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三立與年代的整理(有錯請指正):
08:00? 王知會府方
08:30 王派立委接到通知
11:15 王金平到立法議場,發表聲明並探視學生
11:12 中央社:府方表示有掌握
11:25 林飛帆表示學生看到王院長的善意,儘快給大家答案
12:20 鴻海集團代郭台銘發表聲明,力挺王金平先立法再審查
13:20 學運幹部會商後再發表聲明,肯定王金平立法再審查承諾
13:30 林鴻池召開記者會,對王金平承諾感到錯愕,費鴻泰說整個黨被王金平出賣
14:00 總統府發表聲明,樂見王金平院長願意出面呼籲學生退場,服貿立法時程尊重立院黨團
14:48 府方否認事前有掌握
18:00 馬江坐鎮國民黨黨團會議
除非是例常的會議,否則立委不會無緣無故跟著人家走的,必然會先問「行動、餐會、會議的性質、有誰參加等等」,這是國民黨人的政治ABC。
因此,超黨派立委跟在院長之後,必然是先理解王金平會做什麼(雖然不一定會看到聲明紙)。
當時,林鴻池等人也未「一臉錯愕」。是在記者會上才「表演」瞠目結舌。
2小時15分之後,「國民黨團」記者會發飆。
2小時15分的空檔,必然故事。
至於王金平有無報備?從馬王的關係來看,較可能沒報備。這是抓住馬先前不斷公開告訴社會,要王金平出面解決,等於是拜託(總統拜託國會)王來處理,當然以王的判斷為準。
實際上,王的妥協案獲得社會大眾支持。
然而,從「國民黨團」的否決聲明,總統府樂見「國會議長」出面解決卻暗示權力掌握在「國民黨團」手中(請注意:總統府的發言卻指涉黨團)。顯見,還有後續。
從九月政爭,馬金因為服貿(卻以王涉嫌關說為藉口)而對王死纏濫打。
服貿的正主既然出現且事情搞這麼大,金總統豈有收手之理?
這次學運或許是個插曲,但絕對是馬王鬥爭的延續,學運本身成了鬥爭雙方順勢利用的工具,正如當年的野百合成為主流非主流間鬥爭的籌碼一樣。台灣倒楣就倒楣在運動本身成功與否是繫之於鬥爭主體上關鍵的態度與成敗而定,而非運動訴求本身可以主導的方向。這是民眾長期忽視公共議題,習慣將政策成敗一切交由神格型政治領袖決定的惰性使然。
回覆刪除是的,但應該說
刪除學運有其本身的節奏,政治人物,見到各種事件都會引到政治力的輸贏上
從而,利用社會事件來進行政治鬥爭
但,政治力不總是指導社會力的,社會力的自主性,也會迫使政治力轉彎
所以,當社會力出現,政客一則以喜(又有得鬥了),一則以憂(萬一自己跟不上)
這,很可能就是現實的人生
事情,總是多線發展的
個人認為學生應該退出立法院,開始聚集下一波的能量。 王金平的出現, 正式宣告現在已經進入政治鬥爭狀態。學生已經喚醒沉睡的民眾,目的達到了,不應該繼續留在政治鬥爭的漩渦裡。
回覆刪除我最大膽的猜測是:要鎮暴驅離
刪除王金平的出現,正好是金的最後警告(但王不知)
面對愛新覺羅總統的鎮壓,王只好趕緊相勸,並提出各界都叫好的妥協案,以鋪陳事件完畢後的整肅──流血責任屬於金總統。
假使人民真正生氣,愛新覺羅們要下台,那就順理成章。
所以,對政客而言,現在已經變成政權保衛戰,而不僅僅是服貿而已。
綜觀整件事情,就是愛新覺羅們的遊牧性格(或威廉二世的強壓外交)作祟,因此一步一步邁向「(政治)內戰」。
李淑珍的公開信,在關鍵時刻出手,絕非偶然。
相信這也是促使王出手的線索之一。
目前對於學生的立場來說真的是退無可退了,但如果民眾支持的力量足夠,加上九月政爭所延續的茶壺風暴,拖到年底大選決定各方階段定位,也許是有一些機會.人民力量足夠下,只有出動軍隊血腥鎮壓才可能清場,但這似乎不太可能.
刪除如果人民力量動能不足,立院到現在沒被清場也只是王馬鬥爭所致,不論清場與否,王要是願意不提前作退休金權談判,不主動協商服貿,讓民進黨持續杯葛政院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直到修改到符合基本監督作用,則不但可能拖垮國民黨年底選舉,16年國會生態格局也可能改變,隱藏在本土和省籍權力分配矛盾下的關鍵少數的出現也是可能的.
這裡還有一個議題,馬的預想中是安排誰來做下個立法院長?
要是動能不足且王在搓湯圓後順應黨意,則堅守多日的學生得到的只能是惺惺作態下所立並行政命令化的監督條例,接下來則會收到一字不改的服貿,以及一輩子都會記得的,烙印在身上的警棍印記.
雲程大參考參考 http://disp.cc/b/163-7xE5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