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10-27

「光復」的語言欺騙/滿洲乃蘇聯「征服」,所以中國無「東北光復節」?!

【雙魚之論】
和南海一樣,都是美軍先繞一圈或先來,之後才有蔣介石的軍隊受降。因此,佔領或征服者是美軍。蔣介石軍隊是受託佔領。而九段線只是海洋島礁的佔領範圍,不是主權的領土與領海。
另,若作者的敘述為真,則滿洲是蘇軍以武力征服的,不算向盟軍一體投降的一環。所以,不敢有「東北光復節」嗎?
有關古籍中無「光復」用法 Grok正式承認錯誤。用「光復」有什麼問題?在中文當然沒問題,問題在「日文」以及使用日文的「日本人」的認知如何。
在日文,發音為「こうふく」的有「降伏」「降服」(投降之意)、「興復」,其餘還有「幸福、康福、口福、口腹、校服等」
日文並無「光復」,但就漢字讀音而言,漢字「光復」唸起來就等同降伏、興復,而且是幸福的,沒有日本人會聯想到「光復」。
此事的問題是,當陳儀等中國人說中國光復台澎的主權時是一種文字欺騙日本人的理解為投降、復興,當然不覺得拖不妥而予以同意
這是語言的欺騙:對日本人,也對台灣人。

為何中國東北沒有「光復節」?而國民黨又憑什麼「光復台灣」    黃澎孝 20251024

在二戰歷史文件已經公諸於眾的現在,居然還有「歷史小偷」再度公然以捏造的「台灣光復」來霸凌台灣人,矮化台灣的政治地位,企圖藉著扭曲拼裝的歷史敘事來奪取台灣的主權。

《開羅宣言》暗藏玄機

國共兩黨的教科書不約而同拼裝出台灣「光復」是中國抗戰勝利的成果;並以1943121日美、英、中三國領袖在開羅會議後發布的「開羅宣言」(Cairo Communiqué)為佐證。

但是,對於《開羅宣言》國共兩黨又「各取所需」,國民黨截取「台灣、澎湖歸還中華民國」的部份。共產黨則將原文中的Republic of China直接裁剪翻譯成「中國」

值得玩味的是,對於開羅宣言中,有關歸還「all the territories Japan has stolen from the Chinese」所指涉的領土本有明文例舉:such as Manchuria,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但是,國共兩黨都把中國稱之為東北的Manchuria」刻意略而不談!

事實上,國際上稱之為「满洲」的所謂「東三省」是日本關東軍在1931918日突發軍事行動以武力占領的「失土」,面積廣達138萬多平方公里,是台灣的38倍大。如果按照國共兩黨的敘事邏輯,根據《開羅宣言》,東北也應該是中國八年抗戰的成果?更應該大大的來訂個「東北光復節」才是吧?

但是,別說沒有「東北光復節」,甚至連東北到底是哪年哪月哪日被中國「光復」的?都語嫣不詳!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中國抗戰艱難,無力妄圖台澎東北

滿清政權輪替為民國後,日本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展開侵華行動。不數年間,中國接連丟失了東北、華北和整個東部海岸線。

1937年「七七事變」後,蔣介石雖然宣佈「抗戰」,但是即便1938 1 31 首都南京都淪陷,國府都遷都到了重慶,也都只敢「阿Q式」地「抗戰」而不敢對日「宣戰」

蔣介石一直憋到了194112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於128日對日宣戰後,中華民國才在次日正式對日宣戰。說白了,就是正式宣告「站隊美國」。

蔣介石「站隊」美國後,獲得盟軍統帥部(Allied Combined Chiefs of Staff)「冊封」為盟軍「中國戰區」(China Theater)的最高統帥(Supreme Commander, China Theater。美國並指派著名宿將史迪威將軍(Joseph W. Stilwell)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聯絡官

蔣介石名義上指揮作戰的所謂「中國戰區」

China Theater of Operations」(簡稱CBIChina Theater)範圍包括

中國本土、緬甸北部、印度東北部(部分區域),基本上與後來的「中緬印戰區」(China-British Burma-India Theater)高度重疊。但是並不包括滿洲(Manchuria)台灣(Formosa)和澎湖 the Pescadores

但是,蔣介石非常排斥史迪威,懷疑美國要史迪威飭奪他的軍權,而始終不肯讓史迪威插手中國本土內的作戰指導。然而,「蔣委員長」親自指導的國府「軍事委員會」又不足以有效指揮國軍抵禦侵華日軍的不斷攻勢。

尤其二戰末期,盟軍在歐洲戰場高歌猛進地邁向勝利之際,蔣介石的中國戰區卻陷於日軍「一號作戰」的全面攻勢下,節節敗退。最後日軍攻至貴州獨山時,距離陪都重慶僅400公里。國府上下為之震動,一度計劃遷都西康省的雅安,簡直狼狽不堪到了極點!

