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的確,這次小英訪美獲得極大成功。
不僅在其與幕僚事前做了極大努力,美中戰略態度的急速翻轉也是原因。
說翻轉是急速,有兩種看法:
一種是2010年下半年美國就開始轉換,但速度很慢。歷經東北亞的幾次緊張,包括朝鮮與東海ADIZ。美國提出的是重返亞洲(後改為亞洲再平衡)、Concept of AirSea Battle、輪駐、Indo-Pacific Area等。
另一種看法是,今年起的快速轉變。速度快到幾乎無日不有。中國在南海造島,美國不吝展現在政治與軍事方面支持台灣(以及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同樣令人訝異的快速轉變是,在台灣中國國民黨的集體茫然。
在兩種因素下,於是小英成功訪美。
賴怡忠的文章,在小英回台後刊出,透露些許幕僚作業或暗示實境細節。相當有意思。
文中提及「憲政體制」與「憲法體制」的不同。
嗯,是政治學的ABC。David Brown會問這個,令人驚訝!
大學時黃爾璇老師就提醒兩者的不同。當時在戒嚴時期,保守或捍衛國民黨的一群人,會強調「實定法」,滿口「惡法亦法」,所以傾向條文主導而將Constitutional Order理解為為「憲法主義」。
另外,反抗權威的一方,會注意憲法的理想性與彈性的一面而不以憲法條文為限,從而以「自然法」為主導而為「憲政主義」了。
「實定法」對,還是「自然法」對?沒有對錯,這些是法哲學與法實踐的不同途徑而已。
多數的時候,唸法律的會理解為「憲法主義」,唸政治的,會理解為「憲政主義」。賴怡忠的敘述,符合了前述的觀察。
賴怡忠描寫了小英欣賞習近平的部分舉措(打貪、認識台灣等)與不批評崔天凱的外溢效果。除不願給中國有可趁之機而使訪問出現意外,有預留未來接觸的空間。
本土政黨的總統候選人向中國領導者遞橄欖枝,北京可要頭痛一陣子。
至於賴觀察到,小英的「找出台灣可以參與其中並有利於國際社會的國際性計劃」而有引伸,值得注意其後續。相對於2008年馬的「有意義參與聯合國機構的活動」,剛好與美國政府所用的字眼一致,很有意思的同聲。那,小英的用語,也有這種背景嗎?
在第三篇中,賴怡忠對於「九二共識」有如下看法:
「不管九二共識是否存在,其價值是在於能否協助台海的永續和平穩定與台灣的長遠自主發展,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或者以前可能有,但現在因時空環境改變而使其達不到了,則九二共識自然就該被放棄。」
等於在「事實」與「主觀」間進行了辯證式的調整——讓結論「包含而超越(或包含但不受限於)九二共識」。也是從「理論思辯」提升到「政治實務」而做好執政準備。
其實,習總那個「地動山搖」說,沒有主詞。不見得是台北受壓,也有可能是習總的自況。但透過「維持現狀」頭痛的是北京。
幕僚或評論者,總是要摒除情緒直視事實,然後提出觀點、方案與警示。賴在兩篇文章出現的兩句話相互衝突的話,一樣展現了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忐忑以及對於世事多變的警惕:
一是「即便中國在南海作為有節制,美台實質的合作交流也不致因此受大幅影響。」
另一是「山姆大叔什麼時後翻臉沒人知道,如果哪天山姆大叔與中國又達成某種戰略合作關係,台灣屆時可能又會被華府當成落水狗蹧蹋。」
6月14日起,洪秀柱大概會代表中國國民黨出征2016。兩個法律系出身的女性或會短兵相接。
從個人條件看支持者不用緊張,因為兩者口頭技巧雖具拮抗之勢,但格調卻為雲泥之別。
但2008年以來的台灣政治,特別是選舉從來就是在open system的場域內做競爭。2012年無來處的扼腕經驗,更揮之不去。
當年的意外從東邊竄出,未來會有來自西邊的烏雲?
