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I just want to emphasize that national policies should not adopt extreme
ideologies; the policies must be diverse and complementary. Diversity provides
resilience, allowing for a better risk management.
我只是想說明國家政策不能採極端主義,必須要多元。多元才有韌性,風險才能控管。
非核無法有效減碳 核團寄望核電效能 醒報 20231214
「台灣的氣候績效又退步,不能再靠燃氣減少碳排了!」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楊家法14日表示,蔡政府雖有發展綠電,但減碳成果卻因非核家園、採取火力與天然氣發電而抵銷。清大教授李敏直言,若核一到核三延役、核四商轉,我國每度電至少可減少162克碳排,盼台灣減碳也要考慮核能。
非核家園廠商受害
國民黨立委吳怡玎表示,CCPI近日公布氣候變遷績效,我國倒退4名到61名,全球倒數第7,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雖稱綠能發電量成長很多,但台灣的總碳排量從2015年的2.76億噸,成長到2021年的2.83億噸,因為能源部門為了發電,增加更多火力與燃氣,使碳排量居高不下。
吳怡玎質疑,未來環境部要徵收碳費,但徵收不只看製程,還有計算用電的碳排,但廠商只能用台電的電,這樣形同民間幫台電的高碳排發電買單,而廠商普遍有70%的碳排是從用電而來,若不改變非核家園政策,受苦的只會是民眾。
重啟核電 降減碳負擔
「連馬來西亞都比台灣努力減碳!」李敏指出,減碳需要看「電力二氧化碳排放係數」,但台灣從2015年到2022年,僅減少1.58%,比起馬來西亞7.3%還少,而化石燃料佔比台灣這8年還增加2%,比起中國減少11%、馬來西亞減少10%都還少,氣候變遷績效會下降不意外。
他分析,如果2025年以後繼續用核能發電,並設定年發電量與2022年相當(3千億度),台灣每度電可以降低碳排162克,減碳的效應將會超過南韓,更何況如果核一到核三延役、核四商轉,減碳潛力將是無限。李敏表示,反對重啟核四的公投雖然通過,但近來支持核能的聲浪愈來愈高,盼政府還是要思考發展核能。
減碳不能偏心
低碳力網站創辦人陸曉鷗則說,台灣若只用太陽能發電,需要用12%國土蓋電廠,若只要離岸風電,則要興建1491座離岸一期風電廠;若只要核能,則要興建28座核電廠。因此,淨零轉型不能偏廢任何一種,必須要儘一切可能減碳,他呼籲未來政府也要思考核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