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08-15

對中華民國的不同想像 舜裔篤親與中華概念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對中華民國的不同想像。一些人以兩岸非國際的角度定義雙方關係與台灣地位,賴清德接見「北美洲舜裔篤親總公所」訪問團,以「僑界」與「主體」描述台灣與中華世界。很有趣。 

總統接見北美洲舜裔篤親總公所僑領 期盼大家團結一致 共同提升國家的能見度與競爭力

總統接見「北美洲舜裔篤親總公所回國訪問團」    總統府 20240730

賴清德總統今(30)日上午接見「北美洲舜裔篤親總公所回國訪問團」時表示,臺灣的民主自由贏得國際社會一致肯定;經濟發展也持續成長。我們更要團結一致,共同提升國家的能見度與競爭力。

總統致詞時表示,這是「北美洲舜裔篤親總公所」自2016年以來第3次組團回國參訪。今天很高興能在總統府與大家見面交流,並感謝總公所成立13來,在北美洲僑界凝聚僑胞朋友的力量,團結服務宗親,推動國民外交,促進臺美交流。就如同大家團結合作,我們要讓國家更強大,也需要海內外團結一致,共同提升國家的能見度和競爭力。

總統指出,臺灣經常遭逢天災地變,不過幾百年來居住在這塊土地上面的人民,不管先來後到,每一個族群都團結奮鬥。今年43日花蓮發生大地震,因為有訪團及海內外鄉親的關心及支持,政府也把重建花蓮當作第一要務,中央除了在花蓮成立重建辦公室解決當地民眾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也編列近300億元的預算,協助花蓮迅速完成重建,讓民眾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總統接著說,前幾天凱米颱風來襲,高雄、屏東部分地區的降雨量都超過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還好過去幾十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都有編列預算從事治水防洪工作,讓各種離災、減災、避災的工作越趨成熟。因此此次颱風雖然帶來非常大的雨量,但沒有擊垮臺灣民眾的信心。未來政府也會持續加強各項水利工程工作,讓臺灣這塊土地不管是面臨地震或颱風,都不至於造成很大的衝擊,民眾也都能安居樂業。

談及目前大家關注的奧運比賽,總統說,這次臺灣也派出優秀的選手到巴黎參賽。有幾位選手表現很好,逐步往決賽及獎牌的方向前進,勢必將凝聚國人團結的心。目前我國幾位女性拳擊好手,包括黃筱雯、吳詩儀及陳念琴都表現優異,另外,大家比較熟悉的謝淑薇,也邀請臺灣年輕好手曹家宜為搭擋,打進了16強,這些都是目前臺灣發生的大事及國人關心的事項,也希望各位來自北美僑領能秉持過往關心臺灣、支持國家、協助臺灣各項建設的立場,持續給國家支持。

總統提到,上週五,他參加最新一期外交領事人員、行政人員及僑務人員的結訓典禮。外交是國力的延續,外交對臺灣非常重要,因此他特別勉勵結訓學員,臺灣目前處境雖然困難,但德不孤必有鄰,我們其實得到民主國家相當大的支持,希望年輕的外交人員能積極且不怕困難,繼續為國家爭取權益。他也特別與學員們分享,不論友邦或是其他國家稱呼我們為「中華民國」、「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主體都是指這塊3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2,350萬人,這就是國際上大家看到的我們,因此我們更要團結一致。

總統表示,主計總處預估今年國內經濟成長率將達3.94%,應該也會是亞洲四小龍第1名,因此行政院已宣布從明年起為公務人員加薪3%,希望軍公教加薪可以帶動私人企業也跟著加薪,讓經濟果實為全體國人所共享。至於弱勢民眾,政府有責任來照顧他們,根據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所編列的各項次預算裡,社會福利占比最大,代表政府有照顧弱勢的決心。

總統指出,臺灣最大的挑戰主要來自中國不放棄武力併吞臺灣,但是臺灣人民會團結一致,政府也會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確保臺灣的安全以及臺海的和平穩定。我們會秉持蔡總統國防自主以及對外軍事採購,強化我們的國防力量;讓產業升級,以強化我們的經濟韌性;以及跟民主國家肩並肩,共同發揮威懾力量。

總統強調,臺灣人民熱愛和平也與人為善。每當中國或周邊國家發生天災地變,臺灣民眾都會慷慨捐助大筆善款,所以只要對等、尊嚴,臺灣也很願意跟中國進行交流合作,來達到和平、穩定、互惠、互利及和平共榮的目標。

總統表示,不管國內或國外,臺灣都面臨很多的挑戰。除了政府必須扛起責任,團結人民共同面對,也非常需要海外僑領的持續支持。最後,他也再次代表臺灣人民與國家,感謝大家在北美洲的奮鬥,強調僑胞代表們都是國家力量的延伸,也是國家的外交大使、是國家非常重要的力量,並祝福訪賓們此次回國一切順利平安愉快。

訪賓一行由僑務委員陳仕維、僑務諮詢委員陳達偉率領,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楊儒賓:中華民國提供另一種中國形象    旺報 20240718

兩岸問題應從兩岸的視角思考

前總統蔡英文和賴清德總統均主張,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前途由2300萬人決定。不過,中央研究院院士、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楊儒賓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台灣的法理地位與歷史情感,不是只有在島嶼上的人才擁有。台灣人民在思考台灣問題時,如將對岸排除在外,這樣思考並不成熟。

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榮譽教授傅大為和生科系暨基因體所教授高閬仙17日主辦「兩岸文化議題」小型工作坊。。對民進黨政府主張「台灣前途由2300萬人決定」,楊儒賓從「中華」的概念出發,認為成熟的政治思考要在具體歷史脈絡下作出理性判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想法和中共政策不見得一樣,但對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兩者的思考有高度重疊之處。

楊儒賓認為,台灣的歷史總是牽涉兩岸的歷史台灣的法理地位與歷史情感,不是只有在島嶼上的人士才擁有,四百年來皆是如此。「台灣在思考兩岸問題時,如果將對岸排斥在外,只能說是一種思考不成熟的迷思。兩岸問題如果不想用極端的暴力解決,台灣須放在中華的格局下思考自己的地位。」

楊儒賓指出,台灣人民的政治自由意志,不宜只放在抽象的人民自決的名目下呈現,在法理(主權)與歷史情感都纏繞難解的格局下,應從兩岸的視角思考兩岸的問題,實質上,也就是從中華的格局來安頓兩岸的格局。

「既然兩岸的問題要放在兩岸的視野下看待,不同的視角就不能不呈現、不能一方獨霸」,楊儒賓直言,「中共的主張不能當成唯一的真理,台灣方面也應當提出我們認為合理的方案。也就是當台灣的中華民國要放在中華秩序下定位時,它沒有理由不對中華的性質、不論是文明的意義或國體的意義,提出更合理的主張。」

楊儒賓舉例:「中國何去何從?」、「什麼是更好的中華?」,這樣的問題沒有理由不成為議題,因為這樣的爭議本來就存在於現實的結構裡。對於「中華」或「中國」的思考,這是任何以「中華」為名的國家的公民應盡的義務,任何政權不能粗暴地打斷人民對國家的想像。從兩岸的視野入手,至少「中華民國」提供了另一種中國的形象

 

 

1 則留言:

  1. 這種以族觀至上的文化沙文主義,若不徹底被人觀所替代,以最簡單的人本立場,超越不同區域,膚色,文化,語言等文本群聚,同等互待共處於地面,則無論再如何的標示,論述,排列組合,新名稱,都無法讓族觀所必然產生之邪惡,演化變成文明基因來造福人本福祉。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