對想要維持南亞第一大國地位的印度而言,確實是具體威脅。
表面上,習近平姿態看似較低,且印中均對於增進貿易交流感到興趣,但雙方在西藏問題、「一個中國」與「一個印度政策角力」,以及沸沸揚揚的越界問題等等,結構性癥結並未改善。雖然莫迪對外關係立場被認為偏向鷹派,但其鷹派性格非如中國式的具體軍事威脅,短期內印中之間應該仍會小步向前,但大架構則維持著類似「冷和」之局面。
馬拉巴爾軍演
馬拉巴爾演習,是美國與印度自1992年開始的雙邊軍演。1998年因為印度進行核彈試爆,引發美國極度不滿而中斷。直至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後,印度加入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的反恐陣營,讓演習在2002年得以恢復。馬拉巴爾軍演課目範圍很廣,從早期基本戰術、海上整補、水面作戰開始,到後期進行航艦編隊、反潛、模擬對戰等,層級明顯提高不少,另外還納入雙方海岸防衛隊海上執法、搜救、反海盜等等操演。
2007年的曇花一現
傳統上,馬拉巴爾軍演位於印度洋舉行,惟過去曾四度移師日本周遭海域(主要為琉球附近),2008年則於阿拉伯海舉行。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該年演習分為兩場:01場次首度來到日本琉球海域,02場次則第一次移師孟加拉灣(Bay of Bengal),並邀請日本海上自衛隊、澳大利亞皇家海軍與新加坡海軍共25艘艦艇參加,使得馬拉巴爾從雙邊演習躍升為多邊軍演,重要性不言可喻。美國共調動十三艘軍艦,不僅為歷屆最多,也是迄今唯一一次派出兩艘航空母艦(CVN-68尼米茲號USS Nimitz與CV-63小鷹號USS Kitty Hawk)參加。
2007年除軍演移師孟加拉灣外,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與印度更成立戰略對話平台(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中國,於當年7月發出「外交照會」(Demarche)表達高度關切。或許因為如此,此後一段時間馬拉巴爾軍演規模不再擴大,參加國家更回到最初的美印雙邊演習規模;雖偶爾納入日本海上自衛隊,卻未曾再見到其他國家。
2015年的重起爐灶
日本在過去雖曾數度以觀察員身分受邀參加馬拉巴爾軍演,但7年後的今年被納為永久參演國(permanent participant)。此舉讓這項演習正式升格成為美印日三邊演習。今年馬拉巴爾軍演於孟加拉灣舉行,美國派遣航空母艦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提康德羅加級(Ticonderoga Class)巡洋艦、自由級(Freedom Class)濱海作戰艦(該級艦首度加入)、洛杉磯級(Los Angeles Class)核子攻擊潛艦等等參加;印度則出動包含基洛級(Kilo Class)攻擊潛艦與多艘水面艦艇;日本海上自衛隊則派出一艘秋月級(Akizuki Class)護衛艦與會。
在中國持續破壞區域現狀之際,印度與美、日關係逐漸增溫。雖然各方不明講,但評論皆不諱言:馬拉巴爾軍演的假想對象即為中國。北京方面稱:目前中美與中印關係良好,這項軍演並非針對中國;但解放軍外圍的《環球時報》則表示:中印兩國在「同一條弦」上,也呼籲印度對「反中陣營」之不良企圖應提高警覺。
結語
今年秋天,蔡英文主席在民進黨外交酒會中發表「新南向政策」,訴求加強與東協國家及印度之合作。雖然,過去在各方人士的努力下,讓台北與新德里關係在各個領域有所進展,且過去15年來雙邊貿易額成長超過六倍;可惜的是印度至今仍然僅為我國第十九大貿易夥伴;2014年印度出口至台灣的金額比起前一年更出現接近10%之跌幅,實在讓人不解。在投資層面上,台商投資佔印度整體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第45名,比例甚至不到0.1%,這些都讓台印雙方在未來都有更大的互動空間。
總結來說,2007年盛大的馬拉巴爾軍演,頗有提高格局之趨勢,惟如此期待似乎曇花一現,並未延–續。在今年成功納入日本成為多方聯合軍演後,是否可思考接續納入亞太區域更多國家,讓馬拉巴爾升級為印亞太戰略的重要實踐點,值得後續關注。
就近期新聞觀察,不僅僅是亞太區域局勢不明,甚至北約與俄羅斯也有角力再起的傾向,雖然國際新聞暫時聚焦在IS恐怖攻擊與後續各國的反應,但或許,一場「新冷戰」,也正悄悄地醞釀當中。
看來麻生太郎以前提倡的『自由與繁榮之弧』真的要成形了。
回覆刪除http://www.mofa.go.jp/mofaj/press/enzetsu/18/easo_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