蔡英文成功訪美對台灣的意義(三) ──鞏固台灣得來不易的戰略契機○賴怡忠 at 想想 (2015.06.15)
不要忘了第三勢力的正面影響
蔡英文訪美期間,受到來自前主席林義雄為立委選舉協調的諸多質疑。但是第三勢力在小英訪美期間也扮演了不可忽視的正面作用。
就在小英出發訪美隔天,時代力量於五月三十一日召開「面對美中,蔡英文應彰顯台灣價值、捍衛台灣主權」記者會。黃國昌於記者會還提到「美國作為台灣重要的民主伙伴,應支持台灣民主自由與保障人權的普世價值,美國更應切實履行其一再公開表示的承諾,絕不介入影響台灣的總統與國會大選。切勿重蹈2012年總統大選之錯誤,容任部分持親中立場的美方人士為個人之私,透過各種方式意圖影響台灣人民的自主選擇。」,並呼籲美國應檢討亞洲政策。認為中國日前以蠻橫的姿態,不顧國際法,掠奪南海的海洋資源,成為「麻煩製造者」。希望美國除了《台灣關係法》之外,也應努力促進區域的和平穩定
雖然在蔡英文訪美期間,時代力量未再發表其他聲明,但作為第三勢力中最受到社會認可的政治力量,這篇新聞稿一方面明確說出將蔡英文當成台灣準總統看待,同時嚴正呼籲美國應調整在過去對台灣曾有的部份不當作法,更公開指出2012年美國干預台灣選舉行為的不當之處。由於美方有不少人也認同太陽花運動是導致去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的主因,也是形塑未來十年台灣社會新政治共識的重要力量,因此當太陽花運動要角黃國昌教授講出這些話時,有一定程度遏止美方部分親中人士意圖讓蔡英文出醜的效果,強化美國政府內部主張應對台灣選舉保持中立,並願與台灣民選結果共同合作的聲音。時代力量對蔡英文訪美行的督促,以及對美國過去作為的批判,對蔡的美國行也扮演了相當正面的角色。
蔡英文訪美的資產:維持現狀與台美交流
蔡英文此次訪美成果的享受者不僅是她個人,整個台灣也都受益。
首先,馬政府宣稱「九二共識」是國民黨、中國、美方以及(可能)包括其他國家在內的共識,這個說法在蔡英文成功訪美後已經正式宣告破局。美方不僅由官方公開表示九二共識是台灣與中國的議題,與美國無關,美國只關心台海的和平穩定,蔡英文訪美後,美方也對蔡英文的主張表示稱許,美方親國會(共和黨)學者更指出既然九二共識在台灣沒有共識,「維持現狀」反而是更好的方法。
現在最急於否定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反而是馬政府/國民黨與中共。馬英九為了自己的歷史功業,用盡各種方法想要保存「九二共識」的舉措已瘋狂到了無聊的程度。不管「九二共識」是否存在,其價值是在於能否協助台海的永續和平穩定與台灣的長遠自主發展,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或者以前可能有,但現在因時空環境改變而使其達不到了,則「九二共識」自然就該被放棄。當承認自創「九二共識」名詞的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在應邀參加民進黨華山會議時,都說到如果「九二共識」因種種理由必須被取代,他也不會掉一滴眼淚。但馬英九為了自己的歷史名聲,不管「九二共識」對台灣的撕裂效果,也不管現在中方逕自定義「九二共識」內容並要求台灣同意的作為,持續主張「九二共識」是兩岸政策的處理基礎。但現在這個主張已經不再被美方支持。
中方在蔡英文回台後召開記者會,要求蔡英文說清楚兩岸關係定位,要求承認「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否則就可能讓兩岸關係地動山搖。中方緊張九二共識可能沉入谷底,為了不讓馬政府時代的促統情勢被逆轉為反獨,中方現在的發言與動作都充滿挑釁。
