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04-03

中國新型駁船曝光,習近平攻台威脅日益可信? 紐時 20250402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PLAN's new special bridge-like barges, operating in groups of three, currently consist of two groups. Based on China's expansion ambition and patterns, this could potentially increase to 5–10 groups or more.
It suggests two implications:
 1. The bridge-like barges are not only aimed at Taiwan but may also target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Sakishima Islands near Okinawa.
 2. When deployed along Taiwan's western coast, they can directly connect to the Western Coastal Expressway, enabling rapid troop deployment.

中國的新型陸橋駁船,三艘做一組,已經有2組。按照中國的擴充習慣,可能會510組以上。意思有二,1.  不僅針對台灣,甚至也包括菲律賓與沖繩的先島群島。2.  使用在台灣西部,可以直接掛上西濱快速道路,快速運兵。

中國新型駁船曝光,習近平攻台威脅日益可信?    紐時 20250402

最近幾週,中國在其南部海岸進行了一場不同尋常的演習,涉及三艘特殊駁船。這些船隻一艘接一艘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座從更深的水域延伸到海灘上的長橋

這種驚人的展示是對台灣的一個警告。






專家說,這些船隻的首次亮相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距離將數以萬計的士兵和他們的武器車輛登上台灣海岸可能又近了一步。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尋求通過談判或戰爭吞併台灣的過程中,發展這種能力一直是他的首要任務。

中國多年來一直在台灣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包括本週的新一輪演習。但儘管加強了軍演,導彈、軍艦和戰鬥機也取得了進步,許多專家還是懷疑,中國軍隊能否以成功入侵所需的速度和規模穿越台灣海峽。一年中大部分時間的強風和海流增加了登陸的危險。

如果新的駁船投入使用,將使中國在登陸的時間和地點上有更多選擇的餘地,從而使習近平入侵台灣的威脅更加可信。

這些在廣州建造的船隻一直在該市西南約350公里的海域訓練。駁船有可伸縮的重型支腿,其作用就像一種巨大的高蹺。支腿在轉場過程中會從甲板上伸出來,當船隻就位時,支腿就會下放到海床上,以穩定船隻,抵禦海浪。然後,駁船推出長長的可伸縮長橋,形成一條約800米長的堤道,將船隻連接在一起,並與海岸相連。

來自外國衛星的圖片顯示,這些駁船正在與中國的民用貨船渡輪一起進行演練,這些貨船和渡船可以將其運載的車輛和人員卸載到堤道上。中國最近在一個有關兩岸軍事對抗的節目中提到了這些駁船,並警告說它們可能在攻擊中發揮作用。

「它是一個把橋樑和港口設施進行結合的一個裝備,」央視節目評論員魏東旭在談到駁船時說。他說,一旦中國獲得制空和制海權,裝載軍用車輛的船隻就可以和駁船接駁,卸下這些車輛,使重型作戰裝備可以在不接觸水面的情況下登上陸地。他對這些駁船的評價是:「一旦它出現,就意味著登陸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一些美國軍事指揮官和官員說,習近平已經做出指示,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在2027年之前具備攻佔台灣的能力。習近平並沒有說中國一定會入侵台灣,關於中國政府的意圖、緊迫性和能力也存在爭議。

即使有更多的登陸選擇,穿越台灣海峽對中國軍隊來說仍然可能是危險的。美國可以派遣軍隊幫助台灣對抗中國,增加兩個核大國之間爆發戰爭的風險。在中國試圖大規模登陸——包括使用駁船——之前,第一波入侵部隊可能會在海峽和台灣面臨激烈的戰鬥

但美國海軍退役情報官員、一項關於新型駁船的研究的共同作者麥可·達姆說,這三艘登陸駁船表明,中國武裝部隊正在迅速克服可能的入侵行動會遇到的後勤障礙

這些駁船三艘一組,最長的駁船約185米長,最短的約110米長。放下支腿時,駁船可以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並將船體抬到水面以上,以保持穩定。每艘駁船前面都有一座塔,可以伸出一座橋,將它與下一艘駁船或海岸連接起來。

駁船形成一個碼頭,沿著駁船排列的船隻可以在碼頭上卸下車輛。然後這些車輛可以直接沿著碼頭開到岸邊

達姆說,他曾經對中國軍隊能否在2027年前實現習近平的戰備目標存有懷疑。

「我會告訴你,過去1218個月裡,看到中國在基礎設施和能力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我的想法真的發生了變化,」他說。他所指的包括這些登陸駁船。

這些駁船首次引起公眾的注意是在今年早些時候,國防分析師H·I·薩頓報導稱,它們正在廣州的一家造船廠建造

《紐約時報》分析了衛星圖像和海上交通數據,顯示有幾艘商業渡輪和貨船參加了演習。商船慢慢靠近離海岸最遠的兩艘較大的駁船,顯然是在練習如何就位,卸載車輛

衛星圖像並沒有顯示任何車輛被卸下。不過,ingeniSPACE的首席運營官傑森·王(音)說,參與其中的渡輪和貨船都是為運載重型武裝車輛而建造或改裝的,比如裝甲運兵車,甚至坦克。ingeniSPACE是一家分析衛星圖像和其他數據(包括有關中國軍隊的數據)的公司。

在面向中國大陸的台灣西部海岸線,容易登陸的海灘或港口相對較少,且戒備森嚴。幾位專家表示,理論上,這些駁船將使中國大陸能夠在台灣沿海選擇其他可能更難登陸但防禦較弱的地區,從那裡上岸。

「這些駁船將為習近平在台灣沿海地區運送部隊和物資開闢新的可供選擇的地點,」傑森·王說。他估計,駁船一天之內可以卸下數百輛裝甲車

「中國仍然無法僅憑灰色軍艦攻擊台灣主島,他們沒有足夠的船,」傑森·王說,灰色是軍艦的典型顏色。但如果再加上特殊的軍民兩用渡輪和貨船,「情況就不一樣了,」他說。

「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有足夠的船隻,能夠迅速將一個營的物資運送到岸上,」他說。

中國的軍事規劃者仔細研究了以往涉及兩棲登陸的戰爭,包括1982年英國奪回福克蘭群島的戰爭,以及1944年的諾曼第登陸。

中國可能還沒有找到登陸台灣的萬全之策。中國人民解放軍似乎有可能在更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中進一步測試新型駁船,時間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位於台北的政府資助機構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揭仲說。

通常是在正式進入量產前,就會透過演習進行測試,」他談到中國軍隊時說。「他們的方向是確定的,就是如何去解決在聯合登陸作戰過程當中所會遭遇到的困難。」

在最近的演習中,即使有拖船的幫助,運輸船也要花幾個小時才能停靠在移動碼頭325日,一艘船似乎放棄了停靠碼頭的努力,另有兩艘船已經停泊在那裡。第二天,它成功了,另外還有一艘為自行駁船加油的小型油輪,總共有四艘船同時系泊,是這種編隊首次做到這一點

衛星圖像分析專家傑森·王說,在建造新駁船的廣州造船廠,另一組三艘駁船已接近完工,並已下水進行初步測試。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50402/china-invasion-barges-taiwan/zh-hant/?fbclid=IwY2xjawJaHTJleHRuA2FlbQIxMQABHSlTskvg0qRBamFP0ww_sYwDy-OblMYcKDXA6VwIpRhqQ2PbWHO6cuerVg_aem_n2MMoHC4VxatYm2oojiVL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