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10-16

為什麼中國企業要參與日本火葬場的經營? President Online 20251006

為什麼中國企業要參與日本火葬場的經營?    President Online 20251006

前警視廳公安部外事課的勝丸圓覺指出:「這不僅僅是為了漲價賺錢。更有可能是情報活動的一環,目的是蒐集亡者相關資訊,從安全保障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表面上是日本企業、實際上是中國資本的「掩護企業」

表面上看起來是日本企業,但實際上背後有中國資金介入的「掩護企業」近年急速增加。這是中國為了收購日本國內的水源地、觀光地、離島、濱海公寓等不動產進行的滲透行動之一,日本的土地與企業資產正被悄悄侵蝕。

面對中國這樣的動作,日本部分政治人物與媒體才開始提高警覺,不動產業界也出現影響。部分公司甚至開始避免與中國資本往來。然而,中國方面也採取更巧妙的方式來隱藏「中國色彩」。

例如,年輕企業的社長或董事是歸化日本的中國出身者,那麼在「帝國數據銀行」或「東京商工調查」等企業資料庫上仍會被登記為「日本企業」。因此,即使資金來自中國,外觀上也完全像是日本企業。

還有一種更高明的手法:讓日本人掛名成為「傀儡社長」,同時將中國的資金分散成多個小額出資者名義。起初中國資金占40%,其餘以日本人名義登記,收購後再逐步調整股權比例與董事構成,最終變成完全的中國資本公司。

火葬場是「資訊交匯點」

這些「假面企業」多集中於不動產業,收購土地、旅館、觀光設施等資產。令人震驚的是,連「火葬場」都成為目標。

為什麼火葬場會被盯上?原因很明確火葬場掌握著死者戶籍、死亡確認等關鍵資料,同時與政府、醫院、警察等單位密切聯繫,是資訊匯集的樞紐。這些資料極可能被轉用於其他情報活動。

報導指出,有一家經營多處火葬場的企業,其背後資金有中國介入。這項收購以與日本企業合資的名義進行,表面看似日企合作,實際上卻是中國資金滲透

據勝丸訪問的知情人士透露,火葬場經營權爭奪過程中充滿壓力與操作,不只是單純的收購,而是以情報目的為主的「生活基礎設施滲透」,屬於極嚴重的國安問題。

這不是經濟問題,而是國家安全保障問題

這些疑似有中國資金介入的企業,除了漲價等商業行為外,背後更大的意圖是「掌握資訊與影響力」。控制火葬場,就能獲得行政管道、社區信任、甚至是故人的個資。對情報活動而言,這是極為高效的據點

日本各地仍有許多民營火葬場,未來被中國收購的風險極高。尤其是財政困難的地方自治體,更可能被外資投資誘惑。遺憾的是,日本目前的法律制度,對這種「無聲的侵略」缺乏防禦力。必須及早警覺並採取防範措施。

對日本人而言,「瞄準火葬場」這種發想或許異常,但若背後有國家級情報操作,那就已超越經濟層面,而是國家安全問題。

與遊民結婚以「謀取歸化」

一旦掌握火葬場的經營或管理權,就能接觸身分不明者的火化與登記資料。這不僅與冒用身分相關,還可能延伸至更廣泛的情報操作。火葬場並非單純的基礎設施,而是極為重要的資訊核心,而針對它的間諜活動,已是不能不面對的現實。

中國的情報策略中,另一種值得注意的手法是「濫用配偶簽證」。透過與日本人結婚合法取得長期居留資格,作為情報據點。公安情報顯示,有人以購買戶籍的方式達成此目的例如對窩在河邊的日本遊民提出「假結婚」要求,以50萬或100萬日圓完成登記。這樣一來,就能以「日本人配偶」身分取得簽證,最終申請永住或歸化

奪取「死亡者」「失蹤者」的戶籍

火葬場被中國資本收購的傳聞固然令人震驚,但同樣嚴重的,是「背乘」(はいのり)手法盜用已死亡或失蹤者的戶籍這是某些國家歷來使用的情報技術之一。北韓與俄羅斯長於此道,日本過去已有實例。現今則懷疑中國工作員也以相同方式滲透日本社會。

例如,若一名無親無故的流浪男子去世,行政單位會代為火化並葬於無緣墓地。若其戶籍資料被某人掌握,那戶籍就可能被間諜冒用。過去東京甚至發生過「失蹤者戶籍被他人用來轉入登記」的事件,即著名的「黑羽烏多文事件」,被認為是俄羅斯間諜工作的一環。看似經過認真交往才結的婚,也可能是間諜行動。

在上述事件中,原本的當事人消失後,另一人冒用其戶籍在日本生活數十年,甚至與日本女性結婚。只要成功奪取戶籍,就能以「另一個人」的身分在社會中活動。冒用身份往往甚至涉及從未謀面的「配偶關係」

中國的間諜活動中,也有看似正常戀愛結婚的案例例如接近日本技術人員、建立戀愛關係、結婚,再藉日常生活接觸目標的資訊、人脈與職場管道。甚至有酒吧、俱樂部幾乎全由中國女性組成的案例,她們的目的不僅是色誘,還包括尋找可結婚對象以長期滲透。

「婚姻」與「配偶簽證」成為間諜工具

這些行為早期在中國經濟困難時代多為個人動機(如為了定居日本),但現今情況不同。如今在中國《國家情報法》之下,部分女性在酒吧工作時,會被命令「為國服務、接近日本男性」。這已不再是自願婚姻,而是執行任務的「國家命令」。

因此,婚姻與配偶簽證制度本身,已成為情報活動極為便利的工具。一旦不需頻繁更新簽證,就能更長期地在日本建立據點,推進情報任務。

勝丸圓覺(Katsumaru Engaku

前公安警察。1990年代中期進入警視廳,2000年代初開始從事公安與外事業務。數年前退休,現任國內外安全顧問。曾擔任TBS日曜劇場《VIVANT》的公安監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