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08-19

FRUS 國務院準備的報告 Complex Dual Repesentation on China / Taimocracy翻譯

455. Report Prepared in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國務院準備的報告 / Taimocracy翻譯1

1973 9 月,華盛頓。

美國努力確保中國在聯合國的雙重代表權(197011月至197110月)

概括

197182日,國務卿威廉·羅傑斯宣布,美國將支持在即將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以雙重代表權解決中國代表權問題。國務卿的宣布標誌著對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的政策的背離。自從中國代表權問題成為聯合國大會年度固定議題以來,美國官員第一次放棄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席位的反對,轉而集中精力為中華民國保留在聯合國的席位。在某種程度上,美國政策的修改是由於大會上形成的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座的輿論氛圍所促使的。從更大的意義上說,美國採取雙重代表權政策是尼克森政府在不切斷美國與台灣政府關係的情況下不斷適應中國大陸現實的努力的一部分。 715日,尼克森總統宣布打算訪問北京,戲劇性地強調了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緩和關係的願望。總統在宣布這一消息時保證,美國無意以犧牲老朋友為代價來改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羅傑斯國務卿隨後宣布了一項有利於中國政府加入聯合國的政策,這也是本著總統保證的精神。

[914]

國務卿 8 2 日宣布的政策變化已經在華盛頓積極考慮了八個多月。 19701119日,國家安全委員會要求進行跨部門研究,研究整體的對華政策,特別是中國的代表權問題。這些研究必須考慮到周恩來總理為打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所經歷的外交孤立而發起的大力運動,這一運動於 1970 11 20 日取得了重要成果當大會多數會員國首次投票決定北京政府在聯合國的代表席位時(中華民國保留其席位,因為大會裁定中國代表權的任何變化均構成一個重要問題,需要三分之二多數才能生效)。此外,美國官員傾向於鼓勵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揮更大、更正常的外交作用。美國政府的專家一致認為,繼續將北京的代表排除在聯合國之外是非常困難且不明智的。同時,參與政策檢討的人士一致認為,美國應繼續支持中華民國的國際立場。對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採取雙重代表制的做法提供了明顯的答案。雙重代表權這一想法在過去幾年中得到了大會的一些支持,作為一種公平的解決方案,將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具普遍性的組織。尼克森總統的顧問在 1971 3 25 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向尼克森總統闡述了支持和反對改變雙重代表政策的論點

其他國家首都也在進行類似的政策審查。美國官員最感興趣的是日本、澳洲紐西蘭的結論,在先前將中國代表權定義為「重要議題」的策略中,這些國家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他們也對比利時英國感到擔憂,比利時是最認同雙重代表制概念的國家,而英國則暗示它打算大力支持「阿爾巴尼亞」決議,將中國席位讓給北京。在華盛頓完成政策審查之前,不能推遲有關中國與這些國家代表權的對話。早在 1970 12 月,謹慎且不置可否的討論就已經開始 3月中旬,各方達成共識[915]華盛頓、威靈頓、坎培拉和東京的專家認為,雙重代表制是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保留一席之地的最佳希望。比利時政府表示渴望參與推動雙重代表制決議。在最初的盟友中,只有英國對他們所認為的「兩個中國」解決方案表示不同情

在採取雙重代表權政策之前,中華民國必須至少默許這項想法。在第25屆聯合國大會上對阿爾巴尼亞決議進行投票後不到兩週,國務卿羅傑斯開始說服台北政府,有必要對中國代表權採取新的態度。起初,台北官員採取的路線是,透過加倍努力,通常的重要問題策略可以再次佔上風。然而,逐漸有跡象表明,中華民國政府已認識到這一情況,並將做出切實的努力,以維護其在聯合國的地位。 4月,前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羅伯特·D·墨菲作為尼克森總統的私人代表前往台北,與蔣介石總統討論中國代表問題。墨菲大使告訴蔣介石,美國打算繼續履行其條約承諾,並向中華民國提供軍事援助。蔣介石因此放心了,暗示他可以接受雙重代表制決議,該決議不會影響中華民國在安理會的席位。墨菲向蔣保證,美國將反對任何剝奪中華民國安理會席次的行為。蔣介石與墨菲的談話為中華民國在雙重代表權努力中所展現的非凡彈性樹立了標準。然而,美國官員認識到,中華民國的靈活性只不過是戰術上的,因為北京可能會拒絕任何雙重代表決議,並且肯定會拒絕不包括安理會席位的提議

