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說明一下羅斯福(以及邱吉爾)
1. 如何評估蘇聯在二次大戰的角色,以及,
2. 如何接觸和形成聯盟,以及
3. 美英蘇在大戰的功能劃分?
ChatGPT 說:
羅斯福與丘吉爾如何評估蘇聯在二戰的角色?
1. 蘇聯的戰略價值與角色
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和 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 都認識到蘇聯在二戰中的關鍵性作用,但對其角色的評估有所不同。
- 羅斯福的評估(美國觀點)
- 戰略合作對象:羅斯福認為蘇聯是擊敗納粹德國的必要夥伴,儘管意識形態不同,但必須聯合對抗共同敵人。
- 戰爭承擔者:蘇聯在東線戰場上承受了德軍主力的壓力(如斯大林格勒戰役),這對美英的戰爭計劃至關重要。
- 戰後合作的可能性:羅斯福希望透過聯合國機制與蘇聯保持和平合作,以避免戰後衝突。
- 丘吉爾的評估(英國觀點)
- 必要但危險的盟友:丘吉爾對蘇聯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充滿懷疑,擔心蘇聯在歐洲擴張勢力,但在戰爭期間仍接受蘇聯作為必要盟友。
- 東歐問題:他擔心戰後蘇聯控制東歐,並試圖與美國合作以遏制蘇聯影響(如1944年的「百分比協定」)。
- 重點在歐洲與地中海:與羅斯福相比,丘吉爾更重視歐洲均勢,希望限制蘇聯在歐洲的擴張。
2. 美英如何接觸蘇聯並形成聯盟?
美英與蘇聯的聯盟並非自然而然形成,而是經過多次外交接觸與戰略考量。
- 1941年:納粹入侵蘇聯(巴巴羅薩行動)
- 6月,德國進攻蘇聯(Operation Barbarossa),迫使蘇聯與英美尋求合作。
- 7月,英國與蘇聯簽訂《英蘇互助條約》,承諾合作對抗德國。
- 8月,美英簽署《大西洋憲章》,確立戰後秩序原則,間接影響蘇聯的戰後參與。
- 1941年底:美國加入戰爭,蘇聯獲得援助
- 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正式參戰,並加強對蘇聯的租借法案(Lend-Lease)援助。
- 美英透過伊朗(波斯走廊)向蘇聯提供大量物資(卡車、飛機、糧食等)。
- 1943年:德黑蘭會議(Tehran Conference)
- 首次美英蘇三巨頭會談,確立盟軍將在1944年開闢歐洲第二戰場(諾曼第登陸),以減輕蘇聯在東線的壓力。
- 史達林同意戰後加入聯合國,但堅持對東歐擁有影響力。
- 1945年:雅爾達會議(Yalta Conference)
- 確立蘇聯對東歐的影響力,並確保蘇聯戰後參與對日作戰(蘇聯將獲得南庫頁島與千島群島)。
- 討論德國的四分區佔領,為戰後歐洲格局奠定基礎。
3. 美英蘇在大戰中的功能劃分
三大國的合作具有明確的分工,各自負責不同的戰場與戰略方向。
國家 |
主要戰略角色 |
軍事行動與貢獻 |
美國(羅斯福) |
工業與資源供應者,主導太平洋戰場 |
提供租借法案物資、參與北非與歐洲戰場、領導諾曼第登陸、擊敗日本(原子彈) |
英國(丘吉爾) |
歐洲與地中海戰略核心 |
北非戰役(艾爾阿拉曼)、義大利戰役、與美軍共同策劃歐洲戰場 |
蘇聯(史達林) |
東線戰場主力 |
斯大林格勒戰役、庫斯克戰役、柏林攻勢,承擔德軍主力 |
總結來說,羅斯福與丘吉爾雖然都認可蘇聯的戰略價值,但對其戰後影響的評估有所不同。羅斯福希望透過國際合作穩定蘇聯,而丘吉爾則較為懷疑,擔心蘇聯的擴張。這種分歧在戰後演變為冷戰的開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