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媒體出現了一系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殲-15艦載戰鬥機的照片。已宣布用於裝備且交付軍隊使用。
有關這些報道的意義由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專家瓦西里•卡申發表評論。
現實上,報道中所發生的事情大約不晚於8月底,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觀了“遼寧號”航空母艦。海軍航空兵顏色的第一架飛機(而不是通常的黃色試驗機)正是那個時間出現在電視畫面中的。9月初,海軍少將尹卓在接受一家因特網傳媒採訪時,對飛機用於裝備並進行批量生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當時只是談到了飛機的單座改型問題。殲-15S雙座艦載機的兩個原型繼續進行飛行試驗(第一次飛行時間是2012年11月)。雙座改型的完成使殲-15的程序明顯優於蘇-33的蘇聯程序,可以更快速地培訓海軍飛行員。俄羅斯雙座艦載殲擊機是不久前隨著開始生產並採購米格-29KUB才出現的。
中國已經在相當高速地生產殲-11B/11BS機型。蘇聯11435設計方案航空母艦,即遼寧號的改版前身,需要攜帶蘇-33重型殲擊機團。盡管不確知,和蘇聯設計方案相比,遼寧號發生了哪些結構變化,但是期待航母飛機數量急速增加是沒有根據的。2015年前中國就完全有可能生產出足夠數量的殲-15,以配備“遼寧號”的空軍聯隊,並開始裝備中國第二艘航母的航空兵團。第二艘航母的建設已在上海全面啟動。
大眾傳媒中出現的關於艦載機的一系列報道可以說明中國打算在近期徹底“解密”殲-15並在軍事力量的宣傳中充分利用艦載飛機這一先進武器。或許,很快我們就能看到大量有趣又華美的中國航母艦載飛行員的影片,如同已經看過的空軍飛行員畫面一樣。
中國航空母艦現實戰鬥潛能的增長速度超出了大多數外國觀察家的預計。中國對航母寄予了重大的政治意義。從駕駛和用於裝備的角度看,殲-15同殲-11B、11BS相比,未必會有本質區別,而且前者的駕駛員一定是最有經驗的空軍飛行員。真正的挑戰將是確保航母所有系統協調一致運轉,使飛機在航母上正確、快速服務,並掌握艦載飛機的運用戰術。
我們知道,至少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就準備生產自己的航母,進行了大量理論研究,將航母建造當作國家的重要計劃,其地位堪比載人航天飛船計劃。可以期待,不論在物力資源還是人才保障方面中國都採取了專門措施。或許,談到的不僅僅是海軍,還有從其他軍種吸引個別專家開發航母,以及積極利用工業的幹部潛能。使“遼寧號”獲得現實的戰鬥力或許根本用不上5-7年。在不久的將來,“遼寧號”的存在將會對某些地區,比如中國南海的情況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全文: http://tchinese.ruvr.ru/2013_12_07/254856604/
全文: http://tchinese.ruvr.ru/2013_12_07/2548566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