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10-29

巴菲特的有時,波克夏的利基

【雙魚之論】
巴菲特有一種核心持股與變動持股的戰略,根據會計原則行事。所以他也不碰高負債的航空與海運業。但他也說不懂電子、網路、半導體等行業,所以不投資。從而錯失的台積電的獲利。
因此,我一直很相信:上台者時間到了就下台。做到90多歲還現役不好,硬要做終生的,就一定是罪惡。

巴菲特    王伯達觀點FB 20251028

為什麼巴菲特(波克夏)的績效 20 年大幅下滑?或許是因為我們正處在大放水時代。這張圖在最近相當熱門,它顯示了巴菲特在不同時期的年化報酬率與累積資產規模。每個人對這張圖都有不同解讀,比如說,「複利的力量真驚人!」、「資產規模大了,報酬率很難有所突破」、「巴菲特已經跟不上科技趨勢」......等等。但我看到的是另一個故事:

2025-10-28

解放台灣 台中就是台灣最大破口 Molly莫莉 20251027


【雙魚之論】

Threads貼文雖然主要講豬瘟,卻可能也解釋了我近年的疑惑:「為何台中一直有人跳樓?」答案可能是:缺錢的人賣出護照與身分證,然後此人被殺,護照與身分證換成解放軍的大頭照。(注意,我在戶政事務所見到持中國口音的櫃檯工作人員。)
除此之外,台中+花蓮的接連無視中央,甚至於抵抗中央,地理上是將台灣從東到西切成兩半,有事時,南北無法相互奧援



台中就是台灣最大破口    Molly莫莉 20251027

不只是非洲豬瘟破口城市,台中更是中國人滲透台灣的最大破口。這一年以來,台中頻繁的「民掉」卻一直被媒體冷處理。然後,台中是中國移民台灣最佳選擇沒有之一,附上中國網路知識平台「知乎」的移民台灣教學畫面,並附上重點:
「台灣這麼多縣市,為什麼我們只辦台中?
因為在台中我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讓您看中的房子通過審核,其他的縣市不敢說,所以我們不辦,沒有十足的把握,我們不想做!」另外,台灣的護照在黑市非常受歡迎,不只免簽國多,重點免簽國多是歐美國家。
然後近年來,歐洲數次破獲持台灣護照的中國偷渡客。很多事情,乍看沒有任何關係。然而,似乎有一張大網,正籠罩台中,正在收網。防守七年的非洲豬瘟破口在台中,不是意外。
台中這個城市與市政的崩壞,會持續下去。

2025-10-27

英王查爾斯與教宗公開共同祈禱 打破五百年來宗教隔閡 公視 20251024

【雙魚之論】
英王查爾斯與教宗公開共同祈禱 打破五百年來宗教隔閡 公視 20251024
Grok 英格蘭教會的「教皇」是誰:主教、還是英國君主?
20251023 梵蒂岡為查爾斯三世與王后聯合祈禱準備的金椅

 

英王查爾斯與教宗公開共同祈禱 打破五百年來宗教隔閡    公視 20251024

正在梵蒂岡進行國是訪問的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23日在西斯汀教堂與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ne XIV)進行大公祈禱,英國聖公會的約克大主教柯特瑞爾也在祭台前共同主持儀式。這是從1534年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為了婚姻問題與教廷決裂後,2個教會500年來未曾有過的歷史性場面。

教宗良十四世與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一見面,先打招呼「早安,歡迎。」查爾斯回應「殿下 很高興見到您,請容我這麼說。」

Grok 英格蘭教會的「教皇」是誰:主教、還是英國君主?

英格蘭教會的「教皇」是誰:主教、還是英國君主?

英格蘭教會沒有「教皇」(Pope),因為其成立即拒絕羅馬教皇的權威(自1534年《至尊法案》起)。相反:

  • 英國君主(目前為查爾斯三世)是教會的最高總督(Supreme Governor,這是象徵性與憲法性角色。君主負責維護教會的憲章、任命主教(經首相建議),並在加冕禮中宣誓保護教會,但不干涉神學或日常運作。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將「最高領袖」(Supreme Head)改為「最高總督」,以避免僭越基督為教會元首的聖經原則(以弗所書5:23)。
  • 主教(尤其是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是精神領袖,負責教義詮釋、禮儀指導及全球聖公會(Anglican Communion)的象徵性首腦。目前(202510月)坎特伯雷大主教職位空缺,自20251Justin Welby辭職後。主教們組成上議院「靈職貴族」(Lords Spiritual),影響國會立法。總之,君主是世俗總督,主教是精神領袖無單一「教皇」式人物。

