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01-01

超徵稅金貓膩多 有些無厚非、剩下集中長官手

【縛雞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2022年總稅收可望超出預算數約四千五百億元,其中三千八百億元可由中央運用。加上20212022年,台灣已經連續兩年總稅收都超出預算數四千億元以上。代表預算機制失靈,政府無法做到有效的數字管理。這是技術面,但從政治上,要如何看呢?
政治是價值的權威性分配過程。政策取捨,是執政價值的選擇。比方說,財政盈餘要還債、退稅、轉用、轉投資等,雖無法從中評斷絕對好壞,卻可以從中看出執政者的喜好與宣傳技巧。
執政者偏好的,都會放在優先地位(前幾項),清爽簡潔不拖泥帶水;不喜歡的或有貓膩的,就放到後面,改為新的名詞加強韌性經濟方案),讓閱聽者不知所云,不僅如此,為求保險還要加上前提與形容詞財政許可範圍內適時研議可行~),讓權力集中自然人,而非依照規則而行。以下是總統府原文:

「財政部預估2022年全國稅收可望超過預算數4,500億元,其中,扣除應分配給地方政府的稅收700億元,中央稅收佔3,800億元,仍須待明年7月經由審計部審查,才能完成審定程序。
總統表示,政府初步規劃,中央政府可運用之3,800億元,可從三個面向規劃。首先,除原本已編額度外,將額外以其中1,000億元為規模,撥補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並同時挹注台電資源,進行電價補貼。一方面減輕勞健保基金的財務壓力,也減輕下一代的給付負擔;另一方面,則從源頭管控能源價格,穩定全球原物料上漲對臺灣物價的衝擊。
其次,各部會既有經費外,也將再以其中約1,000元額度,投注「加強韌性經濟方案」,來因應全球通膨及國際經濟挑戰的衝擊;最後剩餘金額約1,800億元,除預留一定財源以備不時之需,在財政許可範圍內,也會適時研議與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