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01-28

中俄伊三國軸心對世局的衝擊○賴怡忠 (2015.01.27)

Comment
Professor Lai Yi-jong warned that the three traditional heartland powers of China, Iran and Russia are heading toward a strategic axis. 
The situation, as Prof. Lai pointed, is formed by the confrontations of the three against the outside world: Beijing against East and South Asian, Moscow against NATO, and Teheran against the Middle East.

We can easily identify Beijing’s scenario of the heartland axis through its ambition of railways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geopolitical slogan “One Belt And One Road.”
However, China is speeding up its mass construction of PLA Navy warships and Maritime vessels.  As many as 40 ships or so were completed in 2014.


It indicates that Beijing is dubious between heartland strategy and maritime power.  That might make it difficult to focus on either, resulting in a misallocation of precious resources.    Revised at 1530

沒錯,這就是中國的戰略想像。但北京還在猶豫中。
看看下水餃式的解放軍與海警新艦,就知道。
猶豫,很不好。會錯置大量資源。一錯,就是30年。

技術的進步,是否造成了地緣戰略的翻轉可能?
大哉問!

中俄伊三國軸心對世局的衝擊○賴怡忠 (2015.01.27) http://www.peoplenews.tw/news/d0ae894b-8816-4dfc-ad06-361b22ea42a4
世界正呈現新的海陸對峙的戰略格局,後冷戰時代的和平紅利已經用罄,更劇烈的衝突已然出現。中國-俄羅斯-伊朗正結合成新的陸權國戰略軸心,與美、日、印度、以色列、阿拉伯世界、歐盟等勢力展開對峙。這可能會是百年前一次世界大戰的升級版。當然是否真的會出現世界大戰情節還有些距離,但種種跡象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發展趨勢十分類似,給人不甚樂觀的感覺。

中國崛起固然是改變世界戰略格局的大事,但這是直到中國透過種種和平或軍事手段以改變東亞區域戰略秩序後,大家才發現中國對於所謂「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根本嗤之以鼻。北京認為這只是意圖拘束中國發展成為超級強權的話術。中國近幾年更是在東海與南海對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進出」,有意突破這些國家所構成的第一島鏈攔截網。北京也在印度洋投入重資建構其珍珠鍊戰略,現更將其南海的珍珠鍊與東海結合,提升為海上絲路,在東亞與南亞積極擴大其勢力範圍。

相對於中國崛起,俄羅斯則是在冷戰結束後經歷混亂與消沉,直到普丁上台後方有回穩的跡象。而這個重新站起的俄羅斯,不滿自己在冷戰初期被歐洲國家的拋棄與輕視,放棄原先與歐盟整合的歐化路徑,轉而回到沙皇傳統,將俄羅斯定位為歐亞國家,對北約及歐盟的向東擴張採高度敵意,並意圖讓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回歸到蘇聯時期的領域。俄羅斯2007對愛沙尼亞的網路戰爭、2008對喬治亞開戰、2014年奪取烏克蘭克里米亞與協助烏東叛軍等、其背景都與此有關。

美國在九一一後的阿富汗反恐及之後的入侵伊拉克,形同幫伊朗剷除其東西兩邊的敵對勢力,使伊朗-敘利亞軸心瞬間成為中東最具支配性的力量,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對此緊張異常。所謂的伊朗核武問題,會從2004年原先只是聯合國武檢發現有部份異常的小問題,在四年內迅速成為威脅區域穩定的核武爭議,與這個戰略背景脫不了關係。畢竟與已經多次試爆的北韓,以及也曾公開展示核武的巴基斯坦不一樣,伊朗實際上距擁核武還很遠。因此核武爭議會成為中心點,更像是歐美等國以此作為對伊朗施壓的手段。只不過這個施壓能力又往往被伊拉克內亂、敘利亞內戰,包括殘暴的伊斯蘭國等情勢而被抵消。

