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縛雞之見】
「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執行進度更低,僅僅只有2.58%,近乎是全案停擺。」
WIKI「震海計畫,又稱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為中華民國海軍執行的十二項造艦計畫(國艦國造)項目之一,原定2018年開工建造一艘原型艦,建造期2至3年,後續建造5艘;但因該艦設計將搭配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與美國技術移轉合作的垂直發射系統整合的「迅聯計畫」進度落後,造艦計畫不斷順延。」
台海開戰,海軍撐得了2天嗎?震海計畫延宕釀戰力破口 美退役神盾艦能成解藥? 風傳媒 20220104
美國國防部在2021年度《中國軍力報告》中,研判解放軍2027年將取得在印太地區對抗美軍的能力,迫使台灣依照北京的條件進行談判;我國防部長邱國正也在立院備詢時透露,2025年共軍將具備全面犯台能力。為有效因應2025年至2027年台海防衛作戰的嚴峻考驗,國軍近幾年自產與外購齊頭並進,盼能趕在2025年之前,盡量更新三軍主戰武器裝備並形成戰力。
盤點國軍各軍種裝備更新進度,空軍已完成IDF經國號戰機性能提升,現有141架F16A/B戰機升級到F16V(Block20)型也算順利,2021年11月首支F16V作戰聯隊成軍,全案在2023年大功告成應無問題;而對美採購的AGM-84H/K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SLAM-ER)等精準攻擊武器也按時程執行中。
再看陸軍,108輛美製M1A2T主戰車採購案,雖傳出首批交貨時程將延宕到2024年,但國軍在2026年全部拿到手的時程未變。另外國造雲豹甲車生產、換裝正持續進行中,還買到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M109A6「帕拉丁」(Paladin)自走砲及相關先進戰術資料系統,應能有效增強陸軍反登陸作戰的打擊火力。
自研戰鬥系統卡關 軍方坦言震海巡防艦難產
相對於空、陸軍,海軍主戰兵器汰換則明顯卡關。攸關制海戰力維繫的新一代巡防艦「震海計畫」,海軍打算籌建備配類似神盾戰鬥系統的4500噸先進飛彈巡防艦6艘,首艘原型艦原定於2019年開工建造,也編列了245億元預算。未料,中科院研發的迅聯戰鬥系統的整體性能,並不能讓海軍滿意,自製艦用被動相位陣列雷達過重,與震海載台的整合也出現困難,導致整個計劃延宕至今。
日前海軍參謀長蔣正國日前在立法院坦言,「震海計畫」全案時程可能往後挪,(艦艇)構型也可能改變,等於正式確認震海巡防艦難產。軍方人士坦言,除非未來幾年外購新載台有所突破,否則台海若生戰事,海軍就只能用紀德級驅逐艦指揮成功級、康定級、濟陽級巡防艦,對抗擁有航母艦載機兵力和以中華神盾系統驅逐艦為主力的解放軍艦隊,「老實說,沒得拚,如果我海軍主力連2天都撐不住,這個防衛大破口也會嚴重影響國軍打持久戰的成敗」。
高艦齡非首要隱憂 舊有戰鬥系統難面對高強度戰場
盤點我海軍目前主戰兵力共有紀德級驅逐艦4艘、巡防艦22艘(成功級10艘、康定級6艘、濟陽級6艘)、飛彈巡邏艦13艘(錦江級11艘、沱江級2艘)。其中排水量近萬噸的紀德級,擁有抗飽和攻擊的區域防空及戰場管理、指揮能力,即使艦齡超過40年,仍是我海軍的絕對主力,其他如成功級、康定級、濟陽級巡防艦,則在反潛、防空、反艦性能上各有強弱,只是這3型作戰艦的艦齡也都頗高。
最老舊的6艘濟陽級從美軍到國軍服役已超過50年,已被海軍列入優先汰換的對象;6艘康定級艦齡大約在25年左右;10艘成功級則在17年到37年之間。海軍人士強調,康定級、成功級即使艦齡偏高,但維修保養得宜,出海執行任務並無問題,真正的關鍵是這22艘巡防艦搭載的戰鬥系統明顯落伍,恐怕無力應付台海未來高強度的戰場環境。