蔡英文訪美對台灣的另一影響,就是對未來台灣與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交流,增加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美方表示對台灣選舉中立,非以此表示對蔡有偏好,並宣稱對蔡英文的接待禮儀沒有違反三公報與一中政策。意即如果國民黨也推出候選人訪美,則其接待規格起碼不會差太多,以免被別人指控是在操控選舉。這對台灣絕對是好事一樁,同時國民黨也應該把小英此趟訪美當成資產,不必像小鼻子小眼睛的馬總統般從頭質疑到尾。
最有趣的是美國務院對於蔡英文進入國務院與副國務卿會面,表示符合三公報與美國的一中政策。不少人提到三公報的文字並沒有禁止台灣官員或政要不能進國務院與美國官員會談。發言人也表示過去台灣也有政要與美國務卿會面的前例。這立即令人想到陳總統去中美洲與國務卿鮑爾(Colin Powell),以及馬總統參加中美洲峰會時與美國務卿希拉蕊的碰面。現在是發生在國務院辦公室內,無疑是更進一步。
固然國務院表示對蔡英文以個案處理,但日後如果蔡英文當選總統,則執政黨秘書長以上人士訪美時,是否也可比照辦理,只要認為這樣的會面是自然且有助於溝通即可?畢竟對美方來說,台灣處於這麼重要的位置,但卻無法與台灣的領導者直接溝通,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執行者還要透過每年一次在中美洲峰會的機會才能與台灣總統見面,這種處理不僅不自然,更可能會傷害台美默契。
而如果執政黨幹部可以進入國務院甚至白宮就實質議題與美國官員討論,那麼台灣外交部與總統府或國安會的資深官員,是更有資格進行實質會談的。當然,要走到這一步可能還需要相當時間,但蔡英文的「突破」是台灣的資產,應該想盡辦法鞏固這個成果,讓台美交流的實質內容獲得提升,強化台美的合作與戰略互信。國民黨與蔡英文訪美自始質疑到尾,對其成就更是大做切割,但對於崔天凱「十三億人民口試」的回應卻軟弱異常形同默認。把蔡英文所帶來台美關係提升的機會奉還給民進黨,國民黨自私到這麼弱智的程度令人傻眼。
但蔡英文訪美行的成果不會僅限於美國,美國亞太盟邦都看在眼裡,因為美國亞太再平衡政策是針對中國破壞現狀的作為,而中國之所以可以在東海、南海、黃海、印度洋頻頻進出強勢擴權,與中國藉由馬政府控制台灣的戰略是有相當關係的。
中國在釣魚台、黃海、南海與印度洋動作頻頻的時間點,是在2008年馬政府上台啟用「兩岸高於外交」政策之後,換言之,台灣的傾中綏靖政策是讓北京放心大膽的在東海、南海等地強勢作為搞得「四海翻騰」的主因。因此美國再平衡如要有效果,亞太國家的回應要讓中國有感,必須將台灣這個已經漂向中國的錨重新抓回,「亞太能否再平衡的關鍵在於台海能否再平衡」,因此美國對台態度是東亞第一島鏈與南亞國家的戰略關注點。當華府對中國有意見的台灣領導者以張開雙臂歡迎時,東北亞、東南亞與南亞國家立即就注意到了。
蔡英文現在為了台灣要做的,更應該是去出訪美國的亞太盟國,利用這個機會鞏固得來不易的成果,並掌握台灣外交發展的機會。小英可以進美國的白宮與國務院,是否也可以進日本的官邸與外務省、韓國的青瓦台與外交通商部、菲律賓的馬拉坎尼宮與外交部、印度的總理府與外務部呢?這些累積的成果,對台灣與這這些國家發展實質接觸會助益甚多。
有人說此次出訪美國已經讓北京很不爽,如果之後再去日本、菲律賓、越南這些與中國關係不好的國家,不是更讓中國沒面子而惡化關係,對之後(可能)執政帶來更多變數。但看到國台辦記者會以嚴峻語氣指責蔡英文不說清楚兩岸是何種關係,還提到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這個核心,就沒有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時,不訪問日、菲、越也太不可能平撫中國怒氣了。畢竟現在北京對於和平穩定的基礎,已經從過去的「反台獨」,變為「承認兩岸同屬一中」了,在這個狀況下,反而更須強化台灣與美國亞太盟邦的合作,讓台海可以透過「再平衡」而維持台灣社會自由民主、亞太區域和平安全、與促成兩岸關係朝向穩定與發展的現狀。
蔡英文成功訪美對台灣的意義(二) ──從幾個事件看美國態度與國際事務經營○賴怡忠 at 想想 (2015.06.13)
從三個議題的處理看幕僚作業的深度
