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10-28

北京首曝殺手鐧,鋪陳海軍新戰略

Comment
中國人並無 A2/AD 的名詞,實際上「殺手鐧」就是用不對稱武力、以出其不意來實踐 A2/AD,以核潛艇為主但不僅如此。
習近平上台後解放軍的行為,讓人越來越不安。

華媒:揭秘核潛艇部隊劍有所指 新海軍戰略呼之欲出中新社(2013.10.28
  中新網1028日電 媒體近日揭秘中國首支海軍核潛艇部隊,境外華文媒體高度關注,分析指出,從短期來說,在中日關係緊張之際,中國披露已組建42年的海軍戰略核潛艇部隊,劍有所指。而從長期來說,這是對中國“強軍夢”決心的重大宣示,再結合近期中國海軍三大艦隊的十餘條艦船首次會師西太平洋演習,中國新海軍戰略呼之欲出。
  臺灣《聯合報》指出,在中日關係緊張之際,中共官媒昨天首度披露神秘的戰略核潛艦成軍、訓練過程。
  香港《文匯報》指出,大陸官方媒體27日罕見刊出大量圖文,首次解密組建42的海軍戰略核潛艇部隊。核潛艇素有海軍“殺手鐧”之稱,它是大國戰略核威懾的重要手段和利器。當日既非建軍節或海軍節,亦非逢五逢十的組建周年紀念日,中方選擇此時解密到底劍指何方?
  文章指出,近日,日本防衛省叫囂日方將考慮予擊落中國無人機,並宣佈將舉行大規模對艦奪島軍演,而中國海軍目前也正在西太平洋上聯合演練。近年來,日本頻繁擴充軍備,並在釣魚島一再衝擊中方“紅線”,中日擦槍走火風險陡增。在南海,菲律賓屢屢向中國發難。此時此地,中方公佈核潛艇“絕密情報”意味深厚,似有所指。
  香港中通社指出,自去年9月所謂“國有化”以來,釣魚島爭端出現日本始料未及的結果,可以說日本誤判了形勢。為了應對飛至東海海域的中國飛機,日本航空自衛隊緊急升空的次數增加。但無論是中國的轟炸機、無人機和執法船隻,都顯示中國在釣魚島的海空存在,而且趨勢愈加明顯。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指出,21世紀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戰略變局便是中國海權的崛起,在30年間中國從一個封閉的大陸國家變成了一個海運國家,中國的利益遍佈全球各個角落,海洋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通衢大道。利益邊界已經擴展至全球,但是中國的海軍力量卻依然局促於西太平洋,可中國無法長期容忍自己的海上交通線受制於人的局面。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文章《習近平的“中國夢”和“強軍夢”》指出,習近平去年12月在“海口號”導彈驅逐艦的甲板上告訴水手們,可以說,這個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在就任後的100天裡,習近平還視察了陸海空專案和導彈指揮設備,他還發起了加強武裝部隊“能打仗、打勝仗”能力的運動。他上任以來最早的舉動之一就包括發佈命令,要求軍隊集中精力於“實戰”,確保“戰之必勝”。
  文章指出,過去10年,解放軍大多數時間都在集中精力研發和部署它認為阻止美國空軍進入中國海岸附近海域所需的武器。不過,在小心翼翼地避免與美國展開軍備競賽的同時,解放軍越來越專注於提高遠端作戰能力和把中國建成海上強國。
  分析人士說,中方的短期目標是不讓那些與其有領土爭端的國家因美國聚焦亞洲的戰略而感覺有了底氣。中國的長期目標是說服美國,鑒於五角大樓的財務壓力和中國不斷增長的實力,其亞洲戰略不可持續。
  再結合中國海軍在西太平洋海域舉行代號為“機動-5號”的遠海實兵對抗演習,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中國海軍給予跨海區、跨艦隊的對抗演習以“機動”的代號1991年以來,海軍舉行過五次以“機動”為代號的演習,每次演習均有緊迫的現實意義。例如“機動-2號”、“機動-3號”兩次演習均是在台海局勢緊張的背景下在東南沿海舉行的。再試析一下“機動-5號”演習的現實意義。
  若干專家或謂這次演習是對美、日、韓三國本月在黃海舉行的海上演習的回應。但這種分析似是而非。首先,大規模軍事演習都是從軍委決策層決策審批再到導演的具體規劃,要花費大量時間。根本不可能在數日內即訴諸演習的形式對美、日、韓三國黃海演習作出回應。
  與其說三國黃海演習是關於海上演習的決策背景,不如說去年以來東京在釣魚島爭端上的立場過於決絕,甚至變本加厲,而華府對此爭端的立場從曖昧反復轉而傾向於東京,事態演變的趨向益發令北京惴惴不安,這才是海上演習的決策背景之一。但從更高的戰略意義上,演習的另一個更重要的主旨是檢驗海軍戰略,正是新海軍戰略主導了這次演習。
  文章說,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以後,綜合國力急劇增加,科技、產業、財政實力均非昔日吳下阿蒙可比。中國又是一個海洋大國,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快步走向國際社會。隨著國家對海洋經濟開發及對外貿易擴大的進展,都將要求海軍跳出“近海”的圈子,能夠遠離海岸,能獨立在大海上遂行作戰使命。可以判斷,中國新海軍戰略呼之欲出


