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魚之論】
看完本文,更加確定的是:紅對藍的滲透,是全面性的。可是,紅要的人與要安插的人,都可以在一夕之間在藍營內部竄升。意思是,除了北京的資源,在台灣藍營內部還有一個可分配資源的「最大咖」被隱藏起來。
【聯共者的算計】國民黨為什麼不反共了? 謝昆霖FB 20250720
【本文大綱】
第一節:連胡會 — 以「和平」為包裝的作戰準備
第二節:三條輸血管:用「錢、媒體、選票」續命國民黨
第三節:國民黨人的從政之路,被中共主導操控
第四節:勝選執政後,國民黨出現怪症狀
第五節:國民黨近年的運作:從糟糕走向難以理解
第六節:國民黨非共力量,似受到清洗排除
第七節:和平之後,吃掉你。國民黨就是成功案例
原作者 真識研討會 的節目連結:
上集:【聯共者的算計】國民黨為什麼不反共了?
(限於原作者受到的脅迫與壓力,他個人版面的文章無法開地球。若想轉引,也可全文 (請連 YT 連結一併) 複貼。作者請寫:「真識研討會」。)
▍前言
在上一集中,我們回到二十年前,剖析了國民黨在 2004 年大選重挫後,如何出於對生存的極度焦慮,做出了一場豪賭——停止與中共長達八十年的敵對,轉而走上「聯共制綠」的道路。
當時的國民黨高層眼中,這是一步高瞻遠矚的棋。他們盤算著,既能收穫台商的選票與鈔票,又能扮演兩岸和平的締造者,甚至有朝一日成為引導中國走向民主的「教師爺」。這場交易,在當時看來,似乎穩賺不賠。
然而,二十年後,當我們看到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副主席們爭相前往北京接受「訓示」,看到國民黨政策主張總是配合北京的期待,我們不禁要問:這場原本看似由國民黨主導,或至少平起平坐,操控在己的合作,是如何一步步失控的?在台灣數十年的執政黨,今日是怎麼淪為中共的跟班、傀儡呢?
這集,我們就來揭開國共聯盟這盤棋的後半局:當國民黨打開大門後,中共是如何反客為主,一步步從外部的盟友,變成操控國民黨運作中樞的真正主導者。
▍連胡會 — 以「和平」為包裝的作戰準備
2005年,連戰踏上中國,與胡錦濤舉行歷史性的「連胡會」,國共兩黨共同將這趟行程命名為「和平之旅」。當時,人們以為「和平」二字是整個事件的核心;但二十年後,我們才能發現,真相其實是和平的「反面」。怎麼說呢?請聽到最後,您就明白。
透過媒體報導,2005年「連胡會」這場會面留給許多人最深刻的印象,是那場格外彆扭、令人啼笑皆非的歡迎儀式。
台上的小學生以毫無真情實感的音調,一次次呼喊:「連爺爺,你回來啦!您真的,回來啦!」台下笑成一片,連戰笑了,連勝文也笑了。整個旅程,充滿獻花、奏樂、堆砌辭藻但言不由衷的致辭。我們總以為,這場土氣、虛偽的政治秀,是政治人物之間行禮如儀、姿態大於實質的樣板戲碼。
我們錯了,而且一錯就是二十年。事實上,這場會面,影響極其深遠,它就是國民黨與中共之間全面合作的起跑令。
-
對國民黨內部來說,這場會面並不僅是放下敵對,更是雙方可以積極「合作」的信號,其示範與鼓舞作用極為巨大。
我們必須知道,對國民黨而言,七十年來,與中共的接觸都是「通敵行為」,極其嚴重。即便在兩岸開放觀光與探親之後,國民黨政治人物與中共官員的交往仍屬敏感事務,是尚未破除的禁忌。
但是,當連戰這位黨主席、兩屆副總統、兩屆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這位毫無疑義、眾望所歸的領袖公開站上中共的舞台,態度極為從容與親善,被中共奉為座上賓。整個黨的中生代與基層黨員看到這次展演,全都明白了:「先前的禁忌已徹底破除,與中共往來絕不會被視為叛國與叛黨;前往台灣海峽的西岸,門寬路大,只要想去,就可以去。」
而在海峽的對面,共產黨不但在招手,而且準備了蜜糖果子。
對中國共產黨從上到下每一個官員來說,「連胡會」的意義,更是徹底明確的戰略部署、一份「動員令」。
從那一刻開始,中共全系統,包括中央與地方政協,從中央到省、市級市、縣各級政府台辦,所有涉及統戰工作的單位,全數進入對接模式:對接國民黨的中央、地方系統;對接黨部、基層組織;候選人、退休將領、對接宗親會與宮廟網絡。
中共對連胡會的計畫與意圖,不只是雙方高層的握手,而是與國民黨的血管、肌肉、骨骼互相接合的起點,是要將其根系,全面地、深入地植入國民黨的每一個組織孔隙之中。