中華民國的合作對於制定雙重代表政策的進程至關重要。美國官員意識到,捍衛中華民國安理會席次的承諾可能無法維持,但他們願意做出努力。需要在大會成員中進行全面的意見徵詢,以確定雙重代表制的類型,這種模式將獲得成功所必需的支持。然而,直到 7 月,白宮才禁止國務院與少數親密盟友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總統715日宣布訪問北京的意向顯示了這一點[ 916 ]關於中國代表權的決定必須在時機上與美國對華政策的更大規模調整相協調。總統的宣布使該部得以自由地推進雙重代表倡議。

8 2 日國務卿宣布政策後,支持雙重代表制的遊說工作立即開始。儘管如此,他們必須先解決困難的共同提案國問題,然後才能制訂明確的雙重代表決議並進行遊說以支持既定立場。解決共同提案國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安理會席次問題。許多對雙重代表制努力具有重要意義的國家表示,除非雙重代表制決議包含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安理會席位的建議,否則它們不會成為共同提案國。儘管中華民國仍然反對,但美國官員最終決定必須支持一項「複雜」的雙重代表決議 910日,宣布美國決定的電報發送給潛在的共同提案國,共同提案國問題就這樣解決了。最令人鼓舞的進展

發生在向聯合國秘書處提交雙重代表決議以及修訂後的重要問題決議的當天。 922這一天,日本政府擱置了因中國代表權爭議引發的嚴重國內問題,同意加入共同提案國行列

一旦制定了決議並確定了共同提案國,國務院就可以將全部注意力轉向為雙重代表倡議爭取支持的工作。與其他主要共同發起人一起,在世界範圍內發起了一場激烈的競選活動,並一直持續到10 25 日進行投票。

阿爾巴尼亞決議的提案國能夠在多年來建立的基礎上以及他們在第 25 屆大會上獲得的多數支持所帶來的勢頭上再接再厲。他們受益於北京持續改善雙邊關係的努力,以及重申中華人民共和國永遠不會根據雙重代表權決議的條款加入聯合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的強硬立場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雙重代表權對那些關心公平和普遍性世界組織的國家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有些保守國家沒有興趣追求[917]普遍性的理想是以歡迎北京代表加入聯合國為代價的。那些支持雙重代表制的人幾乎沒有時間改變先入為主並建立未經檢驗的主張的可信度。在整個遊說活動中,美國官員不得不努力消除人們普遍的懷疑,即尼克森總統即將到來的北京之行是由有關中國代表權的秘密諒解鋪平的。在這種情況下,為中華民國保住第二十六屆大會席位的努力的值得注意之處不是它失敗了,而是它以微弱優勢失敗了。

[這裡省略了論文正文、第 6-133 頁和附件 I-V

  1. 資料來源:國務院、公共事務局、歷史學家辦公室。絕密;諾迪斯。這是第 1034 號研究項目,由歷史學家辦公室歷史研究部準備。正如 172 頁報告的前言(未印刷)中所述:「這項研究是應國際組織事務局的要求進行的。研究和寫作是由路易斯·J·史密斯(Louis J. Smith)在歷史研究部特別研究處處長荷馬·L·卡爾金(Homer L. Calkin)的直接指導下完成的。該研究重點關注國務院的工作,並依賴國家檔案館、RG 59、中央檔案館現有的資料,但沒有考慮白宮或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文件。

https://history.state.gov/historicaldocuments/frus1969-76v05/d45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