中國海軍第一支核潛艇部隊:長時間潛航挑戰生理極限中新社(2013.10.28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10-28/5430121.shtml
  中國海軍第一支核潛艇部隊——海軍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組建以來,基地官兵涉深海、闖大洋,執行遠航任務,危險無處不在,險阻如影隨形。
  每一次挑戰極限,都是一次與死神的博弈。沒有視死如歸的軍人血性,核潛艇官兵就不可能一次次直面生死。
  那是一次帶著試驗任務的遠航訓練,驗證複雜海況條件下核潛艇新型通信天線的可靠性,通信天線突發故障。指揮員果斷決定:連夜浮起更換。經驗豐富的艇長朱振國決定親自帶領突擊隊出艇。然而,他和航海長、值更官剛登上艦橋,就被大雨狂風給“推”了回來。朱艇長咬咬牙,蹦出兩個字:“再上!”三個人緊緊抱在一起,粗大的繩子拴在腰裡,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掛到了艇邊的護欄上,建起了臨時搶修的“通道”。
  通信班長王超帶領6名艇員登上艦橋,順著綁好的繩子,把自己綁在艇舷進行操作。王超描述當時的場景:那時的大浪打到臉上,猶如刀鋒劃過般的疼痛;坐在左傾右晃的艇舷,比坐過山車更加驚險。戰友們喊著號子,相互鼓勁加油。3個小時之後,終於重新更換了通信天線。一組組電文穿越萬頃波濤,試驗取得成功。
  核潛艇上使用了多種高科技手段,儘量減少對人體的危害,但艇內的環境仍然比常人想像的艱苦,部分崗位元高溫、高濕、高噪音,每分每秒都在考驗著官兵。
  長時間的水下航行,官兵們24小時輪換值更,遇到特情,休息更沒個准點。時間久了,艙室的空氣已經被迴圈使用幾遍了。長時間在封閉的艇內生活,人體的生理機能和內分泌系統容易發生紊亂。
  面對艱苦環境,官兵始終保持旺盛的戰鬥熱情和高昂的戰鬥意志。多次執行過重大任務的基地副總工程師李勝弟說,同舟共濟過的潛艇兵,更加明白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真諦。
  正是憑著這種樂觀主義精神,才使得核潛艇官兵始終把執行每一次重大任務作為砥礪過硬戰鬥作風的磨刀石。官兵駕馭戰艇,長時間在深海大洋中時而水下潛航,時而快速機動,時而隱蔽出擊……一次次挑戰生理極限,一次次探路深海龍宮,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務。
  那年初冬,一艘核潛艇悄悄駛出港口,一個“猛子”潛入深海,開始了中國核潛艇首次最大自給力考核子試驗。空氣、水、陽光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可是對於長航的官兵來說,這三樣就是最昂貴的“奢侈品”。50天……60天……長時間水下生活,艇員們的體質明顯下降,有的艇員出現失眠、頭暈、食欲不振、記憶力減退等。原來全艇人員一頓能吃幾十斤米,後來連一半都吃不了。
  第70天到了,已超過了法國核潛艇67天的長航紀錄,是到此止步還是繼續前行?艇政委常寶林作了一次“民意測驗”,結果艇員們都選擇“繼續航行”。
  忍受孤寂,克服枯燥,戰勝恐懼!中國核潛艇圓滿完成了90晝夜長航,打破美國“海神”號核潛艇的長航紀錄,創造了核潛艇一次水下航行時間最長的世界新紀錄。
  科學地駕馭核潛艇這樣高科技密集的武器裝備,必須具備嚴謹細實的工作作風。