蔡英文此行的準備相當充分,特別是她在CSIS的演講內容,其等級幾乎是國政演說了。感覺蔡像是以準備就職演說的態度在處理這篇演說,其內容豐富,主動掌握議題,也對外界矚目的兩岸關係放在一個適當,但非支配性的位置。
這裡提供三個面向以理解此行的幕僚準備工作,不僅反映在CSIS正式演說,也包括發表的文章,以及演說外的Q&A問答等。這顯示幕僚作業的思考方向。
第一個議題:憲政體制的解釋不拘泥於憲法文本
蔡英文在CSIS演講中提到要建立具一致性、可預測且可持續的兩岸關係,講到要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關鍵字的英文是Constitutional Order,中文翻譯是「憲政體制」。
對民進黨並不友善的卜道維(David Brown)抓住Constitutional Order的模糊性,當場質問蔡英文何謂Constitutional Order。蔡英文回答「The provision of我所說的是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我也以教授身分提供定義,包括憲法的內文、增修條例、相關憲政釋文、法官判決以及政府與人民的相關運用,只要是跟憲法有的、釋憲、以及跟運用有關等,都含在我所謂的現行憲政體制裡。」換句話說,這個憲政體制並不拘泥於憲法文字,而是憲政實踐的結果,因此憲法增修條文、大法官的釋憲、以及其他被視為是憲政機關所實踐出的慣例等,都可以被包含在內。
這是個不以成文憲法文字綑綁憲政,也與國際公法學者對於憲政制度的主流分析相符。蔡英文留英的背景讓她對慣例所形成的憲政規範可能有更深刻的體認,或許是她願意用這個路徑的重要原因吧。這個作法把台灣民主化過程的努力,即便沒有展現在憲法本文中,都可以被視為是憲政體制的一部分,因此巧妙處理了有關憲法一中的問題,也預示了未來對於修憲與憲政的態度。憲政體制與精神是比憲法文字更需要被關注的。
這個態度反映了民進黨華山會議以「憲政共識」取代「憲法共識」做結論的立場。當時主席想推動「憲法共識」,但與會學者堅持用憲政共識,更有與會者認為要以「憲政主義」為思考憲法與兩岸關係的基準點,這是當時達成以「憲政共識」,而不是「憲法共識」為結論的理由。也難怪中方對此刻意翻譯為「憲法體制」,不用民進黨的「憲政體制」,就是想以此把民進黨鎖進一中架構中。
第二個議題,小英對習近平與崔天凱的評論態度
第二個範例展現在蔡英文對習近平以及崔天凱的回答。蔡的回應展現了不卑不亢的態度,贏得美方高度讚賞。
主持人Kurt Campbell問蔡英文對習近平的評價,蔡英文提到習很有決心,欣賞習的反腐努力,也認為習應該是最了解台灣的中國領導者,但希望習近平會展現彈性。針對因要求蔡英文接受十三億中國人口試而被台灣噓到爆的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蔡英文則回以知道崔天凱為何要這麼說。雖沒有正面對嗆,但也從側面表示出蔡英文對此言論不以為然的態度。
對美方來說,高規格接待蔡英文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如果蔡英文想當然爾利用美方的高規格接待以凸顯自己,很有可能會利用這個場合回嗆習近平與崔天凱,由於這是在美方土地上,自然會使中國更有指控美方在縱容蔡英文煽動反中情緒的理由,對原本已經複雜的美中關係添加新變數。美國如果無意擴大事端,很可能會被迫發出與蔡英文不同調的聲明,甚至可能降低第二天與蔡見面的官員層級,或把原先安排在國務院內的會面改在對面的飯店等,這些發展對蔡來說,都可能會因小失大。
當然美國高規格接待蔡英文有其對中關係的考量,但要作到什麼程度,自然是由美方來決定,蔡英文受邀訪美是去人家家裡作客,在人家家中直接對中開幹嗆聲,即便理由正當,都可能會有不尊重主人的觀感,或台灣單方面想營造台美聯手罵中的聯想,這都會讓邀請蔡英文的美方處於尷尬處境。
