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1-05-27

Vaccines: not even lip service

2021/05/26
Taiwan—  46 death/6091 CFM,   vaccination 302,698 doses (1.3%)
New Zealand—  26 death/2313 CFM,   vaccination 474,435 doses (9.8%)
https://www.cdc.gov.tw/
https://www.bbc.com/news/world-56237778


【縛雞之見】

Folks, please remember this day: May 25, 2021; and remember this person W. Brent Christensen.
You keep saying that you are the best friend of Taiwan.
You keep saying that it is the best day between us the recent years.

We believe you.  We believe in you.  We do.
That is why we highly esteem the value, way of life, and others that you assert.
Yet, you respond to a journalist with a cold tone, saying that the infections and the dead are relatively low in the world.
But you forget to mention that the infections and the dead mainly happened in the days before the vaccines.
You might care about the lives of your nation more.  It is natural to do so.  I may do the same if I were you; yet, lacking the vaccines will undermine Taiwan’s self-defending capacity and turn out to be yours.
You are supposed to be an excellent diplomat, according to your career.  To our surprise, you reluctant to say some warm lip service, the cheapest way to show last friendship, in your farewell speech today.  But it exposed that you are not a qualified ambassador.
We are eagerly asking few million doses of vaccine and no more.

朋友們,請記住這一天。2021526日;並請記住這個人W. Brent Christensen
你一直說,你是台灣最好的朋友。
你一直說最近幾年是我們之間最好的時光。
我們相信你。我們相信你。我們真的相信。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高度推崇你所主張的價值、生活方式和其他。
然而,你用冷漠的語氣回應記者,說世界上的感染和死亡人數相對較少。
但你忘了說,這些感染和死亡主要發生在疫苗之前的日子。
你可能更關心你的民族的生命。這樣做是很自然的。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這樣做;然而,缺乏疫苗會破壞台灣的自衛能力,變成你的。
根據你的職業,你應該是一個優秀的外交家。令我們驚訝的是,你在今天的告別演說中不願意說一些熱情的話語,這是表示最後友誼的口惠。這暴露了你不是一個合格的大使。
我們熱切地希望獲得幾百萬劑疫苗,只是這樣而已。(中文由DeepL翻譯,Taimcracy修正)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離任演說    AIT 20210526

大家早。

各位知道,我作為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三年任期,很快就要畫下句點了。老實說,能夠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其實是我夢寐以求的工作。而我在這份職務上所經歷的一切早已遠遠超出了我的期望。

AIT是我初任外交官時被派駐海外的第一個工作地點。當時身在台灣讓我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見識到外交工作可以發揮多大的影響力,以及美台關係實際上所具有的無限潛力。而我們迄今在美台關係發展潛力上所達到的成就,依然讓我驚嘆不已。我看到的台灣社會,豐厚的歷史與創新精神並存、大膽無畏卻又謹慎穩健、雄心勃勃的同時卻也展現源源不絕的寬厚與無私,在在都讓我對它充滿敬佩之情。而我對台灣社會的敬佩之情,無時無刻不在,不論是70年代末期首次來台擔任傳教士、或是日後來台擔任新手外交官、隨後接任副處長、一直到現在擔任AIT處長,都依舊如昔。

今天我想和各位談談,我們在過去三年來達成的各項成就,以及我認為未來美台關係將走向何方。

《四個增進》

大家知道,我在就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一職時,提出了我的四個優先目標,又叫作《四個增進》,即: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增進美台人民的關係。對我來說,這些是美台夥伴關係中最至關重要的領域,也是我作為處長最需要關注的部分。過去三年來,美台夥伴關係在上述各項領域上都有著重大的進展,為此我感到十分驕傲。讓我針對每項領域做簡單的說明。

增進美台安全合作

首先,我想談談美台安全合作。美國有義務支援台灣維持充足的自我防衛能力以抵抗脅迫,這點仍然是《台灣關係法》中的基本要素。去年,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發表了一篇演講,其中特別強調兩則國務院解密的電報;現在電報內容也已經可以在AIT的網站上看到。第一則電報說明,美國逐步減少對台軍售的意願,取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解決兩岸分歧的持續承諾;於此同時,美國將根據《台灣關係法》的條款,持續提供台灣自我防衛所需的裝備。第二則電報則提供了對台《六項保證》,藉此重申上述承諾。《六項保證》長期以來始終是美國對台及對中政策當中的重要要素。現在,它們也成為美國政府公開記錄的一部分,並將作為指導美國兩岸政策的主要原始檔之一。