從那一刻開始,國民黨從上到下的組織文化產生了決定性的轉變:過去「反共是信仰」,現在「親中是方向」;過去「接觸中共要怕被指責」,後來就變成「怕登陸不夠快」。
▍三條輸血管:用「錢、媒體、選票」續命國民黨
中共並沒有讓連戰與國民黨失望。
在「連胡會」之後,國民黨許多從政黨員都收到了中共提供的,滿滿的「善意」。這些善意,具體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整體而言,我們可以整理成金錢、媒體,和選票這三個方面,像是三條血管一般,給國民黨輸入血液與營養。
第一條輸血管,是金錢資源。
面對黨產被追討,擴充財產是國民黨的燃眉之急。選舉動員造勢、平時養人馬,國民黨的基層,沒錢,可是動不了的。
中共深知,錢,是國民黨一切困難的總困難;所以,也可以說是和所有協助機制都有關的總機制。
中共當然沒有愚蠢到直接拿印著「國台辦」的信封送錢,或是從國台辦帳戶直接轉帳。實際操作上,是一整套繁複、不斷調整改進,而且因人施策的「創意金援」模式,手段極為靈活。包括而不限於以下這些手法:
以遠高於市場的價格,「政治性採購」藍營政治人物相關事業體的產品;
安排特定政治人物或其親信參與中國的投資項目,並且「保證高額獲利」;
讓特定企業替政治人物直接支付選舉時需要購買的物品與服務;
以極低價格轉讓土地或資產,供其轉手套現。
要從別人口袋賺錢很難,但要把錢送給願意收的人,有一千萬種方法。以法制手段,極難防範。
中共有全中國各種機構公司可供調用,甚至包括台商都可作為管道,進行各種精巧的商業運作,精準獎勵國民黨人物政治效忠的行為。而這些手段,從外界看來,到底是這個政治人物商業頭腦精明、投資眼光神準,還是得到利益輸送,其實是極難分辨,只有當事人看到帳戶有錢進帳時心知肚明。
-
第二條輸血管,是媒體資源。中共透過扶植代理人,巧妙地取得了台灣的媒體陣地。
例如透過港商的手,控制TVBS;也例如透過台商旺旺集團控制中時、中天電視等媒體。這兩個立場鮮明的親共、親藍媒體,透過對新聞報導比重調配、精心設計的敘述方式、字裡行間挾帶的立場觀點,長期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在觀眾心中植入特定政治判斷——中共是穩定而強大的,台灣是混亂且衰弱的、民進黨貪汙腐敗,一事無成。
更不用說,大量有利於藍營的扭曲資訊、造假資訊,透過微信、TikTok 等中共可控制的媒體無限傳播。
第三條輸血管,就是直接為國民黨打造投票部隊。除了上一篇提過的「台商票」、「陸配票」之外,還透過各種同鄉會、宮廟、農漁會、退伍軍人、里長系統進行滲透。例如組織交流團前往中國,接受豐厚的落地招待與宣傳洗腦,將他們發展為地方上的動員樁腳。
中共雖然不給自己的人民真正的選舉權,但是在台灣的民主選舉環境中,卻能在相當高的程度上,幫國民黨候選人將選票綁入票櫃。於是,國民黨政治人物發現,前往中國,向中共輸誠打配合戰,真的是解鎖金錢與權力的好用密碼。
▍國民黨人的從政之路,被中共主導操控
過去二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滲透與影響幾乎是全方位的。不過,有一個角度可能相當重要,但相對較少人提及——那就是從「黨代表層級」切入,對國民黨進行影響、挖空與替換。
今天讓我們來說一下。
國民黨的權力系統,是由黨員選舉黨代表,這些黨代表就是基層最活躍的成員。接著,黨代表之間互選中央委員,中央委員再互選中常委。中常委就有影響國民黨重大人事、重大政策方針的權力。
而黨代表這個層級,在過往威權時代,可以透過黨內選舉機制,很間接地影響國民黨方針,而且能接觸到國民黨的一些官員,多多少少是有一些好處的。長期以來國民黨的黨代表,常見的特徵是對國民黨有感情,對服務地方有熱忱,而且也願意在地區的人際圈活躍交往。
199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台灣逐漸脫離國民黨威權統治、走向民主化,國民黨在2000年之後更進一步失去中央執政權。在這段期間,擔任黨代表帶來太多實質的利益或好處愈來愈稀薄,黨代表這個職位吸引力日益下滑,競爭黨代表的熱度也日漸降低。
-