蔡英文既沒對習近平口出惡言,同時也沒攻訐崔天凱,但卻不著痕跡的展現了不同意的態度,也沒讓美方對中關係因此變得更難處理,特別是在蔡英文結束訪美後,美中就要展開戰略暨經濟對話,蔡英文此舉讓想用台灣議題做文章攻訐美國的北京政府,找不出明顯的理由。美方對這個貼心考量是有感的,與漂亮的演講相比,可能這會更受用。
第三個議題:高舉國際合作「計劃」為重點
第三個範例是蔡英文在《華爾街日報》投書中提到對外政策四管其下的第二項「找出台灣可以參與其中並有利於國際社會的國際性『計劃』, identify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projects
that Taiwan can support for the benefit of the world community」。這裡的關鍵字是「計劃」。
台灣被隔絕於國際社會外,需要找到融入國際社會的方法,在過去多將重點放在加入更多的國際組織,但加入組織除了面對中國打壓外,組織的規章、友我國家支撐的力道、以及要花費多少政治資本以取得其他國家的支持,成為台灣非常頭痛的問題,往往也成為台灣與非邦交友好國家的爭論點,國內民間對於是否要耗費這些代價爭取加入某些組織,也往往有不同意見。因此當馬英九在上任後對於聯合國議題先是降格為「爭取加入聯合國周邊功能性組織」,之後以台灣能派代表進入該組織開會來矇騙國人,接著在連任後改提出加入聯合國周邊組織的相關「活動」,這是較馬剛上任時更退一步。
但利用國人對其間的差異無感,台灣民眾對於加入國際組織的利益也多沒有親身感受,是使馬政府在國際上向中乞降與自我降格不被台灣社會嚴厲批判的主因。反正只要能讓台灣人在幾個聯合國組織的開會期間進入露臉,並讓台媒曝光即可。私下的默契是被國共聯手掩蓋住了。
面對直接加入國際組織的困難度,以及台灣經濟永續與國際整合的發展需要,蔡英文提出參與國際合作「計劃」。雖然不是參與組織,但是計劃往往彈性很高,多可以根據主導者的需要務實的尋求組織外的合作對象,同時更能根據台灣的需求審慎選擇,也無須面對許多國際組織要求繳交年費的義務。
對於美、日等國,如果要求他們協助台灣加入國際組織,則是在要求這些國家動支其外交資本,但美、日等國家利益的考量,不一定願意將寶貴的外交資本花費在說服其他國家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上,但如果是他們主導的國際合作計畫,台灣加入就是在充實這些計畫的戰力,也因美日可能更具主導性而無須花費太多政治代價就可使台灣加入的。
蔡英文提到的國際合作計畫項目,包括在亞太區域面對非傳統安全威脅問題,以及氣候變遷、天然災害、人道救援的架構建立與支援能力等在內。顯見是想透過這些對台灣發展也十分必要的非傳統安全項目的合作為起點,將台灣融入亞太的合作架構中。
雖然加入國際合作計畫不若加入國際組織那樣的令人感到偉大,但台灣現在的需要是取得實質的國際存在感,同時還要兼顧台灣發展與永續的生存需要,用「計畫」取代「組織」,看來應是經過一番思量的結果。
美對台態度邁向正面的變化
由於蔡英文此行趟訪美感受的高規格與四年前有天壤之別。進入國務院與白宮與官員會面時,還有美方派員出面接待引導,甚至主動通知媒體守候。由於正值美中因南海議題對立日烈,因此有人說美國是故意提高對蔡英文接待規格以向中國嗆聲。但進一步分析顯示這種解釋不見得正確。
蔡英文訪美期間,美國也同時安排國務院助理國務卿拉夫金來台與馬總統公開會面,美國在台協會(AIT)更在官網擺出我參謀總長受邀參加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官交接典禮的照片,國防部的報告也將台灣陸軍601航特旅與美國陸軍25航空戰鬥旅結成姐妹旅,以及心戰大隊與美國第七心戰群合作的訊息公開。三月時也有媒體報導陸軍航特部偵蒐排赴美,與美交流高寒地作戰。這些都不像是one-off event,特別是台美軍事聯合演訓很有可能會擴大化與常態化。這種作為就無法拿美國試圖以此向中國嗆聲的臨時性措施可解釋得了的。