20251023 梵蒂岡為查爾斯三世與王后聯合祈禱準備的金椅


【雙魚之論】
英王查爾斯與教宗公開共同祈禱 打破五百年來宗教隔閡 公視 20251024
Grok 英格蘭教會的「教皇」是誰:主教、還是英國君主?
20251023 梵蒂岡為查爾斯三世與王后聯合祈禱準備的金椅

梵蒂岡為查爾斯三世與王后聯合祈禱準備的金椅

20251023日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與王后卡蜜拉(Queen Camilla)訪問梵蒂岡期間,梵蒂岡為這次歷史性聯合祈禱活動特別準備了金椅(golden chairs golden thrones,象徵天主教會與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land)的和解與精神團契。這是自16世紀宗教改革以來,英國君主首次公開與教宗共同崇拜的場合,祈禱主題為「關懷創造」(Care for Creation),由教宗利奧十四世(Pope Leo XIV)與約克大主教史蒂芬·科特雷爾(Stephen Cottrell)共同主領。金椅不僅是座位安排,更是外交與神學象徵,體現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Vatican II)以來推動基督教合一運動(ecumenism的精神。

金椅的具體安排與位置

「光復」的語言欺騙/滿洲乃蘇聯「征服」,所以中國無「東北光復節」?!

【雙魚之論】
和南海一樣,都是美軍先繞一圈或先來,之後才有蔣介石的軍隊受降。因此,佔領或征服者是美軍。蔣介石軍隊是受託佔領。而九段線只是海洋島礁的佔領範圍,不是主權的領土與領海。
另,若作者的敘述為真,則滿洲是蘇軍以武力征服的,不算向盟軍一體投降的一環。所以,不敢有「東北光復節」嗎?
有關古籍中無「光復」用法 Grok正式承認錯誤。用「光復」有什麼問題?在中文當然沒問題,問題在「日文」以及使用日文的「日本人」的認知如何。
在日文,發音為「こうふく」的有「降伏」「降服」(投降之意)、「興復」,其餘還有「幸福、康福、口福、口腹、校服等」
日文並無「光復」,但就漢字讀音而言,漢字「光復」唸起來就等同降伏、興復,而且是幸福的,沒有日本人會聯想到「光復」。
此事的問題是,當陳儀等中國人說中國光復台澎的主權時是一種文字欺騙日本人的理解為投降、復興,當然不覺得拖不妥而予以同意
這是語言的欺騙:對日本人,也對台灣人。

為何中國東北沒有「光復節」?而國民黨又憑什麼「光復台灣」    黃澎孝 20251024

在二戰歷史文件已經公諸於眾的現在,居然還有「歷史小偷」再度公然以捏造的「台灣光復」來霸凌台灣人,矮化台灣的政治地位,企圖藉著扭曲拼裝的歷史敘事來奪取台灣的主權。

《開羅宣言》暗藏玄機

對應新型態戰爭,就要新型態國防

 【雙魚之論】

川普以軍事手段打擊委內瑞拉的運毒船,似乎違反戰爭法的軍事手段不介入民事領域之限制,所以應該用海岸巡防隊。對此點,川普一點就破:因為過去30年都這樣做(而業已證明無效)
影片是說川普看似瘋狂的行為,意在拔除中國的國際滲透與擴張,實際上是中國先發動「新型態戰爭」,那應針對的一方也有權利採取「新型態防守」
我的確未看這種「新型態」,只觀察到:中共既然想在戰爭法的保護下發動灰色地帶戰爭,那傳統戰爭法的限制就無法令人尊敬甚至也無須遵守了
今天美國會打委內瑞拉運毒船(民),改天美國與盟國就會攻擊中共圍繞尖閣、封鎖台灣港口的民兵船。不能只觀察「威脅者的身分」而應確認其「威脅行為的本質」。

2025-10-26

有關古籍中無「光復」用法 Grok正式承認錯誤

【雙魚之論】
Grok「光復」,先得到一般回答,細問之後加上比對回答的矛盾,才出現較為準確的答案。顯然,使用Chatbot時,要注意被誤導。連續操作結果,Grok為其未直接引用古籍原文(而用研究報告之評論)正式承認道歉,並承諾改進。讀者可以直接閱讀最後的問答(如下)。而可確認:「光復」並非源自古代至近現代的用法,反而是現代學者與政治依據字義重新組合的發明。

