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03-02

戰爭中的經濟角色 歐陽書劍@自由 20220302

【縛雞之論】
唉!

戰爭中的經濟角色    歐陽書劍@自由 20220302

烏俄戰爭從二月二十四日開打後,全球金融市場膽戰心驚,被攻擊的烏克蘭股市當日即不再運作,而俄羅斯股市,也在指數急墜後停止交易,俄幣盧布並立即劇貶,使俄羅斯以美元計價的GDP排名,在全球瞬間連跌好幾位。金融市場對不確定性反應敏銳,戰爭重挫經濟;在股價與匯率的起伏中,經濟也牽動戰爭的結局。

有軍事優勢,才有首先開戰的本錢,因此戰爭通常由大國入侵小國,或者更明確地說,是從強國欺凌弱國開始。可是戰爭並非紙上遊戲,成敗無法經由計算坦克、飛彈、飛機數量及性能決定;開戰時軍力強大者,不總是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戰爭需要資源的支援,看得見的人力、武器、設備,都必須付出金錢交換,過去或許犧牲享受累積了目前的軍力,但開戰後,要有新的資源再投入;持久性的戰爭,軍事力量尤受經濟實力左右。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William Nordhaus在二○○二年發表論文估計對伊拉克戰爭的成本,包括出兵、戰後維和、老兵照顧,以及能源價格波動造成的經濟傷害等,認為美國在十年中最多恐將付出約二兆美元。

二○二○年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在「戰爭的代價」研究專案中,估算從美國進軍伊拉克至完全撤出的十餘年間,差不多就花費二兆美元,平均每位國民付出近七千美元。現代戰爭是由金錢堆砌而成

戰爭衝擊了金融市場,經濟狀況會影響戰爭的結果。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經濟系教授Mark Harrison在所編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濟學中寫到,經濟狀況包括資源的質與量、可利用性及動員能力,以及轉移資源供戰時利用的機構與政策等。資源不只礦產、原物料、固定資本,也包括金融存、流量,以及人力資源等。

Mark Harrison以二戰為例說明,在戰事第一階段,擁有強大軍力的軸心國攻城掠地,壓倒性地打敗經濟更強的同盟國;即使經濟顯著居於弱勢,軸心國仍能達成作戰目標,且差一點就獲得完全的勝利。不過,一九四二年以後,經濟基本面發揮作用,軸心國的資源在僵局中迅速耗損,優勢軍事力量不敵優勢GDP及人口數。他認為,最後是經濟決定了戰爭的結果。

發起戰爭的俄羅斯,軍力及經濟力都勝烏克蘭,不過總統普廷激起眾怒,多數富裕國家祭出經濟制裁,逐漸加大力度將俄羅斯阻絕於全球金融與貿易體系之外,使烏克蘭的經濟實力,在盟友加持下相對地持續膨脹。經濟在這場戰爭中能發揮多少作用,應該不久後就能理出頭緒。

戰爭中沒有真正的勝利者,尤其是被侵略的國家,更是無端受到傷害,但「打不倒你者,將使你更強大」,金融市場在開戰時常是谷底,到了戰爭結束,對經濟的破壞就到盡頭;只要依然存活,最後就會有反彈復甦的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