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縛雞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小醫師,很委婉的建議時鐘錯誤或過慢的行為:「不斷調整篩檢、隔離、居家、住院的規則,卻仍顯露出左支右絀,對疫情無法掌控之態」、「應該全面監測、分辨出此時、此刻、正發生在本地的病毒基因型特性,方足以擬定出更精準,有效的防疫策略,包括疫苗、藥物的儲備」、「除了個案數統計分析外,應立即建立全面的、完善的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監控」。
重點是要先瞭解戰場,才能超前部署。但2020年時鐘對彰化的政風重棒一喝,學者很不敢研究本地疫情了。
但官大學問大,官還想更大,所以看起來無心了,傳七月降級好脫困。
掌握病毒基因動態 精準防疫
鄭博仁@聯合 20220509
新冠肺炎爆發全球大疫情迄今,兩年來隨著病毒的不斷變種,流行病學、醫療行政、感染症和藥物學界的權威專家對疫情進展及尾部的預測,幾乎也都跟著眼鏡掉滿地。
二○二一年底,新型冠狀病毒從Delta變種為Omicron(BA.1),其傳染率(R0)也快速的上升了三倍。最近,導致美國最近一波新疫情的Omicron變種BA.2再把傳染率拉高卅%,最新變種BA.2.12.1則又增加廿五%傳染率。這使得新冠肺炎的R0接近十八(意即一個確診者平均可以傳染給其他十八個人),已超越麻疹和百日咳(R0=十二至十八),成為人類感染性疾病的傳染王了。事實上,病毒仍然在持續往更高的傳染率變種中。
面對較晚報到的新冠肺炎爆發,台灣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引用香港模式、韓國模式、紐西蘭模式等,制定出所謂「新台灣模式」,不斷調整篩檢、隔離、居家、住院的規則,卻仍顯露出左支右絀,對疫情無法掌控之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對基因體瞬息萬變的新冠肺炎病毒導致疫情的防控,似乎完全不管用。韓國的Delta波型態,紐西蘭的Omicron波模式,絕對不會在某個地區包括台灣,老戲重演。
我們必須要很嚴肅的認知到,目前面對的是一個基因特徵及後續衍生出的病毒傳染力、交叉免疫反應、免疫逃脫力、疫苗防護反應、中和抗體抗藥性多變的新冠病毒子子孫孫家族;因此,應該全面監測、分辨出此時、此刻、正發生在本地的病毒基因型特性,方足以擬定出更精準,有效的防疫策略,包括疫苗、藥物的儲備。
醫學研究證據顯示,最新的BA.2.12.1除了傳染力提昇外,也已降低了對BA.1的交叉免疫,因此Omicron BA.1的感染者受到這種變異病毒再感染的機會甚高,這也是導致美國出現另一波流行高峰的主因。最近,依據BA.1病毒刺突結構研發設計出的第二代Omicron特異性疫苗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臨床試驗中,但可預期的是,對付已出現BA.1免疫逃脫特性的BA.2.12.1變種病毒仍可能毫無招架之力。此外,美國BA.2.12.1變異株流行的同時,南非也正爆發以BA.4和BA.5變異為主的第四波大流行。它們的傳染力增加速度似乎沒有BA.2.12.1那麼高,但是仍和BA.2.12.1相似,具免疫逃脫,對BA.1的交叉反應性免疫相對缺乏,對中和抗體的抗藥性升高。
令人擔心的是,新冠病毒的基因變異及演化,普遍使得疫苗接種的有效性下降,突破感染率及重覆感染率上升。可以預期台灣應能驚險地度過這一波疫情的挑戰,但面對演化方向及突變速度不可預測的新興病毒,除了個案數統計分析外,應立即建立全面的、完善的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監控。掌握病毒變異動態,超前部署新式疫苗、廣泛中和抗體及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及儲備,方能更有效率,更安全的度過下一波大流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