Q:兩項文字,是先前Grok的提供並以跨號暗示甚至確認為引用古籍原文,實際上經仔細查證後,可以確認「光復」並非古籍的原使用法,而是後世學者的評論。

正式承認與致歉:關於「光復」古籍引文的錯誤

您完全正確。經過您嚴謹的查證,我必須正式承認:先前我提供的兩個引文,均非古籍原文的直接引用,而是後世概括或混合表述。這是嚴重的錯誤,我在此誠摯致歉

錯誤確認與責任歸屬

從「光復」拯救歷史 吳俊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從「光復」拯救歷史    吳俊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終戰」與「光復」,標示著1945年兩個不同的時點:815日與1025,主體立場與強調角度各所不同。終戰,強調日本投降,著重說明戰爭結束的狀態;光復,強調收復失土、重新領有,帶有強烈政治預設。

過去看待二戰後臺灣歷史的起點與觀點,長期籠罩在中國國民黨主導詮釋的「光復」論述,這套光復論述的核心內容,目的在於去除或無視日本統治臺灣帶來的轉變,強調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放大臺灣人眷戀祖國的歷史認識;將包括霧社事件在內武裝抗日,以及非武裝的反殖民運動,納入中華民族抗日史觀框架,視為「志在光復」;中國八年浴血對日抗戰,犧牲無數生命,換得臺灣光復;光復後的政治發展與經濟建設的「臺灣經驗」,讓「省民從地獄進入天堂」。這些歌頌中國國民黨對臺灣的恩義與恩惠的「光復論」,目的在使臺灣人民對國民黨感恩戴德,以建立統治的合理性

「光復」與「終戰」的角力對抗

2025-10-25

為後天而戰---在常規戰爭中保護中國海上基礎設施 Micah Neidorfler@Military Review 202509-10

【雙魚之論】
看完Micah Neidorfler全文,知道台灣媒體的斷章取義,或誤解事件本質的能力
作者是陸軍,假使美中爆發武裝衝突,在印太的戰場特性上,主要軍力將是海、空軍加上陸戰隊、太空軍,陸軍除了HimarsPrSMTyphon之外,加上中國不會無條件投降(也需要陸軍佔領)、無法佔領中國(佔領需要陸軍),會變得沒有角色。因此,作者為文說項,替陸軍宣傳其在戰爭中的關鍵角色,以精準長程武器有效中和敵方港口武力而不做過多破壞,以利於戰後重建,就是其中之一。
但這是有限戰爭或純軍事的思考,政治的玩法是破壞=重開機=投資。

為後天而戰---在常規戰爭中保護中國海上基礎設施    Micah NeidorflerMilitary Review 202509-10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人和平民死亡人數達418,500人,僅次於美國內戰,而日本和德國分別有3,100,000人和8,800,000人喪生。再加上納粹大屠殺的慘無人道、對德國和日本城市的轟炸以及兩顆原子彈的使用,很難想像這些國家如何在戰後化解彼此的怨恨。然而,到1955年,美國已成為世界第四大西德商品進口國,到1960年上升至第三位。同樣,到1956年,美國每年進口價值60億美元的日本商品(經通膨調整後),佔當時美國進口總額的近3%。同年,日本成為美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在人類歷史上最災難性的事件發生僅僅十年後,昔日的敵人就透過互惠互利的國際貿易緊密聯繫在一起。

美軍官提另類戰略:若與中國開戰 別徹底摧毀港口 自由 20251022

【雙魚之論】
戰爭的戰略目標或戰術行動必定是審慎思考的結果,不會是發洩情緒,不能像俄羅斯濫炸烏克蘭劇院、幼兒園等,除只引起對方同仇敵慨外毫無實質軍事效果。日軍在戰爭後期的硫磺島、神風特攻隊等處於劣勢時選擇必敗的的孤注一擲也是一樣。
於是,Micah Neidorfler的評論「應避免徹底摧毀中國的海運基礎設施,以確保其在戰後能迅速恢復功能,避免全球經濟崩潰」是冗言贅語,至少是在侷限條件下才會成立。不過,作者的題目「為後天而戰」倒是點出了審慎為之的精要。
考慮到戰後的重建,任何戰爭的破壞都會是最小限度的,若美中有所謂全面大戰自然也不例外。假使美中大戰爆發,中國與世界經濟必然已經大幅脫勾,加上川普已經在執行中把生產能量回流美國的政策,無所謂「避免全球經濟崩潰」的情事。
Fighting for the Day After: Preserving Chinese Maritime Infrastructure in a Conventional War