自從我在2018年就任以來,美國已通知國會價值超過169億美元的對台軍售,其中包括F16 戰機及M1坦克等傳統武器,同時也有無人機、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及魚叉飛彈岸防系統等更靈活的武器裝備。大家可能已經聽過很多人在談台灣的「不對稱戰力」——這指的是台灣能夠善用其相對大小及位置優勢的能力,而不是去與中國進行昂貴的軍備競賽。AIT向來主張台灣必須聚焦發展不對稱戰力,而上述較便宜、具備韌性且機動性更高的武器系統,正支持了這項思維。

提到美台安全合作,我也想強調,這指的不只是軍售,甚至也延伸到軍事關係之外的領域。我給大家舉兩個例子。首先,今年三月,美台簽署了加強海巡合作備忘錄,讓雙方能夠合作因應共同的海上挑戰及全球關切議題,如毒品走私及非法、未報告和不受規範之漁業行為。第二,我們現在正在進行一項為期六個月的倡議活動,藉此凸顯美台公民團體在人道援助及災害防救領域的堅實合作。此活動從日本311大地震十週年紀念開始,持續到南投921大地震22週年作結,現在活動已經進行了一半。除了加深防災救援領域的合作,這項倡議活動也希望提高大眾意識,讓民眾更瞭解在面對天災人禍時,加強個人韌性及讓公民作好充分準備的重要性。

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

我的第二項優先目標是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台灣現在是美國第9大貿易夥伴。雖然這個數字很不簡單,不過其實這只是一項指標,反映美台在眾多領域都有著大量合作,並且彼此相互依賴。

美台雙向投資關係正蓬勃發展。過去幾年來,美國幾家公司,如應用材料、穀歌、美光和微軟都已在台灣大幅投資,重申他們對台灣的成長潛力深具信心。而台灣企業也同樣堅定看好美國市場的成長潛力。20182019年,台灣赴美參加「SelectUSA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的訪團,都是全球經濟體出席人數最多的最大代表團;而我們有信心,今年六月7日至11日的線上高峰會也會看到台灣訪團再次熱情踴躍參與。台積電宣佈將斥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進行投資,消息一出立刻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不過,台積電的台灣供應商能夠一起前進美國投資,對於台積電投資案的成功也同樣重要。現在其他台灣公司已經準備就緒,將投資近10億美元,支援台積電的在美業務。

美國也同樣致力支持台灣的能源安全,我們非常樂意協助台灣進行能源轉型,減少煤碳與核電的使用,走向液化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的方向。我們很高興,中油選擇了由美商錢尼爾能源公司,在未來數十年向台灣提供價值25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台電則選擇由美商奇異公司,為大潭、興達及台中規畫中的一座新液化天然氣電廠,提供發電機組。我們期待在未來幾年,繼續深化美台在能源儲能及其他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

過去被視為屬於「經濟」或「科技」領域的議題,例如安全的供應鏈、5G及資安,現在更甚以往,已經成為美台共同的國安議題當中的關鍵要素。之前,我們推出了「美台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加強雙方在多種領域的合作,包括重新調整科技與醫療器材供應鏈、投資審查、基礎建設融資、全球衛生安全及科學與技術領域。我們也舉辦了第三屆「數位經濟論壇」,在會上美台代表都提出了方法,要加強雙方在5G、人工智慧和數位元貿易上的合作。

拜登總統上任後頒布的前幾條行政命令中,其中一條啟動了供應鏈檢討流程,力求為關鍵物資及必需品打造更具韌性、更加安全的供應鏈。就像拜登總統所說:「建立韌性代表的是,未來美國必須在國內增產特定類型零部件。在其他情況下,建立韌性則代表我們必須與可信任的朋友及夥伴更加密切合作⋯⋯確保我們的供應鏈不會被當作籌碼,拿來對付我們。」