然而,到了2005年以後,情況出現轉變。許多人發現,掛上「中國國民黨黨代表」的身分前往中國,可以獲得他們未曾享受過的尊重與禮遇,更可獲得豐厚的資源。
當中國共產黨將拉攏國民黨基層列為各級地方政府的政績指標(KPI)後,從省到地級市到縣的各級政府「台辦」都收到明確任務與指令,要與國民黨基層幹部建立聯繫、發展交流。中國光是縣級行政區就有近 3000 個啊。
透過制度化的動員,全中國的體量灌注下去,國民黨基層人員當然感受到對岸極高度的熱忱與友好。只要到中國,他們有吃有喝有玩,有當場的好處又有長遠的利益。口耳相傳之下,國民黨基層對黨代表的競爭重新升溫。
在短短幾年間,國民黨黨代表出現了一波的人事更替。
原本那些帶著比較單純的目標,只是想幫助鄉里,只是想把民情向上反映的人,因為無法提出太多資源來競爭黨代表席次。這類人就很難當選黨代表了。
反之,許多在中國有商業利益的人,或希望到中國獲取利益的人,紛紛跳下來,或找親友跳下來,爭取黨代表職位。而且他們的競選積極度、投入的資源,是前者無法比較的。隨著這樣的趨勢擴大,黨代表層級有愈來愈高的比例,被與中國有深度利益關聯的人士所掌控。
這衍生好幾層的影響。
-
首先,這些黨代表之間互選出中央委員、中常委時,自然也會選出和他們利益相同,深度追求並維護與中國利益關係的人。國民黨高層整體的政治方針,也就這樣和親中綁定。
第二,黨代表這群人,其實就是國民黨內遍佈全國的積極份子,他們的身份角色,就是到處參加活動,參加基層組織,在街頭巷尾、各行各業之中穿梭、交朋友。當他們之中有高比例的人,與中共之間有利益上的關係與默契,甚至直接受中共的請求、邀請、指示、命令,他們會成為相當高效的「耳語部隊」,在基層散播中共希望台灣人民知道、相信的訊息與觀點。
第三,國民黨最重要的一個機能,當然就是提名各級首長與民代的候選人。而在國民黨運作提名期間,近期的黨代表總是顯著傾向積極支持那些特別樂意與中共合作與親善的候選人。由於他們人數眾多,積極奔走,在中國又能回收利益,這些人支持的候選人當然就很容易出線、得到提名。
當符合中共傾向的黨公職候選人浮出檯面後,中共又可動用上一節提到的:金錢、媒體、選票的輸血管,灌注政治資源,讓他們當選的可能性最大化。
這也就造成我們看到的現象,近十幾年以來,國民黨提名的首長與民代,愈來愈傾向配合中共的路線;反過來說也一樣,就是反共的,要與中共保持距離的,在國民黨就愈來愈孤單,沒有勢力。在黨內競爭中無法得到提名,就算提名也不易募款、不易曝光,不易勝選。
國民黨的演化路線,就愈來愈明確、單一、鎖死了:順共者昌,逆共者亡。
▍勝選執政後,國民黨出現怪症狀
在國民黨與中共和解聯盟之後,國民黨也真的開始經歷數次選戰的大勝,但同時,也漸漸開始出現難以理解的怪異症狀。
在2008年,國民黨重新奪回總統寶座,在同一屆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更以81席對27席的大幅差距擊敗民進黨,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2009年,台灣舉行的縣市長選舉中也保持明顯優勢,整個北部與中部地區的縣市都由國民黨牢牢掌控。
例如在2012年,馬英九成功連任總統,國民黨也維持了立法院的絕對多數,與民進黨席次比為64席對40席。
-
從這幾場選舉結果來看,國民黨顯然成功擺脫了2000年與2004年連續失去政權的困境,展現出強大的政治動能與選舉實力。
在這幾場勝選背後,固然有陳水扁總統弊案對民進黨造成嚴重形象傷害、馬英九在民間形象正面良好等等原因;現在看起來,中共在政策上的配合、在檯面下的暗助,或許也是一部分的因素。
但在兩次的大選勝利之後,國民黨開始出現一連串奇怪的症狀,現在回看,似乎都顯示了它體質病變逐漸進入日益嚴重的程度。
在 2013 年,國民黨政府在未充份與民間溝通情況下,與中國方面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這份協議帶回台灣要在立法院投票通過後生效的過程中,國民黨立委顯示出的急迫與粗暴,激起社會強烈批判與質疑。後續引發抗拒服貿的「太陽花學運」,反而迫使國民黨暫時擱置服貿協議,直到今日。
當時不顧程序合理性,倉促趕鴨子上架的那些立委,他們在討好的是誰?顯然不是馬英九總統,顯然不是多數民眾,那是誰?
