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01-15

《福爾摩沙1949》這本書,索然無味○佚名(2014.01.15)


Comment
今天(15日)是博客來網路書店優惠(300)的最後一天,網友這篇短評,算是慶祝。
網友對新書福爾摩沙 1949寫了一篇短評文,囑咐我轉載

文中句句點出台灣人集體心靈的特徵。說是「特徵」,因為網友不預備做論斷。
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之後,一位現任黨主席仍然說:已經獨立。卻又未說明一個大家的疑問,而大家也居然忘記問:獨立當天,我們怎麼都不知道?怎麼沒有舉辦慶祝大典?每年該辦的紀念日呢?
於是,這些人的行為(台灣已經獨立),和他們指摘的那些人的行為(台灣已經光復),差異實在不大!
我曾經在公開場合的發言被打斷。打斷的是一位聽我話覺得很煩的名人,他急切的要方法、要結論。
牽涉並成為國際政治與戰略議題的一環,台灣問題並無現成的、簡化的答案。實際上,任何事情都一樣,都無現成的、簡化的答案。甚至,並無「答案」這件事情。
有的話,僅僅是不斷適應、匍匐前進的意志與姿勢。
這與台灣人的底氣相差太遠。
但我們不是無所知,而是早已經知道。雖然知道,卻仍埋首撥開一顆一顆牡蠣。期待的是「有一天」。
那一天何時到來?不知道。
但我們仍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
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
要不然,還能怎樣?

《福爾摩沙1949》這本書,索然無味佚名2014.01.15
《福爾摩沙1949》這本書,索然無味
很多台灣人習慣網路與媒體聳動的政治文字,這本書對他們來說,很無味。更糟糕的是,它也沒有大家想要的定論----不須思考就可以直接取用的定論。對向來習慣喋喋不休地重複一句話、一個看法、一個情緒的台灣人來說,這本書索然無味得令人發慌。
《福爾摩沙1949》這本書,沒有現成的答案,只有一籮筐的疑問。它是歷史文件,不完整,但是足以讓很多台灣人錯愕。
大多數台灣人或許不同意「台灣主權未定論」;滯台的中國人或許說他們燒成灰也是台灣人;網友也曾經在網路的討論欄貼出美國外交檔案的片段,甚至有政客斷章取義、加油添醋,以達到一己的目的。
這些都可以暫且放一邊,讓這本書還原最初的真相
偏愛濃濃煙硝味的本土政客也好,貪戀煙火美景的台灣人也好,這本書可能不是他們的菜。不過,這道菜難吃,台灣人卻不能不吃

因為,這份歷史文件不再允許懶惰的台灣人做平面的思考。面對詭譎局勢的撮爾小島,根本沒有本錢只做平面思考。



7 則留言:

  1. 只要答案是國民黨教育最成功的地方,也是台灣教育最失敗的地方。
    而一個人的思考能力並不因教育程度而提昇,是最吊詭的一件事實。

    回覆刪除
  2. 回覆
    1. 我想像應該會有很多熱心的牧師,只要我們提出問題。
      對不對?

      刪除
    2. 我的意思是需要一位俱有像阿扁一樣的說服能力。

      刪除
    3. 指的是有群眾魅力的 (charismatic) 的領袖。
      剩下的,只能是火車和狗的關係。

      刪除
    4. 我個人比較傾向於這個想法:
      我們說服領導者走我們集體想走的路,而不是讓領導者說服我們去走他個人的路。

      刪除
  3. 這本書其實很有「性」趣,只是腦筋單純直線思考的台灣人,不知道如何去看「性」在那裡?

    二戰還沒有結束前,有頭腦的戰略思想家們,都看到擺在她們眼前的「大餐」,如何吃?或許如何玩「性」的遊戲?有一張經典寫真是顯示她們如何玩「性」的遊戲:

    http://pylin.kaishao.idv.tw/wp-content/uploads/2013/01/12289997.jpg

    用下面這大段來說法她們的「性」關係: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會議,請問羅斯福住在(1)美國駐伊朗公使館(2)英國駐伊朗公使館(3)蘇聯駐伊朗大使館?這問題的線索在邱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對此有委婉的描述。此書「德黑蘭會議」節如下:

    開羅會議完畢後,羅斯福、邱吉爾與其隨從人員等,於1943年11月27日清晨,飛離開羅,循不同的航線,先後到達伊朗的首都德黑蘭,全程1310哩。羅斯福、邱吉爾分別住在兩國駐伊朗公使館裡。史達林早已到達,住在蘇聯駐伊朗大使館裡。護衛英國公使館的英國軍隊與印度軍隊,和護衛蘇聯大使館的俄國軍隊與警察,很快就取得聯繫。

    美國公使館由美國軍隊護衛,距離英、俄兩使館約半哩以上。俄國的情報機構,自謂接獲有謀害三國政府首長的密報。蘇俄的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認為邱吉爾與史達林赴美國公使館,或是羅斯福赴英俄使館,必須經過半哩以上的路線,極不安全。他建議羅斯福移居蘇聯駐伊朗大使館裡。蘇俄大使館大於美英公使館3~4倍,不但護衛周密,且有餘裕招待羅斯福與其隨從人員。邱吉爾也贊成莫洛托夫的意見。11月28日下午3時,羅斯福便移居蘇聯駐伊朗大使館內的一棟房屋裡。15分鐘後,史達林即來訪晤羅斯福,互道相見恨晚,傾談頗洽,涉及東歐戰事與法國、印度等問題(讀者諸君,您們有沒有看到兩個偷情者如此迫不及待,真是乾柴烈火)。下午4時,三巨頭舉行第一次會議。」

    史達林、羅斯福、邱吉爾是二次大戰末期最有權勢的老狐狸,3人為決定戰後世界的大局而坐下來,寫真明顯告訴我們,羅斯福才是真正的勝利者,邱吉爾則是從世界舞台摔下來。而史達林幹著鞏固美國霸主地位的老二,他在地理的稜線上製造烽火,形成紅白對抗的兩個世界。讓世界成為相當穩定的二元結構。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