我們把台灣視為值得美國信賴的朋友,而美台確保供應鏈安全的共同努力早已如火如茶地展開。過去一年半以來,AIT與台灣的工作夥伴舉行了一系列大大小小、公開及非公開、雙邊和區域性的活動,來提升議題的重要性並力求取得進展。2020年,AIT與外貿協會發表了「鞏固供應鏈聯合聲明」,以加強美台在供應鏈重組及韌性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在科技與醫療產業。去年十月,台灣首次在美國的「印太商業論壇」(IPBF)中舉辦一場會議,分享成功抗疫的「台灣模式」,以及台灣如何在醫療產業中,建立公私部門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

透過上述活動和其他論壇,我們希望一方面促進彼此的經濟成長,同時也重申我們對全球貿易規範、網路自由、包容性的經濟成長等價值觀的共同承諾。隨著台灣的民主、經濟,以及台灣作為高科技設備關鍵供應來源的地位持續成長茁壯,我有信心我們將能進一步擴大雙方的合作。

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

我的第三項優先目標是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過去幾年中,美國和台灣舉辦了好幾場跨國活動,向世界展示台灣的經驗與專業知識。美國與台灣已共同主辦過兩屆「太平洋對話」(Pacific Islands Dialogue),讓太平洋島國有機會學習台灣實現永續且具包容性經濟成長的成功經驗。

2019年,我們舉辦了首屆「印太區域保衛宗教自由公民社會對話」(Civil Society Dialogue on Securing Religious Freedom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讓來自超過18國的公民社會代表在臺北齊聚一堂,共同商討解決方案,因應與日俱增的宗教壓迫。我們也舉辦了首兩屆「美台印太區域民主治理諮商」會議(Consultations on Democratic Governance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 and Beyond),藉此機制讓美台合作,在世界各地推廣民主。

我們會持續支持台灣參加探討新興科技主題的論壇,好讓台灣能夠分享,在應用如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時,如何採取以人權為本的原則。我們希望隨著愈來愈多國際非政府組織在台灣駐點,也能為此項努力注入動能。近日,美國國際民主協會(NDI)與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IRI)兩個總部位於美國的非政府組織,都已在臺北設立辦公室,力求在美國與台灣的公民社會之間建立新夥伴關係,藉此增進在其他國家的民主價值觀。

「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是2015年由外交部與AIT設立的平臺,目的是要將台灣的專才與領導力帶上國際舞臺,而這一平臺的規模也已大幅擴張。現在日本已成為GCTF固定的第三主辦方,同時,在每年舉辦的多場GCTF研討會中,也已經有包括歐盟、荷蘭、澳洲和英國等國家輪流共同主辦。我們也曾將GCTF研習營首度移師台灣海外舉行。我們非常期待,等情況許可後,再次在台灣或世界其他地方舉辦面對面的GCTF研討會。最近GCTF研討會的主題不斷拓展,同時也跟上了本區域各國的各種新興需求,最近幾場研討會的主題即可看見這個趨勢:反制與疫情相關的不實訊息、應對海洋垃圾、強化防災韌性等等。

這一年我們也看到,台灣作為國際捐贈者及發展夥伴的角色持續擴大。202012月,台灣與美國一同投入支持「婦女生計債券」(Womens Livelihood Bond)系列活動,藉此結合公私部門資源,增進印太區域弱勢女性的經濟賦權。今年稍早,台灣也在美國、世衛組織非洲區域辦事處(AFRO)、非洲聯盟疾管署(African Union-Africa CDC)及西非衛生組織(WAHO)所主辦的「強化非洲對抗伊波拉病毒韌性及應處」(Strengthening Africas Resilience and Response to Ebola Virus)高階線上會議中,承諾捐助25萬美元協助抗疫。

當我們面對全球眾多挑戰,包括全球疫情的衝擊、供應鏈重組、跨國恐怖主義與犯罪、以及暗中傳播的不實訊息等等,我們實在不能將像台灣這樣對世界貢獻良多的社會排除在外。大家都很清楚,北京持續想方設法,百般阻撓台灣在各個領域與全球夥伴共同合作,包括運動與電競、全球衛生、執法、民航或無數的其他領域。這次冠狀病毒的疫情大概就是一個最清楚、但也最令人憂心的例子:當台灣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不論是世衛組織或國際民航組織,整個國際社會都會因此受到傷害。事實上,此刻世衛組織的世衛大會就正在日內瓦舉行——而這一次,仍然沒有台灣的參與。