-
2014 年的地方選舉中,各界最重視的莫過於台北市長的席位。當時藍營的人選中,社會聲望最高的,是資深且形象良好的立委丁守中。丁守中當時黨內的主要競爭者,是明顯的官二代,缺乏實質貢獻、社會聲望的連勝文。在初選過程中,連勝文連辯論都不願意參加。
然而,民國黨黨內初選結果,卻由連勝文勝出,連勝文的黨員得票竟然是丁守中的兩倍。國民黨員憑什麼都這麼肯定連勝文的能力嗎?如果是這樣,為什麼還大敗給當時的政治素人柯文哲?連勝文在台北市的大敗後,對國民黨、對社會也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成就與貢獻,現在他卻得以位居國民黨副主席的高位;這又是為何?
連勝文的政治之路,背後是否有某些助力,與連勝文父親連戰,是國共聯盟重要推手、這個政策方向的拍板者是否有關?
▍國民黨近年的運作:從糟糕走向難以理解
2018-2020
年,甚至可說是直至今日,台灣政壇最大的怪現象,莫過於韓國瑜。韓國瑜人生的前半段,擔任過軍人、議員助理、基層政治人物,從各方面看來,他素質一般,沒有顯眼的表現和貢獻。後來他 2002-2009 年前往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回到台灣後不久,突然在政壇上以狂飆的速度超車。
他是在擔任台北農產公司總經理時期開始受到矚目,在台北市議會接受質詢時和王世堅拌嘴,這樣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卻獲得親藍媒體大量報導與熱烈讚譽。不久後,他竟然就試圖參選國民黨黨主席,沒成功。接著他爭取代表國民黨,在他從來沒有背景與生活經驗的高雄參選市長,竟然還選上了。
若了解台灣政治常態,就不禁會懷疑,他是哪來的把握呢?憑什麼能得到廣泛的支持呢?他是否得到了某種保證或默契,他確定能取得關鍵的支持與資源,才敢投入這樣的政治冒險?
更離奇的是,他當選高雄市長後,甚至一屆都沒做完就投入總統選舉。究竟是什麼力量讓他有這樣的信心?
-
在2020年競選總統慘敗後,韓國瑜立刻又被市長罷免,失去高雄市長權位。這一連串的操作,如果不是愚蠢,也該是失算,其實對國民黨造成很巨大的傷害,但在國民黨中,他卻可以仍然被基層、被媒體捧在手心上當寶、當個天王大咖。
從2020-2024年之間,韓國瑜沒有做出對國家、對社會、甚至對國民黨本身,有任何實質貢獻的事情。然而,他卻仍然被列為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第一順位,並在2024年被國民黨立委全體推舉為立法院院長。甚至連教授學者出身、連任九屆立委的賴世葆都得不到這樣的尊榮。這一連串的發展,若說都是他能力與人格爭取得來,背後沒有某些力量的支持與操盤,你信嗎?
-
第三位代表性人物,就是目前正面臨罷免的傅崐萁。他和中國關係也很深,他在2005年至2008年,擔任花蓮縣立法委員期間,前往廣州暨南大學攻讀國際關係博士學位。這樣帶給他的政治生涯什麼樣的影響呢?
