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02-14

誰是網軍?你我就是!

【縛雞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現實與事實是,我們「彼此相依、互相摻雜」,「沒有什麼樓上樓下,我們都住在同一層」,但網路平台、網軍,甚至一般使用者的慣性,偏偏要讓我們區分彼此,始作俑者不僅是敵人,而且更會是自己人
ChatGPT中翻英:The reality and the truth is that we are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mingled" with each other, "there is no upstairs or downstairs, we all live on the same floor," but the network platform, the online army, and even the habit of general users tend to divide us from each other, and the initiators of the division are not only enemies but also our own people.

你住樓上還是樓下?    張約翰@自由 20230214

藝人隋棠在社群平台貼文說明與樓下鄰居之間的噪音爭議,在歷經幾次幻想文的洗禮後,終於有一個熱議話題是真實事件,也再度帶動社群平台上的議論熱潮。

由於非專長領域,筆者對噪音事件本身沒有任何評論。但也許你已經發現,社群平台上的議論,與幻想文一樣立場涇渭分明,住樓上(尤其家有小孩)與住樓下的,立場完全相反。不同的是,這次區分立場的不是意識形態,而是一層樓板

如此實際、具體而又難以打破的分隔線,卻正成為過往社群熱議現象的一個隱喻儘管意識形態是一種連續光譜式的存在,但社群熱議事件往往將用戶區分成涇渭分明的兩端,就如同一層無法穿越的樓板。樓板的存在,決定你站在哪一邊,毫無妥協。

現實並不像社群平台熱議現象,並不真的存在那麼一層樓板,而是彼此相依、互相摻雜同一個意識形態陣營,也會對不同議題有不同立場。如果決定立場的每一次都是由意識形態導向取代議題導向,那麼就會形成抽象的樓板,讓人難以穿越,社會的兩極化也因而確立。

每一次的幻想文、釣魚文、反串文、假訊息社群議題操作,都是試圖建立抽象的樓板,因此會在文本內嵌入性別、族群、宗教、職業、地域等等刻板印象,並巧妙藉由刻板印象的放大來引發社群用戶的議論,而社群平台的功能設計有利於立場的兩極化,因此每一次的議題操作,都在增加極化程度。

於是筆者可以基於過去的觀察與以上推論預測,在距明年一月總統大選不到一年的時間,社群熱議話題的頻率,將會從每週到每兩週一題,逐漸增加到每週兩到三題。利用社群熱議的頻繁操作,可以鞏固意識形態立場,同時清洗陣營中的異議者,最終達到讓社會極化現象極大化的目的。

如果你理解並同意筆者的論述,那麼筆者建議,對抗這樣的操作,應該成為使用社群平台的基本素養。對於慣用的平台採取哪些功能擴大觸及並增加互動,應該了解一點,並在日常使用中多留意,才能及早對藉由幻想文操作的議題產生警覺。社會不應該有無法穿越的樓板,沒有什麼樓上樓下,我們都住在同一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