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05-15

《混血者的孤獨》 Vladislav Surko@中俄資訊網 20180424

【縛雞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文章顯示一種心態,從侍妾→棄婦。棄婦之後,就會是緣切了。但這是普丁政權。
血癌之後,後普丁時代的俄羅斯,如何還能箍在一起?

《混血者的孤獨》    Vladislav Surko@中俄資訊網 20180424

中俄資訊網(莫斯科編發)注:俄羅斯前副總理、現總統助理弗拉季斯拉夫•蘇爾科夫近日在《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雙月刊發表文章 題:《混血者的孤獨》。中俄資訊網全文編譯如下:

-------------------

俄選擇終結“西行之路”】

2014年註定會因為很多重要的、非常重要的事件而被歷史所銘記。然而,當年最重要的事件,我們直至今日才逐步意識到。這便是俄羅斯的西行之路已經終結。我們停止了意在成為西方文明的一部分、與歐洲“優渥家庭”攀親的多次且無果的嘗試。

2014年起,歷史步入新的、長短未蔔的“2014+”時代,我們將迎來百年(200年?300年?)的地緣政治孤獨。

17世紀,偽德米特裡隨興地開啟了西方化,而後被彼得大帝堅決貫徹。400年來,我們幾乎試遍所有方案。為了變成荷蘭、法國、美國或葡萄牙,我們什麼都做過。我們是多麼不遺餘力地試圖擠進西方陣營。那裡傳來的理念、那裡的風雲激蕩,我國精英都過於熱切地加以回應。

在歐洲的大型戰事中,俄軍捨生忘死,得勝回朝。從歷史來看,在各大洲中,歐洲其實可被視為最黷武、最嗜血的。偉大的勝利、偉大的犧牲為俄羅斯贏得了越來越多的西方土地而非朋友為捍衛歐洲價值觀即君主政體,俄皇亞歷山大一世提議俄奧普三國締結神聖同盟。在需要鎮壓匈牙利起義、維護哈布斯堡王朝統治時,俄忠實履行了同盟義務。而當俄羅斯陷入困境時,奧地利不但未伸出援手,還與它為敵。

而後,舊有的歐洲價值觀被與之截然相反的新理念所取代。在巴黎和柏林,馬克思成為時髦俄羅斯人害怕落後於西方,而西方在那個時候對社會主義愛得發狂。他們害怕歐洲和美國工人領導的全球革命,會繞過俄羅斯這個“窮鄉僻壤”。

當階級鬥爭的浪潮偃旗息鼓,經過異常艱辛的勞動所建立起來的蘇聯卻發現,全球革命並未成為現實,西方已完全不屬於工人農民,正好相反,它成了資本主義世界。

上世紀末,俄羅斯對充當“特殊”國家感到厭倦,再次請求西方接納。某些人把疆域面積很當一回事:歐洲裝不下我們,因為我們太大了,大得可怕。這意味著應當減小體量、人口、經濟、軍隊、雄心,屆時歐洲一定會把我們視為自己人。我們的人口、工業、軍事實力皆已腰斬。然而,即便俄羅斯變得如此卑微、如此逆來順受,它仍然沒能邁入西方的門檻。最後,我們決定停止變弱、停止順從,而且大聲宣告權利。所以,2014年所發生的一切其實是不可避免的。

俄並不需要向東急轉】

雖然從表面上看,俄羅斯與歐洲的文化模式相似,但它們柔軟的內核不一致,內部勾連的脈絡也不同。所以,它們無法成為統一的體系。如今,當這一舊有的懷疑變成顯見的事實,人們開始提議,我們何不朝另一方向,即亞洲、東方急轉?不需要。

原因如下:因為俄羅斯已經朝東轉過了。最初的莫斯科公國便是在與亞洲汗國的相當複雜的軍事政治共謀下建立起來的,有些人稱之為桎梏,另一些人則譽之為聯盟。無論是桎梏也罷,聯盟也好,自願的或是強迫的,但向東發展的道路我們曾經選擇過、嘗試過。

莫斯科公國亞洲屬性的頂峰是成吉思汗的後人凱西莫夫汗謝苗•別克布拉托維奇,被伊凡雷帝冊封為“全羅斯大公”。歷史學家習慣認為,伊凡雷帝之所以戴上遊牧風格的莫諾馬赫王冠,是因為他生性喜歡開玩笑。但現實要深刻得多。在他之後,宮中形成了實力不可小覷的集團,欲將別克布拉托維奇送上真正的王位寶座。所以,沙皇戈杜諾夫不得不要求貴族們向自己效忠宣誓,承諾不希望看到別克布拉托維奇及其子孫上位。這即是說,俄羅斯距離落到受洗後加入東正教的成吉思汗後裔之手、走上東方發展道路僅一步之遙。

然而,無論是別克布拉托維奇還是韃靼貴族戈杜諾夫的後人,都沒有前途。波蘭及哥薩克人開始入侵,從西方給俄羅斯送來了新沙皇。先是偽德米特裡,還有後來的波蘭王子弗拉季斯拉夫,他們的統治雖然短暫,但極具象徵意義。這是俄羅斯歷史上所謂的“混亂時期”,不只是權力的更迭,而是文明危機。俄羅斯從亞洲脫離,朝歐洲靠攏。

所以,俄曾經有四個世紀向東行,四個世紀朝西走,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沒有生根。兩條道路都已走過。如今需要探索第三條道路、第三種文明、第三個世界、第三個羅馬……

相容西東的“二元化文明”】

不過,我們未必是第三種文明。我們更像是二元化的文明,既包含東方,也有西方元素在內。亞洲的和歐洲的成兼具,所以才既非亞洲,也不是歐洲文明。

我們的文化及地緣政治歸屬類似於異族聯姻家庭中出生者所迷失的個體認同感。他跟所有人都有親緣關係,卻不被視為親人。

俄羅斯就是這樣的一個東西方混血國。它國徽中的雙頭鷹朝著不同的方向,價值觀東西雜糅、領土地跨亞歐,曾是兩極世界中的一極。就像所有的混血兒一樣,它擁有超凡的能力、極具才華、美麗、孤獨。

我們未來的孤獨將會是怎樣?是孤家寡人、與世隔絕?或者是作為優秀民族,成為國際領袖的那種幸運的高處不勝寒、其他民族和國家都主動讓路?這取決於我們自己。

孤獨並不意味著完全與世隔絕。不受限制的開放同樣不可能。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是在重蹈昔日覆轍。未來自會有它的新錯誤,不要再犯老毛病。

俄羅斯無疑會發展貿易,吸引投資,交換知識,進行戰爭,參與合作,加入組織,展開競爭與協作,引起恐懼、仇恨、好奇、欣賞、讚歎。只是不要被虛假目標所誤導,不要妄自菲薄。

未來會很艱難,但我時常想起—句經典的俄羅斯歌詞:“周圍都是荊棘、荊棘、荊棘……怎麼星星已然升起?!”

未來也將很有意思。星星會升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