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02-06

大屋頂下/台美中共同課題 中華民國關鍵機遇期 黃年@聯合 20220206

【縛雞之見】
黃年的文章,在自囈多年後,終於講出一些可以聽下去的概念,這是台派的朋友,從未想過的。可是,更嚴肅的事實是,從習近平起,北京不接受華獨了。等於前提不存在

台美中共同課題 中華民國關鍵機遇期    黃年@聯合 202201026

就在此刻,正值中華民國的關鍵機遇期。機遇期的主要內容是:台灣問題國際化

面對「台灣問題國際化」的機遇期,台灣亦面臨一個重大的抉擇關鍵:究竟應當繼續用「中華民國體系」來發展這個機遇期,或改用「台獨體系」來經營這個機遇期?

這個抉擇是台美中三方的共同課題。

從大歷史看,這是第二次出現這樣的機遇期。

第一次出現在一九五○年,韓戰使台灣問題國際化。當時原想放棄台灣的美國,發動第七艦隊護衛台灣。戰爭過程中,出現台灣是否派兵參戰及聯軍是否攻擊中國內陸等議案。

自此,冷戰揭幕,台灣問題急劇國際化,表現在一九五四年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及美國主導維持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等。

此次機遇期,至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及一九七九年台美斷交告一段落

面對巨變,在戒嚴體制下,台灣以中華民國地位因應此次機遇期的中斷。蔣經國並在一九八七年宣布解嚴及啟動兩岸交流,亦即以中華民國的民主化從根本上改造了兩岸的互動架構

蔣經國的改造工程,使得台灣政治的民主化及本土化得以軟著陸,也使得兩岸互動自此受到台灣民主機制的節制;民意一方面不會接受激進的台獨,另一方面也不會接受併吞式的統一。亦即,台灣的內部治理及兩岸關係,仍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民主運作下得以維繫,至今可謂仍然維持著此一架構。

眼下出現的第二次機遇期,大約自二○一八年的川普風潮濫觴,主題也是台灣問題國際化。

兩次機遇期的國際背景不同。韓戰的主題是北韓欲併吞南韓,中國當年只是蘇聯的代理人,本身對美國不具威脅,且台灣問題在當時尚非「急件」。但今日美國及其盟友面對的主題卻是抵拒中國崛起,中國就是當事者,且台灣正處各方「核心利益」的聚焦點。因此,此際台灣問題的國際化,實為勢所必至,亦更甚韓戰當年。

尤其,台灣內部政治已不同當年。在韓戰引發的機遇期及後來機遇期的中斷,台灣皆是以中華民國體系來因應。但在此次「圍堵中國」的機遇期爆發之際,因民進黨主政,台灣卻可能出現了要用中華民國體系或台獨體系來因應的抉擇情境

這是台灣的抉擇,卻也是中共的抉擇,也是美國的抉擇

就中共言。情勢的發展顯示,和統及武統均愈來愈難。因此,當前最務實的目標應在維持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憲法的運作,不使中華民國在「去中華民國化/去中國化」下,不斷變質、異化、掏空、流失。

台獨其實是中共長期壓制中華民國所造成的產品。例如:近兩年兩岸情勢惡化,主因之一即在中共將過去所稱「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轉移至「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並壓制「一中各表」。這是踐踏中華民國,給台獨送禮(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了),一句話就翻覆了兩岸關係

本文認為:就在此時,應當是中共最希望能「維持中華民國現狀」的時刻。

國台辦說:「反台獨,不反台灣。」應訂正為:「反台獨,不反中華民國。」

就美國及國際言。拜登說,「美國強烈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即是包括了反對武統及不支持台獨,甚至可以直接解讀為「維持台灣以中華民國體制而存在的現狀」。台灣的「不獨」,是美國「維持(不統)現狀」的條件。如《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台北法案),主旨即在維繫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可見美國仍以維持中華民國體制為戰略架構。另近年在歐盟相關方面發動的友台動作(如立陶宛),亦皆以「一中政策」為護欄。

中共即使不樂見友台動作勢如春筍,但亦應慶幸國際迄今仍在「維持(中華民國)現狀」的邊際之內,尤應珍惜「中華民國的現狀」仍能維持。中國駐美大使秦剛說,如果中美都不想打仗,就要共同反對和遏制台獨。我認為,這句話若用正面表述,就是中美應當「共同維持中華民國的現狀」。

再就台灣言,或就民進黨言。蔡英文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此句出自《台灣前途決議文》,卻是首見於中華民國總統文告。

在兩岸論述中,這句話是一個擦邊球。因為,中華民國憲法亦主張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相隸屬,而是一國兩區。但此話也可解讀為兩國論,因為其原始出處《台灣前途決議文》是以反對「一個中國/一中原則」為前提,即是「一邊一國」。也就是說,蔡英文此句是介於「殼獨」與「華獨」之間,於是面臨抉擇:

①兩次台灣問題國際化的機遇期,均是緣自國際情勢的巨變,且皆由美國主導,但全球情勢已迥然不同。當年,台灣只是美蘇冷戰的籌碼(中國則只是蘇聯代理人);但今日台灣卻直接成了美中陷入「修昔底德衝突」的界面。何況,當年因韓戰使台灣避過了成為解放軍第一目標的時間差,但如今台灣必將成為與解放軍焦土決戰的戰場。

再者,韓戰最後仍維持了朝鮮半島當年的「(分治)現狀」至今。但台海一旦開戰,還可能維持「現狀」嗎?

②台灣必須掌握戰略的主體性,不能寄託於美國。七○年代,中共正值文革時期;美國卻因戰略轉向,與中共建交而背棄台灣美國的甩鍋行徑,亦見於越戰、阿富汗,足見美國也有「有心無力」之時。何況當年還有《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且今日的中共已非文革年代的中共,怎能只憑美國一句「增強台灣自我防衛能力」?

另日萬一再出現美國甩鍋之時,潮水退去,台灣屆時如果是穿著台獨的底褲,面對十四億中國人,如何「自我防衛」?

③已經聽不到「中國崩潰論」,在「圍堵中國」的情勢中,中國的發展可能增添險阻,但可預見將仍是一個大體上穩固的強國。也就是說,台灣問題無論如何國際化,都不可能使中國在台灣的視野中消失。

台灣問題國際化,但中國仍是台灣必須直接面對的根本問題用中華民國來面對中國問題雖非容易,唯尚有可能;但想用台獨來應對中國問題,那絕無生路。

因此,台灣不能只靠台灣問題國際化來解決兩岸問題,但大陸也必須認知台灣問題國際化的約束因素。在這個中華民國關鍵機遇期出現之際,台美中的共同課題其實就在首先維持中華民國的現狀兩岸和平競合;因為,中華民國是三方的最大公約數,這是三方共同的機遇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