國軍自顧不暇,蘇軍「光復」東北

由於中國軍隊自顧不暇,美英兩國領袖為了鼓勵蘇聯領袖史達林對日宣戰出兵滿洲,乃在1945211日,由美、英、蘇三國領袖秘密簽署了《雅爾達協定》,美英兩強未讓中國與聞下還承諾戰後給予蘇聯以下「戰利品」:

一、設大連為國際性商港,蘇聯享有優先利益。

二、租借旅順軍港給蘇聯。

三、確保蘇俄於滿州之優先利益

四、中東、南滿鐵路由中蘇合營

在《雅爾達協議》的保證下,蘇聯 194589日,發起「遠東戰役」。170餘萬的蘇聯紅軍在其遠東軍區司令員華西列夫斯基元帥Aleksandr Mikhaylovich Vasilevsky率領下,以3個方面軍、5500輛坦克分四路越過邊境向駐防滿洲的日本關東軍展開全面攻擊。同時,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也先後在朝鮮北部、千島群島登陸,協同陸軍作戰。

815日,日本天皇廣播《停戰詔書》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向日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日軍放下武器投降。818日,由山田乙三陸軍大將統帥的關東軍才向蘇軍投降。

直至830日止,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的關東軍全部解除武裝,蘇軍對日作戰結束,中國東北從此被蘇聯佔領。

然而,日本投降後,蘇聯並未遵照《開羅宣言》將東北歸還給中華民國。甚至於蘇聯佔領軍還在東北地區公開發行名為「蘇聯紅軍票」的貨幣。

事實上,貨幣發行權是國家主權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難堪的是,蘇聯紅軍票發行將近四個月之後,中華民國財政部長俞鴻鈞還不得不與蘇聯駐華大使彼得羅夫簽訂財政協定正式接受「蘇聯紅軍票」為中國東北地區的法定貨幣。一直通用到19491231日才廢止。

更讓國民黨難堪的是,為了從蘇聯佔領下收回東北,蔣介石雖然與蘇聯簽署了一份喪權辱國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不但全盤接受了《雅爾達協定》的條件,還承認了「外蒙古」的獨立。即便如此,東北經過國共一場激烈的「遼瀋戰役」,最終還是落入了蘇聯所支持的中國共產黨之手。

以上簡述的「東北故事」,其實告訴我們一個國際政治常識:任何領土主權的變更,沒有武力作後盾,光靠一紙「開羅宣言」是完全無效的。這也是那句有關戰爭和約的名言:

「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很難在談判桌上獲得。」「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at the negotiating table what cannot be won on the battlefield.」。

抗戰未出兵台灣,光復台灣的是美國

國民黨的教科書曾告訴我們,蘇聯是趁著日本「即將投降」時才出兵東北的;意思就是蘇聯搶割了抗戰勝利的「稻尾」。但是,蘇軍對日作戰中,蘇軍傷亡了3.2萬人,擊斃了8.3萬日本精銳的關東軍。最終還俘虜了67.7萬日軍。顯然蘇軍攻佔領東北並非靠「投機」或「嘴砲」,而是真槍實彈流血流汗打下來的

相對之下,我們要問國民黨抗戰八年幾時曾派出過一兵一卒來「光復台灣」呢?

事實上,即便日本宣佈投降後,國民黨既不能也不敢自行前往台灣受降。依據日本學者末光一彌的研究記載:終戰後第一批抵達台灣的是美軍3艦隊所屬第30.6特遣部隊(TG 30.6在羅傑·W·辛普森准將(Commodore Rodger W. Simpson)指揮下,艦載美國海軍陸戰隊與海軍登陸小隊在基隆港登陸,展開盟軍戰俘的營救與後送。

麥克阿瑟發佈《一般命令第一號》(General Order No. 1):明定「在中國(滿洲除外)、臺灣與法屬印度支那北緯16度以北之日軍,向蔣介石總司令投降」的命令下,蔣介石派陳儀來台於1025日代表盟軍受降之前。美軍就已派遣「陸軍顧問團」由塞席爾·J·格里德利上校(Col. Cecil J. Gridley)率領下進駐台北與總督府及其聯絡事務所就港口、運輸、倉儲以及社會秩序維持等具體交接事項密集協商。並指派威廉·K·埃文斯中校(Lt. Col. William K. Evans 總督府及日本駐台第十方面軍就資產、物資清點與移交等工作進行先期作業。

當美軍基本完成了與日本在台總督府和軍方的協調與安排妥當,安全無虞後,蔣介石指派的陳儀才在1945年的1024搭乘美軍飛機由上海飛抵台北的「松山飛行場」Matsuyama),日方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長官安藤利吉親赴機場迎接

事實上,除了陳儀搭美軍飛機來台,最早抵台的國軍70軍也是靠美軍40艘小型軍艦載運護送之下抵達基隆港。

結語

綜上所述,中華民國之所以獲得「抗戰勝利」是因為蔣介石「站隊美國」才得以「站勝日本」。

中華民國在終戰後之所以能夠獲得託管台灣的機會,也是完全依靠美國的幫忙。

如果真要說「中國抗戰勝利光復台灣」 還不如直白地說是「美國光復台灣」,才更切合二戰歷史的真相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