總體態勢來看,中國與東亞及南亞的衝突,俄羅斯向西與歐盟的對立,以及伊朗西向中東的擴張,這三個國家根據各自利益而發展的軍事鬥爭點與對象,對彼此間形成相互呼應與掩護的態勢,形成這三個國家出現背靠背(back to back to back)的潛在合作關係。而這個合作模式在先前所呈現的是中俄於聯合國庇護伊朗。之後隨著俄羅斯與歐盟的對立日烈,迫使俄羅斯向中國急速靠攏,再加上習近平「一帶一路」大型計劃,基本上將中、俄、伊朗,以及中亞與東歐若干親俄勢力,透過巨型基建計畫的支撐加以整合,使得中俄伊的合作軸心在軍事安全面向外,也出現經濟與物資往來聯結的基礎。更有趣的是,這個「一帶一路」的聯結方式與戰略構圖,與二十世紀初期前德國提議建立之橫跨歐洲與中東,聯結德國與奧匈帝國及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三B鐵路」,有異曲同工之妙。

與中俄伊三國軸心呈現對立態勢的是延著東海、南海、印度洋、阿拉伯半島、東歐等區域而呈現的戰略圓弧帶。有包括日本、越南、菲律賓、印尼、印度等對中國強勢擴張的警覺,有巴基斯坦、阿拉伯世界、埃及、以色列等國對伊朗-敘利亞核心坐大的憂慮,也包括烏克蘭、羅馬尼亞、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等對俄羅斯意圖的擔心。美國在此再度扮演歐亞大陸之外的域外平衡者角色(Off-shore Balancer),如同其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角色一樣。事實上,沒有美國的支撐,面對享有戰爭中「內線優勢」的中--伊朗聯盟,這些國家是很難招架的。此外,土耳其、蒙古、阿富汗會因其所處的特殊位置,在監控,甚至是阻絕俄羅斯-伊朗、俄羅斯-中國、中國-伊朗的合作聯繫上成為兵家必爭的戰略要點。但這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同之處,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發生在歐洲的戰爭,而這次卻是整個歐亞大陸都被捲入,一旦出現類似一次世界大戰的衝突,其強度只會更高,範圍也只會更大。

當然,--伊朗三國不是真正的同盟,這個軸心說只是根據其作為與分工關係所賦予的認識,與二戰時德國-義大利-日本有具體的軸心結合相差甚遠,現在推測是否會帶來戰爭是有些牽強。但另一方面,現在的確出現陸權與海權大國,在沿著歐亞大陸的陸海交界處展開世界規模的對峙。今天看到中國「一帶一路」與美國「下湄公河合作計畫 + TAPI 油氣管線計畫 + TPP + TTIP」的對立,也似乎有著一戰前德國三B鐵路對英國三C海港對抗的影子

有人曾說全球化時代會減少戰爭,但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各國的金融互賴不亞於現今,歐洲皇室彼此間還是親戚關係,但只要一顆子彈就燃起歐洲的漫天戰火,而現在的經濟互賴更強化社會底層的相對剝奪感與貧富差距,我們實在沒有樂觀的理由。

對滿腦子以閃避台海戰爭為終極目標的台灣政壇菁英來說,必須要思考戰爭在未來可能會無法避免的狀況,特別是因為非台海與非兩岸因素,但卻發現自己處於兩岸軍事衝突的漩渦中。固然大家不願看到這種情形發生,但也不能拿「一旦認知上認為會有戰爭,反而讓戰爭更容易發生」此似是而非的邏輯蒙混。先及早準備以因應可能的發展,這是領導者的必要功課。



1 則留言:


  1. 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可以給台派提供深入淺出的好說明,為何台澎領土問題是國際問題。若認知領土問題的本質,那麼台派該走的戰略路線該如何,就應該從傳統的口號修正方向了。

    還好,蒸發KMT根本不需碰觸到台澎領土問題,集中焦點在統治當局的本土化,讓台澎政治不中華,即使台澎領土沒有解決,這就足夠讓台澎民眾比70年來活在KMT體制內更愉快了。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