這位海軍人士指出,濟陽級以反潛能力著稱,康定級也能用於反潛且有匿蹤功能,但這2型艦在防空或反飛彈能力都不太行,尤其是高價的康定級(法製拉法葉級艦)有如無牙的老虎,服役多年卻只配備射程約10公里海欉樹短程防空飛彈,不要說應付反艦飛彈攻擊,連對抗高速空中飛行器都力有未逮。直至今年軍方才開始編列預算,預計從2022年至2030年花費431億元,為康定級進行戰鬥系統性能提升,將國造海劍2中程防空飛彈上艦與法製系統整合。
該人士坦言,濟陽級實在太過老舊、康定級性能提升又「緩不濟急」,這2型艦其實都不具備可靠戰力,「戰時這12艘巡防艦若遭受共軍海、空打擊,基本沒有什麼生存機會」。當前海軍能夠在台海周邊海域作戰的只有紀德級、成功級,搭配2艘劍龍級潛艦及幾艘反艦火力凶猛的沱江級量產艦,進行海上游擊式的不對稱作戰,或許還能與共軍艦隊周旋一番。
依照2002年國防部提出的「紀德級作戰效益評估報告」,擁有射程167公里標準二型長程防空飛彈的紀德艦,經模擬計算顯示,以紀德級為指揮艦的我海軍艦隊,在共軍發射16枚反艦飛彈的攻擊想定下進行攔截作戰,只有1.05枚共軍反艦飛彈能穿透我艦隊防空網。
但若改由成功級來擔任我艦隊指揮艦,就有9.08枚共軍反艦飛彈輕易突穿艦隊防空網,顯見紀德級的抗飽和攻擊能力,比起配備射程46公里標準一型防空飛彈的成功級巡防艦,至少強了9到10倍。
解放軍軍力爆炸性成長 海軍戰力保存計畫不合時宜
只不過這項當年讓美台軍方都很安心的評估結果,經過近20年來解放軍海軍戰力爆炸性成長後,就變得有些不合時宜了。依照海軍目前對戰力保存的規劃,只要台海進入準戰爭狀態,為避免海軍主力留在基地遭到共軍飛彈攻擊,具備區域防空及預警指揮能力的4艘紀德艦,就會組成南、北2支特遣艦隊,率領成功級等主力作戰艦緊急離港,前往遠離台灣本島的西太平洋水域機動待命,等待共軍部隊跨海登陸台灣時再展開反擊。
海軍備役上校、軍事專家王志鵬就直言,這一套戰力保存計畫「以前還有用,但現在可就沒效了」,因為隨著共軍海洋監偵能力完善及遠程打擊能力大增,即使紀德艦所率艦隊遠離台灣本島200海浬,共軍也能透過衛星、遠程無人機等各種監偵手段掌握我艦隊動向。他說,這幾年共軍遼寧號、山東號航艦戰鬥群已陸續跨過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演訓,戰時共軍航艦戰鬥群及艦載航空兵力,更會在第一島鏈以外海域堵截我方艦隊,或是同步以火箭軍的遠程反艦彈道飛彈發動攻擊。
軍情人士也指出,目前紀德級正進行電戰系統升級作業,預定在2023年完成,理論上將可大幅增強應對反艦飛彈的飽和攻擊能力。只是對照目前解放軍海軍所展現的攻擊能量,如搭載相位陣列雷達、垂直發射系統的055、052D驅逐艦,都配備射程超過500公里的鷹擊18反艦飛彈,還有從殲16、轟6K空射的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一波飽和攻擊至少都會有幾十枚飛彈來襲,甚至其中還會夾雜專門對付艦載雷達的反輻射飛彈。
這位人士強調,紀德級畢竟沒有配備垂直發射系統,只憑藉2套MK26雙聯裝發射架發射標準二型防空飛彈,就算能同時應付10個來襲目標,但在共軍海空密集飽和攻擊下,恐怕還是很難毫無損傷,若連紀德級都扛不住,只能同時應付2枚反艦飛彈的成功級,更不可能逃出生天。
「艦隊無用論」聲浪起 軍方認強大船艦有其必要性
正因為我現役大型作戰艦隊,在台海開戰後的存活機會並不高,加上國造震海案又遲無進展,美軍及我部分國安、軍方人士因而主張「艦隊無用論」,認為海軍放棄建造大型作戰艦,應把有限資源投入建構不對稱兵力,運用沱江級艦、無人艦船進行海上游擊戰,並大量部署岸置機動反艦飛彈,重創共軍兩棲登陸船團,即可有效遏阻共軍犯台。
只不過軍方主流觀點仍認為,台灣四面環海,平時必須偵巡確保海域安全,戰時也必須阻止敵方海上封鎖,確保物資能源供應無虞,尤其是強大海軍艦隊的存在,可以增加防禦縱深及預警時間,必要時還能在空軍配合下,反擊、殲滅進犯的敵軍。
王志鵬也指出,沱江級艦雖然反艦火力很強,但噸位太小在海上作戰限制也多,一旦國軍失去台海制空權,沱江級艦缺乏我空軍掩護,海上游擊戰法就很難執行,在共軍的空中攻擊下生存機率也極低。他說,「水雷作戰才是最有效的不對稱作戰,國軍若在台海周邊大量佈雷,就能有效阻止共軍進行兩棲登陸,不過缺點就是對方上不來,但我們也很難出去」;另外發展無人水下作戰載具,所能達成的不對稱作戰效果也會比沱江級艦來得強。
