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06-29

八仙檢驗大巨蛋

此次八仙樂園的粉塵火災發生瞬間,我的腦筋閃過:正好檢驗大巨蛋的「逃生假設」。
朋友告訴我,不要在此時講這些。

想了兩天,還是要講。(其實,名嘴有提了一下)

對於專業者而言(我非專業),看到案件發生,他的腦筋就在盤算各種「程度」:傷害的空間條件與範圍、群體主要傷害、個體傷害程度與比例、隨著時間增加總傷害會有多少、救援方式、救援能量、後續照料、逃生安全設施、如何防範、如何修法等等。

比方說,鐵達尼號之前,大家專注在如何將船造得更堅固不會下沈。鐵達尼之後發覺,船還是會沈。如果船還是會沈,人能做的其實是救人。從此,如何減緩船隻下沈時間、準備充足的救生艇,以及訓練就成為重點。

更殘酷的是在DiscoveryNGC播過。二戰時,美國在沙漠地帶設置日本町,無論建材與家具完全仿真。然後以燒痍彈燒掉。
節目沒說而我也不知道的是:這是否為美國準備東京轟炸,並估量戰果。不過,我可以知道的是,這個研究的成果可以作為與Little Boy和其同父異母的兄弟Fat Man對照。一個是鈾彈,一個是鈽彈。兩個一起,評估熱當量的實際損害。

921地震時,我正好陪日本技師在高雄。早餐時他看著電視問:現在多少人死亡?我翻譯:現在多少人。他喃喃自語說:最後會達到多少人死傷!我說:你怎知道?他說:是根據日本歷次地震的統計。幾小時後會回報多少人。當然每個社會不一樣。
讓我大開眼界。

對台北市這種常常會舉辦大型活動的都市而言,八仙樂園事件就是重新估算逃生安全假設的最佳契機。從此次「實務」來看,八仙樂園事件的場所(游泳池或造浪池)可以算是準密閉空間。這樣的空間,能擠進多少人(人員密度),進場人員有辦法管理嗎?(八仙樂園無法管理)。事件發生後相對容易的人員疏散的移動速度多少?特別是地下室發生災害,會不會有場外人員進入?救護車無法進入,只能靠人員自救等等。
都要重新檢視!

人命才重要,賺錢在其次。
那些跪著求馬的人,事情過後應該反過來嚴加督促大巨蛋的安全逃生計劃與設施。

人命,要專業來救。商人與政客,是不會救命的。

9 則留言:

  1. 一樣是發生在新北市,如果當時的事件換成了核災,今天會有什麼樣的場面?這次事件不只公安問題,也燒出了台灣醫療體系的脆弱,500人左右的燒燙傷病患就已經讓北台灣緊急醫療抓襟見肘,疏散安置,後續照護?不敢想像核災發生會怎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基本上,依據國家大小不同,沒有國家能夠處理大量醫療需求。
      事件更大,就需要需要國際救援。

      這個案件,的確也凸顯核電的問題。
      但,取消核電要變動工業模式與生活樣態,包括擁核與反核的雙方,都不能幸災樂禍。
      這是共同體的共業。

      幸災樂禍的人,心思不在人民,更不在台灣,沒有資格擔任領導人。

      刪除
    2. 核災的救難在台灣不只是專業,也是人性(心理學專業);台灣幾乎所有的資源全在北部,若核124有事,請問在救援計劃(若有的話)內的擔當者是在位置上還是落跑先,這考驗人性,萬一從總統以下到醫院院長的掌權者全避難去了,我懷疑在第一線的工作人員還剩多少,不說別人,我一定先將家人安頓好,再來執行公共任務。

      刪除

    3. 綠卡與美國籍,就是這種心態。
      能苛責嗎?
      不苛責,可以嗎?

      我啞然!

      刪除
  2.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在想而已?燒燙傷病患現在最需要的是感染控制,那是一門專科,現在的做法是把所有重傷送進能送得進的加護病房,
    總覺得那裏怪怪的,台灣的燒燙傷中心應該是容納不下這麼多人,是不是該是找外援的時侯了?一但這個黃金時間過了找仙來可能也沒用了。

    燒燙傷處理最有能力的是海軍,全世界最有能力的海軍..........。

    回覆刪除
  3. 我同事在新天輪爆炸事件沒死,受火傷雖不是很嚴重,但歷經多次手術。

    受火傷是很痛苦的災難。

    回覆刪除
  4. 高雄海總是全台燒燙傷最專業的醫院,不過這個消息一出,以台灣人一窩蜂的心態,很快就會轉診癱瘓.....

    回覆刪除
  5. 意外事件大規模醫療病患的轉診、後勤支援等管理是衛福部的業務和責任,現在部長裝死中。

    回覆刪除
  6. 燒燙傷處理非常耗資源也非常依賴設備。
    是否得到資源直接影響存活率及癒後。
    過程中的痛苦程度也有差別。
    現況是自然法則:體健者生存。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