其實,傅崐萁在 2000-2008 曾經背離國民黨,投效親民黨與國民黨競爭。2008 年轉投國民黨當選立法委員;但 2009 年,在沒有取得國民黨提名情況下又再跳去參選縣長,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後來一直以無黨籍進行政治活動,直到 2021 年,又被朱立倫吸收回到國民黨。
除了反覆背叛國民黨之外,傅崐萁在縣長轉跳立委過程中,為了讓他的妻子成為副縣長辦理假離婚,後來以偽造文書罪受到起訴,並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判處徒刑,易科罰金,這個作法真的是非常低劣可笑。此外,他從 2018-19年,2020-21
兩次因為金融犯罪入獄,這都是最近不久的事。
因為篇幅所限,我們只能從他洋洋灑灑的各種爭議中選擇小部分和大家說。但總之,對國民黨而言,他是罪犯,明顯該被視為叛徒、讓泛藍陣營蒙羞的人物,在形象與聲譽上顯然是個負債。
-
傅崐萁從未具有全國性的影響力,也沒有具體貢獻,國民黨內顯然有許多在才學、法政專業上遠勝於他的立委,但在本屆立法院中,卻是由他出任國民黨團總召。更令人費解的是,他直到近期 2021 年才剛被國民黨重新接納為黨員,馬上就擔任如此關鍵的職務。
難道不值得一問:他們,韓國瑜與傅崐萁,何德何能?
他們得到這樣的權位與機會,和他們到中國深造多年,在中國建立人脈,有沒有關係?沒人能證明,但非常值得懷疑。
而在韓國瑜擔任立法院院長、傅崐萁擔任國民黨總召之下,國民黨挾立院最大黨的力量,加上民眾黨的配合,在修法與預算審議上發生多少荒唐、不合理、弱化台灣、配合中共的政治行動,我們在此就不多說了。
身為曾經的國民黨支持者,對,我曾經是國民黨支持者,實在非常好奇:國民黨的正常人呢?那些值得期待的政治人物,到哪裡去了?
▍國民黨非共力量,似受到清洗排除
國民黨近二十年之中,許多明顯「德不配位」的人,明顯不符合國民黨人才判準的人,因為莫明其妙、難以理解的原因,身居高位要職。
而在另一方面,又有許多傳統上形象良好、學識與歷練兼備、符合國民黨一貫期待的人才,卻莫名其妙地無法在黨內取得發展空間。
例如周錫瑋,早年在南加大取得雙碩士,在
2005-2010 擔任台灣最多人口行政區台北縣的縣長,2010 年在黨競爭中內敗給朱立倫,沒有參選連任。52 歲卸任時,他正值壯盛之年,,沒有劣跡與醜聞,竟然國民黨內沒有發揮空間與任用機會,於是淡出政壇多年。這正常嗎?
-
例如郝龍斌,台大教授出身從政,從
2006-2014 年擔任兩屆台北市長,62 歲卸任時,沒有劣跡與醜聞,至今在政壇活躍,卻沒有當上黨主席,沒有競選總統。國民黨推舉擔任立院院長的是韓國瑜而不是郝龍斌。這正常嗎?
例如卓伯源,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士加碩士,從
2005-2014 年任職兩屆彰化縣長,彰化也是工商大縣。49 歲卸任時,他正值壯盛之年,他本人沒有劣跡與醜聞,竟然國民黨內沒有發揮空間與任用機會,現在主要在大葉大學兼課。這正常嗎?
例如國民黨大老的兒子吳志揚,他也是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士加碩士,還在哈佛深造法學碩士。他從
2005-2014 年任職兩屆桃園縣長,桃園縣也是重要的人口大縣。45 歲卸任時,他正值壯盛之年,沒有劣跡與醜聞,竟然國民黨內再也沒有發揮空間與任用機會。
這樣的人相當多。我還可以找到、列出好多個給各位看。
同樣的情況,卻很少在民進黨中出現。民進黨中優秀的、表現好的人,就會一直做下去,不會四五十歲就從政壇消失。
是什麼樣的機制,國民黨之中,韓國瑜、傅崐萁、連勝文之流可以身居高位,而周錫瑋、郝龍斌、卓伯源、吳志揚這些人,反而在國民黨沒有支持、沒有資源?
是不是因為他們不夠紅呢,不夠親近中共呢?沒有基層黨代表、赴中台商、親中媒體的支持呢?
對了,順道一提,周錫瑋在政壇沉寂多年後,於 2020 年進入在親中的旺中集團擔任副董事長。是不是,他體會出了什麼在國民黨、泛藍陣營的生存與晉升之道呢?