國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舒孝煌則認為,如紀德級般具有區域防空、反飛彈能力的大型艦,可以防止共軍從東部海域進犯台灣,也能維護台海周邊海域交通暢通,與沱江級艦這類可在台灣海峽執行不對稱作戰的海上游擊兵力,對台海防衛作戰來說都不可偏廢。
他也同意,以我方海軍目前的實力,雖不太可能尋求與解放軍進行「艦隊決戰」,但仍有必要加速汰換既有大型老舊作戰艦,短期內若能從美方取得除役的神盾艦大幅增強海軍戰力,當然是最好的狀況;惟長期來看,美國海軍將於2022年開造的星座級巡防艦,倒是台灣較有機會,也應該盡力爭取的新作戰平台,「不管是直接購買搭載美製戰鬥系統的新艦,或只買載台安裝中科院的迅聯戰鬥系統,6000噸左右的星座級巡防艦,都完全符合我海軍作戰需求」。
派里級陸續除役 美軍採「星座級巡防艦」補戰力缺口
美國海軍是從2012年開始,將擔負二線作戰任務的派里級(Perry )巡防艦除役或轉售盟國,未料近幾年來解放軍海軍快速崛起,下水新艦的數量及性能都讓美海軍備感壓力,2017年才又緊急推出平價艦艇採購FFG(X)計畫,彌補2015年派里級完全除役後的戰力缺口。FFG(X)採用歐洲多功能巡防艦FREMM的義大利版改良方案,首艦命名為星座號,舷號為FFG-62,與最後一艘派里級巡防艦FFG-61接續,因此被稱為星座級巡防艦。
星座級巡防艦第一批計畫建造10艘,首艦將於22年4月開工,價格約10.5億美元,後續9艘價格可望逐步走低,平均為9.5億美元,折合台幣不到300億元。美國海軍部長肯尼斯(Kenneth
Braithwaite)就曾表明,計畫將大量建造的星座級巡防艦出口給盟國來降低平均建造費用,這也讓台灣也有機會加入「團購」,畢竟星座級是成熟、先進的設計,平均不到300億台幣的價格,未來若有更多國家採購後將可進一步降低,與自建震海艦的單艦造價已相差無幾。
美7艘提康德羅加將退役 我軍方高層探詢盼取4艘
不過星座級巡防艦畢竟都還沒進入美軍服役,台灣在10年內想拿到手幾無可能。據了解,美國海軍計畫於2022年將現有22艘提康德羅加級(Ticonderoga Class)飛彈巡洋艦中的7艘退役;雖然該艦搭載的神盾戰鬥系統是較早期版本,但已能滿足我海軍未來10年在台海周邊作戰所需,我國軍方高層也已正式向美方探詢,希望能取得其中狀況較好的4艘。
只是美國海軍也傳出,有意把退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改裝成海上浮動防空平台,部署在關島用來反制解放軍的遠程彈道導彈;加上提康德羅加級畢竟是美國海軍現役主力,艦上的神盾戰鬥系統、122個垂直飛彈發射單元,所張起的防空、反導保護網,已足以改變台海當前軍事態勢。我軍情人士強調,是否會引發解放軍強烈反應,也是美方審慎評估給台灣的關鍵因素。
但不管如何,在震海案玩不下去後,若能拿到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取代現有紀德級驅逐艦成為我海軍艦隊的作戰、指揮核心,將可立即緩解海軍汰換戰力不足老艦的緊迫壓力,並有效因應2025年共軍第3艘航母服役後的威脅,因此所創造出的時間窗口,更有利海軍後續規劃爭取星座級巡防艦,就看自誇歷來與美國關係最好的蔡政府,能否讓我海軍多年渴望美夢成真了。
海軍自己的船塢都太小了,所以才開出4500噸的規格
回覆刪除4500噸級船體要塞進
VLS,縮小版神盾系統,雄風三型,艦砲,近迫武器,反快艇火砲,反潛魚雷管,直昇機庫和停機坪.
...........根本放不下,硬塞只會重複舊日本帝國海軍的友鶴事件,或是挪威的搞笑自沉.
參考美國海軍要新建的星座級,這應該是新一代巡防艦的標準了.
這等於現有的船塢都需要擴建,否則維修就只有去高雄或基隆港的民營船廠才能進行.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只能把案子擱著,4500噸的船體你只能專心經營某個方向的戰力
面對台海需要的是高強度防空和生存能力,還要能發動反艦攻擊,這樣的艦體小的不切實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