  在核潛艇裝備使用和管理上樹起一個鐵規矩:第一細,第二實,第三不能有說不清的問題。基地官兵始終以“慎之又慎、萬無一失”的安全理念和“零容忍、零藉口、零差錯”的工作標準嚴格管理核潛艇,指揮嚴謹、工作細緻、講究科學、嚴格管理,以一萬的努力防止萬一。
  反應堆是核潛艇的核心裝備,技術密集、操作複雜。長期停堆後,再啟動具有一定的安全風險。某年,某艇按照計畫修理後,如何再次啟堆,成為擺在基地官兵面前的一道難題。焦增庚帶領一群技術骨幹,在既無經驗可循、也無規程可循的情況下,對某核潛艇物理啟動,摸索出了反應堆最佳啟動程式和操作規程,確保反應堆啟動安全,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精細化管理在某技術總站顯得尤為突出。大山深處,身著全封閉服裝的官兵正在對某新型戰略導彈進行“體檢”,一切都有條不紊。
  就在各單位以清晰的口令上報導彈準備完成情況時,陣地指揮員盧明章突然叫停,他把所有官兵集中起來,手裡夾著一根頭髮絲,嚴厲地說:一根不起眼的頭髮絲,如果掉進導彈的重要部位,就可能影響導彈的技術參數,成為戰場失利的罪魁禍首。他親自監督,全線“返工”。
  把制度細化,在末端抓落實。該總站將數百套件火工品、千餘台套設備、數萬種各種附件管理得井井有條,保持了組建以來無裝備事故的佳績,圓滿完成20多項重大任務,80多次受到艦隊以上表彰。
  防微杜漸才能保證核安全。某核潛艇一次小修後,技術保障大隊士官劉輝在對調節空壓機等設備抽檢時,發現一台機器少裝了一個螺絲,一個小螺絲丟了,在核潛艇上是天大的事。大隊領導大動干戈,安排技術骨幹力量進艙開展地毯式檢查。整整忙碌了16天,最終找到了那枚丟失的螺絲。打那以後,他們又多了一條“鐵規”:新安裝設備必須進行全面安全排查。
  從事與“核”打交道的高風險職業,對官兵心理承受力要求很高。基地開創性地開展了核潛艇艇員心理訓練,錘煉官兵過硬的心理素質。基地後勤部部長宋光峰介紹,近幾年,建成了心理測評系統、戰場環境類比心理訓練室和心理行為訓練場等。
  那一年,核潛艇在某海域執行任務,雷達兵穆美田全神貫注地盯著雷達顯示幕。突然,一個微弱的信號在他眼前一閃而過,頃刻消失得無影無蹤。這瞬間的一閃,卻在穆美田腦海留下刀刻般的印記:“左舷×度,發現某國反潛飛機!”時任艇長董震迅即調整部署,當機立斷發出口令:“緊急下潛!”核潛艇一頭潛入滾滾碧波。果然,數分鐘後,某國反潛機掠海而過。穆美田憑著過硬的專業技能,提前做出偵測判斷,為核潛艇先機發現、有效機動贏得了寶貴時間。基地司令員高峰說:“突發情況下,官兵冷靜面對,沉著應對,既是對戰鬥作風的基本要求,也是對技戰術水準的實際檢驗。”
  那年4月,核潛艇在某海域向極限深潛發出了挑戰。100米……200米……潛艇越潛越深,艙壁不時發出響聲。“一根支撐深度計的角鋼隨著潛艇下潛而逐漸變形。”參加深潛的老艇員王道桐回憶起當時情景,仍心有餘悸。但是,官兵們並沒有退卻,每個人都在各自戰位上鎮定操作,控制潛艇平穩地向深海下潛。12時,深度計指標指到極限深度,標誌著中國潛艇史上深潛新紀錄誕生了!
  基地政委厲延明說:“核潛艇是國家戰略部隊,是國家安全的盾牌,平時不惜力、戰時不惜命,有一股敢於拼命的勁頭,集一身壓倒一切的膽氣,才能稱之為一支合格的、讓人民信得過的‘殺手鐧’部隊!”()


2 則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