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10-22

冰島出蚊子:氣候暖化,或人工微氣候?

【雙魚之論】
本報導有趣的是知道因為「凍融循環」(Freeze-thaw cycles),所以蚊子在冰島的自然環境下無法生存。但,類似的北極圈陸地不也有「凍融循環」?是否一樣無蚊子,或者像西伯利亞一樣蚊蟲一大堆?
科學家當然有一定的推論與驗證程序,但是否要先排除飛機運載過來的可能性比較好(指的是家蚊)?好像研究超自然現象的學者,要先學會魔術,以免在尋常無奇處拼命研究。
這報導第45兩段的用語很有趣。首先是:經過證實是蚊子,其次是:耐寒物種冬天洗換在室內取暖。更大可能蚊子搭便機過來冰島,然後在有空調的室內存活。該下的結論是人工的微氣候促進了蚊子的生存環境。

全球暖化攻破冰島天然氣候屏障,本土首次發現耐寒性成蚊    科技新報 20251021

身為北大西洋一座四面環海寒冷孤島,冰島一直有個令人羨慕的特色:完全沒有蚊子,但現在,這個國家終究也被蚊子攻克了。根據冰島自然歷史研究所說法,科學家首次發現 3 隻在冰島「安家落戶」的蚊子,表明全球暖化正導致生態系統遷移,並改變該國家獨特自然景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位處高緯地區的冰島冬季漫長寒冷,加上春秋季節會頻繁經歷凍融循環(Freeze-thaw cycles過程,池塘可能結冰、融化又迅速結冰,這種獨特且不穩定模式導致蚊子卵及幼蟲難順利發育,往往在孵化前就被凍死,因此冰島被公認為全球唯一完全沒有蚊子生存的世外桃源。

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島氣候條件也越來越暖和,比如過去 10 冰島夏季溫度明顯上升,冬季時間縮短,這種變化帶來適合蚊子幼蟲孵化與生長的穩定環境,尤其湖泊和沼澤地區水體不再完全冰封,為水下蚊子幼蟲提供理想的「越冬庇護所」。

以往偶爾會在抵達該國的飛機發現單隻蚊子,但此前從未在冰島戶外發現蚊子蹤跡,直到近日,冰島科學家 Björn Hjaltason 於該國首都區最北部市鎮「喬薩爾區(Kjós)」發現 3 隻蚊子,第 1 蚊子 10 月發現並立即送往冰島大學鑑定,昆蟲學家確認其品種為廣泛分布世界各地的尖音家蚊(學名:Culex pipiens,又稱家蚊、普通家蚊),以前從未在冰島被確定存在。

隨後 Björn Hjaltason 又找到 2 樣本並送往冰島自然歷史研究所鑑定,昆蟲學家 Matthías Alfreðsson 證實為蚊子,且包含耐寒性物種 Culiseta annulata,代表成蚊現在已能在冰島度過冬季Matthías Alfreðsson 說,Culiseta annulata 蚊冬天喜歡在地窖、儲藏室等地方取暖

簡而言之,氣候變遷已攻破冰島天然的氣候防線,為蚊子創造生存繁殖所需穩定條件,冰島「無蚊國」美名終結不僅是地區性生態新聞,更是全球性警示,強調氣候變遷影響全面,即使是冰島這種看似與世隔絕的獨特生態系統也無法倖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