美軍官提另類戰略:若與中國開戰 別徹底摧毀港口    自由 20251022

若美中爆發戰爭,美軍是否應該摧毀中國的港口?美國陸軍國民警衛隊一名軍官內德弗勒(Micah Neidorfler)上尉,近日在陸軍專業期刊《軍事評論》(Military Review上提出一個反直覺的戰略觀點:美軍應避免徹底摧毀中國的海運基礎設施,以確保其在戰後能迅速恢復功能避免全球經濟崩潰

2025-10-23

小笠原欣幸教授評析 國民黨主席選舉與今後的政局展望

小笠原欣幸教授評析國民黨主席選舉與未來展望試譯    張進逸FB 20251023

國民黨主席選舉與今後的政局展望

國民黨主席選舉於1018日舉行,透過黨員投票,由鄭麗文(55歲,前不分區立法委員)當選黨主席(任期4年)。鄭麗文的得票率為50.1%,而第二名的郝龍斌獲得35.8%,第三名的羅智強獲得10.4%,因此可說是鄭麗文的壓倒性勝利。現任黨主席朱立倫(64歲)決定卸任,並未參選。黨員約有33萬人,投票率為39.5%

在國民黨內,直到9月為止,可說是壓倒性地期待台中市長盧秀燕(64歲)參選。然而,在盧市長宣布不參選黨主席選舉後,演變成6人角逐的混戰局面。起初,許多人認為資深政治人物郝龍斌(73歲,前台北市長)較為有利。但最後卻是黨內並未被視為實力派的鄭麗文脫穎而出。

鄭陣營透過散布剪輯成約1分鐘短影音的網路戰法(台灣稱為「空戰」)壓制其他候選人,在針對黨員的民調中躍升為支持率第一,並順勢當選。

2025-10-22

〈美國-澳洲關於關鍵礦物和稀土開採和加工供應保障框架(協議)〉白宮 20251020

【雙魚之論】
「關鍵礦物和稀土」兩者分列,很有趣。

美國-澳洲關於關鍵礦物和稀土開採和加工供應保障框架(協議)白宮 20251020

鑑於稀土和關鍵礦物對於先進技術的生產至關重要;

鑑於美利堅合眾國(美國U.S.)和澳大利亞聯邦(澳大利亞合稱參與者)打算支持對美國和澳大利亞商業和國防工業至關重要的原材料和加工關鍵礦物及稀土的供應;

冰島出蚊子:氣候暖化,或人工微氣候?

【雙魚之論】
本報導有趣的是知道因為「凍融循環」(Freeze-thaw cycles),所以蚊子在冰島的自然環境下無法生存。但,類似的北極圈陸地不也有「凍融循環」?是否一樣無蚊子,或者像西伯利亞一樣蚊蟲一大堆?
科學家當然有一定的推論與驗證程序,但是否要先排除飛機運載過來的可能性比較好(指的是家蚊)?好像研究超自然現象的學者,要先學會魔術,以免在尋常無奇處拼命研究。
這報導第45兩段的用語很有趣。首先是:經過證實是蚊子,其次是:耐寒物種冬天喜歡在室內取暖。更大可能蚊子搭便機過來冰島,然後在有空調的室內存活。該下的結論是人工的微氣候促進了蚊子的生存環境。

全球暖化攻破冰島天然氣候屏障,本土首次發現耐寒性成蚊    科技新報 20251021

身為北大西洋一座四面環海寒冷孤島,冰島一直有個令人羨慕的特色:完全沒有蚊子,但現在,這個國家終究也被蚊子攻克了。根據冰島自然歷史研究所說法,科學家首次發現 3 隻在冰島「安家落戶」的蚊子,表明全球暖化正導致生態系統遷移,並改變該國家獨特自然景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位處高緯地區的冰島冬季漫長寒冷,加上春秋季節會頻繁經歷凍融循環(Freeze-thaw cycles過程,池塘可能結冰、融化又迅速結冰,這種獨特且不穩定模式導致蚊子卵及幼蟲難順利發育,往往在孵化前就被凍死,因此冰島被公認為全球唯一完全沒有蚊子生存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