這兩年來美國對台態度明顯出現變化。去年美國環保署長、美國人權副助理國務卿等人先後來台,但因三一八學運而蓋掉了這個消息,據說人權副助卿還曾親自到學運抗議現場觀察。而軍事合作的升級也是在去年去出現。雖然F-16C/D還是沒賣,但協助台灣自製潛艦的可能性大增,雙方軍事合作也擴及到訓練的層次。今年台灣陸戰隊少將旅長更是被美國太平洋司令部邀請,參加太平洋兩棲作戰領導會議(PALS)。四月還有美國F-18大黃蜂戰機因機械理由而臨停台南機場。
如再加上在全世界規模僅次於伊拉克使館的AIT內湖新館在今年即將完工啟用,美方也派遣剛卸任副助理國務卿的梅建華擔任駐台館長,可見美方的動作一波波,顯示美國有在重新評價台灣。讓人感覺這個變化的結構性成份。因此可以合理推斷,即便中國在南海作為有節制,美台實質的合作交流也不致因此受大幅影響。而蔡英文訪美的規格,也不是她的個人資產,台灣日後可以此作為提升台美關係與實質合作的墊腳石。
蔡英文成功訪美對台灣的意義(一)四年苦工歡呼收割○賴怡忠at 想想 (2015.06.12)
訪美成功超乎預期
蔡英文此次訪美結果十分成功,不僅會面的規格夠高──進入白宮與國安會官員會面,進入國務院會見副國務卿,這都是開了台灣總統候選人的先例。美國務院官員也對記者表示會談本身具建設性,並對蔡英文願意來訪溝通意見表示感謝。與四年前蔡同樣是以總統候選人身分訪美,但會面的層級在前一天都無法確定,同時還發生國安會資深官員在結束談話後主動向《金融時報》放話,從背後給小英插一刀等作為比較,這次的待遇有天壤之別。小英雖在媒體面前維持低調,但掩不住嘴角的盈盈笑意。訪美可說超乎預期,也被外界普遍認為十分成功。
出現這樣的結果,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美中在南海問題摩擦日烈,因此美國有意透過對蔡的高調歡迎以向北京釋出美方的不滿。意即意美方此舉警告中國的味道,比肯定台灣要高出許多,因此台灣與民進黨不要洋洋得意,山姆大叔什麼時後翻臉沒人知道,如果哪天山姆大叔與中國又達成某種戰略合作關係,台灣屆時可能又會被華府當成落水狗蹧蹋。這些人特別告誡台灣應注意習近平的九月訪美行。
但仔細將美國這段期間的動作表列與比對,可以發現這應非美國對中國的一時不快情緒,想在習大大九月訪美前增加對中索價的籌碼。美方作為更像是來自結構性的政策調整結果;另一方面,民進黨與蔡英文的主動作為難道什麼都不算數,沒有任何影響嗎?蔡英文與民進黨固然沒那麼厲害,但也不是那麼肉腳。
訊息溝通具節奏感
為了準備蔡主席此次訪美,民進黨用盡心思進行事前的準備與溝通工作。不僅主要幕僚在今年已多次訪美溝通細節,蔡英文更是從年初就對兩岸議題逐步釋出重要訊息。在今年一月蔡英文回任黨主席首度主持中國事務委員會時,就先拋出對兩岸交流須「有利於國家自由民主發展、區域和平安全穩定、兩岸互惠互利交往」的「三個有利」,以及「堅持政府決策須充分民主和自由化、交流過程需多元參與和機會平等、交流成果需維護公益和社會共享」的「三個堅持」。當習近平在三月四日胡四點十周年時提出對台政策的「四個堅定不移」時,民進黨是把這「三個堅持、三個有利」再說一次作為回應,定下對中國政策的基調。
而蔡訪美期間的訊息放送過程,也呈現一定的節奏感。首站到洛杉磯對台僑與在場的美國眾院外委會主席演講時,針對統媒與親馬學者將其抹黑為「赴美面試」的調性,蔡英文直接說「我不是來面試的,我是來傳達兩項堅定的訊息給支持台灣的國際友人」,說明了此趟赴美的目的,也直接否定了「面試說」。
兩天後當蔡英文前往華府時,同時刊出了蔡在《華爾街日報》的投書。文章中提到要有個「擴大與美國多面向交往、找出台灣可以餐與其中並有利於國際社會的國際性計畫、貿易多元化保護台灣的經濟自主性、增進與中國有原則的互動」等所謂「四管齊下」的新政策。並在隔天於華府主要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台灣迎向挑戰——打造亞洲新價值的典範」之演說。這個投書語演說成為與美方官員私下會面的討論題材,有助於對議題進行實質與深入的討論。
