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11-10

9月底熊波密訪日:尖閣中國暫降溫?不像,較像建立避免衝突的機制

Comment
《產經新聞》刊出中國外交部負責對日的副局長熊波秘密訪日。是為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訪日時間早在九月下旬,所以不是。熊波可推屬技術層級,但1028日中國民政部副部長訪日,倒是一個指標。
檢視解放軍外圍鷹派的《環球時報》,在116日刊出社論〈中國社會莫為日本民族主義伴舞〉,這算是「轉進」找下台。加上日前北京禁止解放軍的《較量無聲》 (Silent Contest),北京顯然試圖針對日前劍拔弩張的氣氛降溫。
都在熊波訪日之後。
這是正統外交。
不過,薛理泰在去年尖閣國有化時也在環球時報刊出一篇〈釣魚島問題上,中國不能隨日本起舞〉,實際上也敵不過國內全面反日的政治需求。
只有詭譎能形容,所以強硬姿態稍歇?。

政府は、中国共産党の第18期中央委員会第3回総会(3中総会)について、冷え切った日中関係が変化する転機になるかどうか、注視している。このような中、中国外務省で対日政策を担当する熊波副局長9月下旬から極秘に来日し、政府関係者と尖閣諸島の領有権問題などについて協議していたことが明らかとなった
 熊氏は中国外務省アジア局で対日政策を扱う事務方のトップ。日中外交筋によると、熊氏は中国の大手企業首脳陣による経済交流団の一員として入国した。身分を隠して来日した方が本音で話せると判断したようだ。
 熊氏は日本滞在中、首相官邸や外務省を訪れ、政府関係者と複数回面会した。熊氏は尖閣の領有権を主張する基本的立場は崩さなかったが「中日双方の国民が納得できる解決策を考えたい」と述べたという。
 10月28日には中国民政省の顧朝曦(こちょうぎ)次官が来日し、三ツ矢憲生外務副大臣と会談した。副大臣級の単独訪日は、第2次安倍晋三内閣発足後初めてだった
さらに中国側は、日本の大手企業でつくる「日中経済協会」(会長・張富士夫トヨタ自動車名誉会長)の訪中団の受け入れも決めた。一行は、張氏ら約110人が参加する大規模訪問団で、18日から7日間の日程で北京などを訪問する予定だ。
 政府内には、習近平政権が関係改善のシグナルを送っているのではないかとの見方もある。
 ただ中国では最近、北京・天安門前への車両突入事件や山西省での連続爆発が発生している。「習政権は日本に弱腰とみられる態度を取りづらくなった」(日中外交筋)との声もあり、日本側は3中総会の行方を慎重に見守っている。

社评:中国社会莫为日本民族主义伴舞環球時報(2012.09.03http://opinion.huanqiu.com/editorial/2013-11/4533669.html
“民族主义的幽灵在东亚徘徊”,套用这个著名句式来谈民族主义,是否过于夸张了呢?
中国人能清楚地感受到日本民族主义的汹涌澎湃。反过来,中国也常被一些国家认为是“民族主义严重”的社会。当前中日严重对立,有人认为,这同时就是两国民族主义情绪的交锋。此外韩国等东亚多个国家也常被拉上“民族主义”的名单。
如果我们一口咬定中国“没有民族主义”,外部舆论不会同意。有意思的是,中国国内自由派也常常指责他们的舆论对立面是“民族主义者”,而且他们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同外部舆论对它的使用差不多。
“民族主义”这个概念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褒贬寓意。就今天来说,它在各主要语言里大体是个贬义词。“民族主义”同“爱国主义”内容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舆论对这两个概念的态度则逐渐分离。一国国民针对国家感情的积极部分被归入爱国主义,消极和极端部分被归入民族主义。
即使这样,围绕民族主义经常出现纠纷,被一些人认为是爱国主义的情感和行动,常常会被另一些人看成民族主义。
中日互指对方“民族主义”,只能是一场比谁声高的舆论仗
然而必须指出,中国民族主义的内涵与日本的有很大不同。中国民族主义主张领土主权完整,国家强盛。日本社会除了与之相近的上述内容外,更突出的是要摆脱二战结局的束缚,突破和平宪法,日本的民族主义还纠结于想要阻止中国正常发展带给世界力量格局的自然变化。
很显然,日本的民族主义更容易矛头对外,引发摩擦。事实上,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主要是社会层面的,而日本的民族主义则由国家领导人冲锋陷阵,日本首相等高官不断针对中国发表强硬言论,中国的官方回应一直相当克制。
但是民族主义很容易在国家间互动,相互刺激,形成一来一往的连环升级,直到后来互为因果,不再容易分清谁是源头。就中日来说,如果中国对来自日本的挑衅有则必应,最后就会纠缠成激烈的一团,将是非淹没在其中。
外界可能会对中日民族主义“各打五十大板”,当然,外界的态度未必就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但我们需要警惕,如果与日本在所有具体冲突中争胜利感觉,这种胜利很可能在战略上是廉价的,为此消耗中国的战略资源未必符合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长远利益
中国决不能在原则问题上对日本妥协,但我们或许需要跳出与日本你来我往的“强硬竞赛”,不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量浪费在日本的三流政客、无聊文人和极端媒体上。
中日国家力量已经实现逆转,时代在变,中国面对日本需要不断建立、巩固强者的自信,牢记历史,但同时摆脱旧时代的受害者心态。日本现在很愿意中国全心全意陪着它闹,中国不能为这个衰落的岛国不断伴舞。我们在释放自己的情绪时,需要保持定力和理性,不尾随日本走得太远。
我们要防止一种舆论定式:只要对日强硬,与其针锋相对“死磕”,就大快人心。如果长期这样,就会束缚中国的外交空间和智慧,由日本“一根筋”的对华政策,派生出中国的策略僵化。

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注重战略的运用,反对专注于一时一事的赢输。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向亚太和全球的超级舞台,我们对战略的理解和运用战略的气度都应超越古人。让我们做一个假设:给孙武或孔明写封信,问问他们今天的中国应如何应对日本,我们应能大致猜出来他们会怎么说。既然如此,让我们别离他们的“锦囊妙计”太远。

1 則留言:

  1. 開始升溫?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china-japan-conflict-could-lead-to-war-2014-1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