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05-31

中國為何向美國展露鋒芒?○FT (2014.05.30)

Comment
Commentators are wondering why China took provocative moves against almost all her neighboring countries simultaneously in the last few weeks. 
“All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simultaneously” might be the key words to reveal that Beijing is applying its unique coercive strategy.  Around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 Beijing provokes limited tensions to the point of establishing facts, or issues at least.  Yet the sporadic conflicts are restrained from becoming the casus belli.
Such a coercive strategy tests not only the tolerance of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but als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U.S.  Unfortunately, the lack of determination happens to be the weak point of Obama’s administration.

Beijing will win back its suzerainty over East Asia in the near future.    revised at 1635

大家都在疑惑:中國近來同時在南海與東海侵犯所有鄰國(不同意的人應注意「同時」與「所有鄰國」兩組概念的同步發生所可能代表的意義),而提出「中國是在犯傻,還是說其實它很聰明?
也就是:北京只是政策冒進,或意在引發革命外交?甚或更糟:武裝衝突?
看起來,不只是台灣經歷「溫水煮青蛙」而已,北京將相同策略運用在東海與南海,目的在撐出空間並瓦解美國的同盟。這樣解釋了近幾週中國在兩區域主動挑釁的連串事件的理性面。
中國意在消弭美國的區域領導力,而這恰好是歐巴馬政府最欠缺的。

中國是在犯傻還是說其實它很聰明這個問題概括了有關中國近期行為的外交政策辯論——該國近期似乎在同時挑釁幾個鄰國。說中國犯傻的理由很簡單。最近幾周,中國同時與越南、菲律賓和日本發生衝突。它將一座石油鑽井平臺移至中方控制、但越南宣稱擁有主權的島嶼附近,導致越南爆發反華騷亂,致4人死亡。本周,一艘中國漁船(隸屬於環繞上述鑽井平臺作業的一支大型船隊)被控撞沉了一艘越南漁船。

中國還通過建造人工島或尋求控制漁場來壓制菲律賓的海上領土主張,這也將菲方推到了中國的對立面。菲律賓1992年將美國人趕出蘇比克灣 (Subic Bay) 海軍基地,如今卻請求美國人回來。在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 (Barack Obama) 近期巡訪亞洲期間,菲律賓與美國簽署了協議,允許美方艦船和飛機使用該國的基地。

中國還與日本對抗。它派遣大量飛機和船隻進入東中國海爭議區域,挑戰日本對主權有爭議的尖閣諸島(Senkaku Islands,中國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管控。這為右翼首相安倍晉三 (Shinzo Abe) 推動重新解讀日本和平憲法提供了他所需的一切藉口。安倍希望日本有權為防衛盟國而戰。日本更為強硬的立場不僅沒有引起鄰國不安,反而受到不少國家歡迎。日本政府向菲律賓提供海岸警衛隊巡邏艇,並承諾也向越南提供巡邏艇。中國似乎踢進了一記烏龍球,讓鄰國彼此團結起來。中國微笑外交的痕跡已盪然無存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的布拉德格洛瑟曼 (Brad Glosserman) 認為,中國挑起這麽大的麻煩是無法解釋。他在《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 雜志中問道:既然中國國內面臨諸多可能引起動盪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它為何還要這樣做?格洛瑟曼認為,曾經說中國應該韜光養晦的鄧小平恐怕會在墳墓裡急得直打滾。但鄧小平的告誡是在暗示中國應該等待時機,而不是一直將雄心埋沒下去。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戰略研究學教授休懷特 (Hugh White) 持不同看法。他提出,中國的舉動應該說並不意外。畢竟,愈發自信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呼籲建立新型大國關系。這意味著,中國不希望自己被視為低美國一等的國家,而是希望被視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國家,至少在西太平洋是如此。懷特在澳大利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 (Lowy Institute) 主辦的博客解讀者” (The Interpreter) 中寫道:這些事情本來就是零和博弈,因此如果中國要擁有更大的權力和影響力,美國就必須相應地讓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要挑起小規模、但贏得下的衝突,削弱美國的權威

這不是堅不可摧之盾與無堅不摧之矛的較量。這場博弈是不對稱的——事實上,中國的軍事能力也不對稱的。(中國在航母方面無法與美國匹敵,但它也許能用導彈擊沉航母。)為了維持現狀,美國需要防範中國的每一個舉措,但它目前無力做到這一點。中國只需要挑起一些它知道美國無意捲入的小規模衝突:在這裡劃一塊防空識別區,在那裡架一座石油鑽井平臺。當然,奧巴馬可以劃下一道紅線。但正如他在敘利亞發現的那樣,紅線也可能帶來很多麻煩
就這樣,中國正在一點點地製造新的既成事實facts on the ground,更確切地說,是facts in the sea and in the air,即在海上和空中的既成事實)。每個新事件都是它發出的挑戰。為一艘越南漁船捲入衝突值得嗎?恐怕不值得。一座菲律賓暗礁呢?一座無人居住的島嶼呢?短期內,此類策略很可能促使眾鄰國團結起來、或是比以往更緊密地抱緊美國。但如果說中國正在改變地區的看法和現實,那麽上述結果可能也無足輕重。舉例來說,有言論稱,東盟 (ASEAN) 成員國將採取更為團結的立場。但目前而言,這也不過是一種言論而已。東盟內部分為兩派,一派是與中國有糾紛的國家,包括菲律賓、印尼和越南,一派是與中國沒有糾紛的國家,包括泰國和柬埔寨。協同行動似乎遙遙無期
懷特教授寫過一本名為《中國抉擇:我們為何應當分享權力》(China Choice: Why We Should Share Power) 的書,書名的含義不言自明。他認為,面對中國的挑戰,美國有三種可選對策。第一,撤出亞洲(既不可能又無必要,即使從中方的角度看也是如此)。第二,設法維持自己的主導地位。第三,妥協。美國將在遏制綏靖之間做出選擇,這兩個詞均充滿了消極的暗示
中國正試圖向鄰國證明:遏制是沒有用的,指望美國保護它們是行不通的。如果中國能夠做到這點,這些鄰國和美國將不得不承認,現狀是難以維持的。中國的策略很危險,但也很聰明
譯者/何黎
本文的網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65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