最後在返台前與媒體茶敘,針對「九二共識」提出應重視當時雙方都有相互諒解的精神以持續進行交流,而針對事實的解釋與名詞的使用就繼續「求同存異」吧的講法。蔡也提到「維持現狀」是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底下,在兩岸20多年來協商與交流成果的基礎上,維持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所擁有自由與民主的現狀,同時也維持區域和平安全與兩岸關係穩定與發展的現狀。蔡英文在這個媒體茶敘上把「維持現狀」的判準與內容,以及對「九二共識」的態度都做了總結。
這些重要演說與文章的時間安排:第一天對洛杉磯台僑的演說有著對蔡英文訪美行定調的作用,之後的《華爾街日報》投書,則是為了蔡前往華府與美國政府高層對話,以及為其CSIS公開演說進行鋪陳。眾所矚目的CSIS演說則是針對國際社會,提到蔡英文如果擔任總統後對台灣發展的重點與經營方向的宣誓,並在演說中降低兩岸議題所佔的比重,使其回歸正常化。
對於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的不當言論,則是選在華府台僑的短暫演說上予以回應,最後在返國前,提出蔡對於「現狀」的看法以及對「九二共識」的態度。這可以看出發佈訊息所選取的場合與時間,是經過仔細的推敲與計算。加上美方的高度配合,使得這些訊息出場的節奏感很清晰,沒有因突發狀況使其被淹沒。
群策群力的幕後功臣們
蔡英文此次出訪的幕僚作業非常龐大,特別是兼任駐美代表的秘書長吳釗燮,在蔡英文五月底出發前,光在今年就去了美國不下三次,與美方的溝通次數更不可勝數。這個努力成果呈現在大家面前。此外,民進黨駐美代表處也將其戰力發揮到極致,要知道這可是一個只有三人兩間,還需要與別人分享咖啡機、廚房、廁所、會議室、影印機的小小辦公室,因此會有這個戰果更是難能可貴。
蔡英文此次訪美也用了幾個建議,包括華府行程不要排得太滿,以便讓蔡主席與美方官員有更充裕的時間對話,表示出溝通的誠意。由於時間充裕,使得一些其他安排的可能性也充滿了想像空間。親馬的美國學者包道格說國家安全顧問萊斯(Susan Rice)可能會與蔡見面,雖然美方與民進黨都未證實,但至今也都沒有否定。以蔡在白宮待了90分鐘來看,有可能就是在這段期間與萊斯「不期而遇」,甚至蔡與更高層級的會面也不是不可能。
蔡的訪美行程還包括到訪其他城市與僑界會面。感覺這個安排有參照日相安倍以及更早印度總理莫迪的訪美行程。此外,蔡也花時間與台美人第二代政治菁英對話,並參訪重要的新興產業總部,對外界釋出蔡英文對於經濟合作與台美互動的不同思考,使得這趟訪美行有更多台美與台灣發展的正向話題,而不被困在「台灣不要做什麼」、「如何不成為美中關係的麻煩製造者」等負面主張。
其實就在小英訪美前一個月,剛好民進黨立委林岱樺也訪美,也同樣受邀在CSIS舉辦的研討會報告,也參訪了華府智庫,以及與台美人第二代有密切的溝通,回國後也在第一時間將其成果與注意事項稟告黨中央。類似這樣的訊息都在蔡出訪前進入黨中央,協助進行最全面的判斷。
這個成果是來自這四年的累積。蔡用「憲政體制」而不是「憲法體制」,根據的就是民進黨華山會議結論,而民進黨駐美代表處在此次發揮的作用更是無可估量。民進黨華山會議結論彙整,以及駐美代表處成立,都是在蘇貞昌任主席時完成,民進黨與美國互信的重建,也是在蘇主席任內就積極展開。蔡英文在個基礎下做了有效發揮,使其效益擴張極大。今天的豐碩果實是來自民進黨過去三年的整體努力。
KMT殺出一個程咬金,阿柱姊,這才是一個比小英大萬倍的熱山竽。民進黨對山姆大帝過去所做的努力,相形之下,太小兒科了。
回覆刪除只要阿柱姊在競選期間,宣傳要與中國統一,民主化來競爭中國執政權,你可想像習董的臉色會如何變化,山姆還能屁股安穩坐白宮嗎?
阿柱姊如此正直不阿,若她擺出訓導主任的臉孔給白宮與習董看,打出 "民主化反攻大陸" 這招是不算意外的。若這成真,整個局勢大亂啦:小英訪美效應,山姆態勢重返亞洲,恐怖平衡,啥第一島鏈 - - - - - - 一切都白搭囉!
刪除未來仍變化多端,小心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