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02-14

和日本手牽手反攻大陸○想想 (2015.02.14)

Comment
即便在終戰70週年的今天,台灣與日本的關係仍值得不斷討論。要年輕人討論,而不是放任二戰後接受白團教官指導而升官的90歲老人放言「皇民」。


這篇文章內容雖不新,只是在講商業結盟,但聳動的標題卻易生軍事誤會。而且,文中所言的蔣介石反日,恐非史實。

蔣介石的「反日」,是做表面的。蔣與岡村寧次旗下參謀設立的白團,是顯例。某位90歲的老頭,當年就是受白團訓練的學生之一。

戰後蔣介石、閻錫山、曹士澂、岡村寧次、根本博、澄田(貝來)四郎、宇垣一成、有末精三、服部卓四郎等並肩運籌帷幄,甚至於與GHQG-2 Charles Andrew Willoughby(在麥帥同意下?)合作與交換,整頓戰後的紛亂。蔣氏政權因此穩住了華北,抵擋了蘇聯南下,很快地契合國際關係氛圍,有效鞏固冷戰前緣。

蔣與日本結合,維持了蔣的政權,並使自己成為冷戰西方陣營在東亞對中、對蘇的要角。到了ROC合法性逐漸出問題的1960-1970,台灣的政權為增加KMT政權的正當性才開始操作反日。太子蔣經國鬥垮陳誠逐漸掌權之後,大肆操作反日策略。

可以說,ROC對日本的親與疏,是因應時代環境的結果。誰是敵?誰該是敵?敵,又會是誰?蔣氏雖然是失敗的治國者,實在是政治的超級玩家。

相對的,台灣民間則始終一貫地親日。但,這也是相對於228而出現的情緒反應。人民面對兩個高壓的外來政權,總得選一個:較文明的那一個自然脫穎而出。相對於中國,文明的必然是日本。

但蔣聰明,選擇躲在更文明、更現代化的國家「美國」背後,以便狐假虎威的證明自己不是野蠻的屠夫。

至於韓國,雖有光州事件等屠殺,但因為政權仍是朝鮮半島人,沒得選。所以,朝鮮很難在情感上靠向殖民者日本。
中國的親日反日也一樣地受制於現實需求。1970年代到1990年代,中國需要$$,所以親日。1990之後,江澤民的正當性出問題,也有了錢,所以搞民族主義反日。

哪有離抗戰時間越久,越仇恨日本?這合常理嗎?韓國、中國、在台中國人,其實都視情況攪拌歷史的愛恨情仇!

所以哪,政治,要彈性地看、雙關地看、中立地看。
盡量啦!要看事,不要看人。更不要愛上政治人物,任何政治人物。revised at 1800




和日本手牽手反攻大陸○想想 (2015.02.14)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727
《經濟學人》有關台灣對外關係的文章,很少不跟中國扯上關係,而且很多時候都放在中國的脈絡下面(比如說這篇探討香港雨傘革命跟太陽花運動 (link is external)的文章)討論。相當罕見地,28日刊出的一篇新文章〈Bridging the gap (link is external),以台灣為主體的視角,探討與鄰國日本、中國的商業關係,以及台灣人較為親日的情感緣由。筆者於日本商社的台灣子公司任職,文中所敘述之現象,與現實狀況也相當一致。以下簡單介紹《經濟學人》這篇文章。

文章一開始以知名的日式旅館──加賀屋作為引子,說明加賀屋唯一的一間海外分館,正是在台北,且台北的加賀屋在開幕之初,主打的正是「重新連結起遙遠的回憶」。相對於中國、韓國,對日本占領時期的回憶僅有暴行,台灣人雖然沒有忘記過往歷史,但在回想起日本殖民時期時,往往偏向日本如何讓台灣邁入現代化。 台灣跟日本的商業關係,在戰後也保持地相當緊密。但真正讓台日友好綻放的時期,卻要到了1987年戒嚴,乃至於進入民主國家之林之後了。《經濟學人》認為,原本就對日本抱有懷舊之情的台灣民眾,因為蔣介石跟國民黨的行為,讓那樣的情緒更加劇。打完抗戰沒多久就逃到台灣來的蔣介石,再怎麼闡述日軍的暴行,本地台灣人感受到的,卻是228屠殺中喪命的兩萬多位同胞。這樣的對比,自然不會認為國民黨比前任殖民者好到哪裡(甚至更差)。

而現在的台灣,同時親日,又懂得跟中國作生意的訣竅。處在這種文化三角形中的台灣,在許多日商眼裡,不只成了日本景氣低迷的避風港,更是前進中國的灘頭堡。而數以萬計有中國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的台灣人,對視前進中國一事為畏途的中小型日商,更是一大助力。畢竟近年因為東海情勢緊張,反日情緒暗潮洶湧,如果跟台灣企業一同投資,同時理解中日文化的台灣人,會是很好的潤滑劑。

近幾年日本投資台灣的金額、案件不但增加,投資產業的多樣性也日與俱增,從拉麵店到建築業都有,日本大型企業更早已做好布局。無論是在台灣設立辦公室,處理中國市場議題(如線上遊戲公司CAPCOM),還是合資前進中國(如龜甲萬醬油找統一企業),都是相當成功的例子。

《經濟學人》結論說到,即使一般人認為民進黨會使中台關係惡化,但文化三角已經相當穩定,誰執政都很難大舉改變這樣的模式。且跟國民黨的支持群眾相比,民進黨的支持者對日本更有好感,政府的轉換,可能會讓台灣跟日本更親近。

筆者在日本商社的台灣子公司任職,日本商社在中國也擁有許多據點,而台灣的員工,外派選擇除了日本外,還常被派往中國擔任高階管理者,甚至於被賦與開拓新據點、擔任支店長的重責大任。這在全球兩百多個據點中,是非常罕見的狀況。通常非日籍的員工,要被派到日本總公司工作,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何況是派到第三國。

原因很簡單,台灣人的磁場跟日本人較接近,也比較容易理解日本人的思考邏輯(認不認同是另一回事)、忠誠度也較高。而中國籍員工跟日本人間,還是常常有一層撥不開的紗,台灣同事的被接受度,會比日本同事高。在各種考量的平衡中,台灣人即使不是唯一解,也很容易成為最佳解。


反攻大陸,並不一定要孤軍奮戰,對吧。

4 則留言:

  1. 這篇文章除了「反攻大陸」這4字外,其實很忠實的反應:日本公司在台灣的情形。

    日本三菱在台灣的分公司,據我了解,曾有一在台最高階長官是台灣人(我不知道換人沒)。相信這種情形不會是孤例吧。表示,台灣人也很優秀,被日本公司接納。

    回覆刪除
  2. 蔣介石統治行為本身親日不代表被統治的人民被允許親日,這是華人政權官民不同的二分法。但若純以人民角度來看蔣政權確實是一個反日的政府(否則不會有抗戰勝利的說法)。

    回覆刪除
  3. 妖棋士:

    地理位置所塑造出來的民族性 !
    朝鮮 & 鯤島 都一樣 !

    回覆刪除
  4. thau(hoxloflang5)2/15/2015 10:35:00 上午

    琉球,沖繩,是值得台灣人·研究·个。共款夾佇日、中兩大國,19世紀台灣·被大清·併入領土(建省),琉球·被日本·整併。
    WWII美國人·對這兩地·个認識,閣造成無仝·个發展。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