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灣防疫有成的因素,CECC政府官員的勤勞只是其一,甚至於只是佔很小的比例,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民眾的紀律,以及全體醫療體系的貢獻。
基隆的疫情有點失控,CECC要實施「類普篩」(似乎是將家用快篩發到每戶,限令一週繳交結果)。
普篩?好熟的名稱。正好是2021年本部落格被親政府的「特殊網友」(是丁還是摳?)圍剿的標的概念之一:「特殊網友」和CECC同口徑,絕對不接受普篩兩字。講一些理由包括偽陽性、醫療量能,也包括14天隔離就不會傳染,從而達成目的了,不需要普篩。
主管機關與學者居然不會想透過普篩收集感染數據或感染程度的大數據??實在嚇人!而現在2020年想要做了,卻又發明「類普篩」一語,企圖繞過人們的歷史記憶?
實際上,2020年疫情爆發,除了邊境管制早、口罩徵收快(這兩點要拍拍手)之外,當陳其邁離開副院長之職後,CECC就大亂陣腳了。
CECC會大亂陣腳,當然是官大學問大、牙痛醫腳的後果了,否則CECC與專家都是同一組人,前後的表現為何如此不同?
問題是出在:坐擁龐大預算與權力的CECC,並未在疫情爆發後趕緊發展與生產快篩、PCR量能。當時韓國的PCR檢測量能被國際稱讚為居然可以瞬間擴張許多倍,而台灣當時已經有現有技術與機器手臂操作單元,就是不做而已。原因很怪!
也因為不做,所以沒有工具(快篩、PCR等),所以發明一堆名詞混淆視聽,包括超前部署,以掩護不願意做的弊端。
答案很清楚:CECC與政府根本白白浪費一年時間,這是有很多學者早早提出建言的,CECC不能推說不知道。只能推測是高官心有他想,不願實施,白白的一年時間。
最嚴重的是,長官出動政風,究辦多做一點的地方專業主管官員,多麼心狠手辣的長官。為圓謊,為了攻防,出現了普篩、廣篩、精準篩等一大堆名詞,到今天的「類普篩」。法律人的專業,在此無厘頭的發揮得淋漓盡致。
真的是「時空背景完全是不一樣」嗎?當時早就有高達98%的快篩,只是價格高。但價格高,可以用大量採購來對應。也有廠商推薦機械手,與抱怨根本沒有篩檢的申請管道。
今天的「類普篩」,是「廣發家用快篩試劑,不會用強制方式」,「看能發多少、大家領回多少及實際做多少。」這樣做只能是統計抽樣,與前年彰化差多少?CECC是要精準抓個案,還是抓基隆的大數據資料?但必勝說「類普篩目的是找出社區潛藏的確診案例,以期早日切斷傳播鏈。」怪!家用快篩試劑?偽陽性、偽陰性不是很顯著嗎?CECC長官,不是自己打臉自己嗎?
疫苗也是怪!
台灣社會的疫苗焦慮出在政府阻止東洋(前行政院長林全擔任董事長)的疫苗管道,後來也阻止郭董的捐贈。白白浪費2/3年到半年的時間。
說高位者阻止絕對不是冤枉人,當時政府荒腔走板要求進口廠商的嚴苛條件,彷彿阻礙台灣人打疫苗一樣,效果是巴不得台灣人多染病一些人?令保生大帝都瞠目結舌。
這時候,親政府的「特殊網友」不斷出動,賣弄炫目的名詞捍衛政府。而我們只是想:政府能否多做一點?卻不可得。
這件事情,不會船過水無痕。石頭,就是掌權的法律人!
政府做得好的,就稱讚;做得怪怪的,就質疑;做錯的,就批評。這是公民對於公共政策的義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