▍和平之後,吃掉你。國民黨就是成功案例
二十年來,我們觀察國民黨,作為推舉、產生政治領導者的機構,以及它作為連結社會、提出政策的體系,其實都出現了非常顯著、可怕的病變。
明顯親共的人物,即使沒有學識,經歷與品格值得質疑,卻愈有機會得到高位。
愈合乎中共立場的政策,在國民黨中似乎愈能得到支持與大力,急躁、迫切的推動。
在各種方面,國民黨這個機構、它的黨主席,對國民黨籍的從政黨員,已經失去了領導的地位。在 2013 年,馬英九管不住立委以粗暴的方式要闖關服貿;在 2025 年,朱立倫無法拍板支持撥補台電預算。
對國民黨毫無貢獻只有敗績的人擔任副主席,從國民黨兩進兩出,監獄兩進兩出的人擔任立院總召。
國民黨作為一個政黨,一個追求實現政治理念的團體,它的精神與魂魄,還存在嗎?
-
是的,它的外殼還在,它的招牌還在,但它的主體性,明顯已經不在了。當國民黨的政治人物,都發現他們向中共輸誠極容易得到資金、資源、媒體關注,並最後轉換成選票,他們心中知道誰是真正的老大。
當國民黨的基層活躍人士,相信與傳播微信上中共認可的資訊,鼓吹站到中共同一邊以換取牟利機會,共同的話題是對台灣的貶低與醜化…
國民黨就很難推出對台灣這個社會忠誠,對台灣有深切感情,站在台灣利益考量的候選人了。
在上一集中我們有討論到,2005 年時,國民黨高層判斷,中共會日益走向自由、開放、富裕、法治。當時這個觀察是真的。但時至 2018 年後,形勢開始明顯逆轉。習近平主政下,中共走回封閉、極權、壓迫的道路,不惜讓經濟受到打擊,讓人民富裕程度大幅回落。同時,中共對台灣的文攻武嚇,也日益高漲。在反送中事件中,我們都看到聽命於中共的香港政府,對自己的人民多麼殘忍。
-
這時,正常的,為台灣人民福祉考量的政黨,應該要感到危機,應該要批判與抗拒中共的作法,應該要領導台灣加強對自身的防衛。
但國民黨卻並沒有這麼做。尤其過去這一年半以來,國民黨所做的,正是這些事情的反面,也就是配合中共,破壞台灣政府公部門的運作,並在許多方面明顯弱化台灣的防衛。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今,2025 年七月與八月,台灣出現罷免國民黨立委的公民運動。而其中,許多傳統正藍軍,中華民國派,都站出來要阻止國民黨在立院的所作所為。
現今來看,過去二十年之中,許多「國民黨人士」在中國得到豐厚利益的同時,國民黨本身,卻納入一個被慢性絞殺的過程。不少有國民黨籍的人得到權位了,但國民黨被分解了。他們背心上還綉著國民黨,但資源與政治能量的大動脈,神經與指令系統,卻主要是連著中國共產黨。
2005 年的連胡會中,最諷刺的莫過於「和平之旅」這個名稱。「和平」這層包裝紙裡面裝著的,其實是一場政治作戰計畫。國民黨看來,他們以為找來共產黨支持他們對民進黨的作戰;但他們沒發現的是,中共的作戰計畫中,第一個要消滅的對象,就是國民黨。
而現今看來,中共成功了。
-
從中共過去的歷史來看,中共和誰談和平,就是在處心積慮、全力消滅它。而國民黨,似乎就是現在進行式的例子。
事態大致上已經相當明顯了。如果國民黨接下來能夠控制台灣的政局,那將不是蔣經國的國民黨,更不是李登輝的國民黨,甚至不是馬英九的國民黨,而是中共作為背後太上皇的國民黨,在統治台灣。
那是什麼樣子?最樂觀的情況,可以看看香港;悲觀的情況,可以了解一下新疆。.
▍結語
以上是我這幾年來,綜合我得到的資訊與觀察,對國民黨的變化提出的描述與解釋。這是個很龐大的主題,我一定有缺漏,也可能有不夠準確的地方,都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補充與指教。
坦白說,我並不特別喜歡討論政治主題。這給我帶來很多的壓力,甚至可以說是折磨。但此時此刻,每一個有現實感的人,想要好好生活、活得有尊嚴、珍惜正義與法治的社會,都需要正視這件事,並且在力所能及的範圍有所行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