美國致力於提醒這些國際組織,當它們將政治敏感度優先置於健康與安全之上,它們就背棄了自己的核心使命。我在台灣的三年當中,我們都看到了世界各國聲援台灣參與國際舞臺的聲浪大幅增加。有愈來愈多國家意識到,世界必須有著像台灣這樣成效卓著的夥伴,也必須抵抗中國將全球衛生、反恐、民航和打擊國際犯罪等議題政治化的企圖。

增進美台人民的關係

最後,我的第四項優先目標是增進美台人民的關係。台灣數個世代最出色的政治人物、成功企業家和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指標人物,都曾經待過美國;台灣赴美求學的學生人數幾乎等同墨西哥與德國的總和。這段時間以來,我們一直非常努力在延續這項傳統。因此我們推出了「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Talent Circulation Alliance),並首度在台灣推出「美國國家中文領航項目」。

去年我們也推出了「台美教育倡議」(U.S.-Taiwan Education Initiative),旨在擴大美台之間的學術與教學交流,進而實現兩項目標:幫助美國在不受審查和脅迫的環境下,滿足其對中文教育的需求;同時也幫助台灣達成在2030年之前實現雙語化的目標。現在已有超過150位傅爾布萊特英語協同教學助理(ETA)在台教授英文,也有超過50位華語教學獎助計畫(FLTA)的華語助教在美國教中文,可以說我們在實現上述目標方面,已經有了顯著的進展。另外在AIT的支持下,台灣最近也在高雄設立了雙語培育基地,期望能夠匯聚教育界的利益相關者,共同提升台灣的雙語教育。

AIT正努力在全台各地多元不同的社區中,拓展美台人民之間的連結。今年,我們已啟動兩項聚焦女性創業的計畫,並為原住民學生推出親手動手做的科學活動,另外還舉辦一場為期三天的特訓營,鼓勵年輕女性追求在理工科學(STEM)相關領域的職業,同時也繼續透過各種各樣的藝文交流活動,凸顯美台之間的共用價值。

我們也非常驕傲能與台灣共同合作,集結美台人民的力量,一起推動環境管理。2014年,美國環保署署長麥卡錫(Gina McCarthy)來台訪問期間,美國與台灣共同啟動了「國際環境夥伴計畫」(IEP),藉此在本區域內大力分享環保科技與最佳作法。此外,每一年,AIT都會與台灣的海洋委員會一同舉辦「台灣海洋青年論壇」(Ocean Challenge),這是以英語進行的STEM領域競賽,讓台灣的高中與大學生有機會與美國專家一同合作,透過因應海洋垃圾及氣候變遷相關挑戰,來保護你我共用的海洋。透過上述及其他方式,我們正在努力培養美台下一代的年輕人,讓他們在未來能夠共同合作,應對全球最迫切的種種挑戰。

美台夥伴關係的未來

雖然我很想說,美台夥伴關係中的長足進展完全都是我個人的功勞,但事實是,這只是美台過去數十年共同走過的旅程當中的一小部分:今天,台灣已成為更加民主、繁榮、科技先進的社會,有愈來愈多的專才與經驗,能為美台雙邊關係及國際社會貢獻良多。相對的,美國也肯定台灣的能力與日俱增,因此持續加碼投資美台夥伴關係。AIT在內湖的新館於 2010年開始興建,目的是要容納AIT不斷增加的員工人數;可以說,這棟館舍就是我們對美台關係堅定承諾的具體例子。

我有信心,在拜登政府之下,這樣的合作模式還會延續下去。每一屆美國政府都希望在美國的外交政策上,留下自己不可磨滅的印記。毫無疑問拜登政府也不例外。各屆政府聚焦的重點領域或許會有不同,舉例來說,拜登政府就已指出將特別重視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各屆政府所採用的手法或許會有不同——拜登政府已指出將採用多邊機制,因應許多過去川普政府偏好採用單邊或雙邊行動來解決的問題。

但是最基本的原則仍會維持不變。像「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這樣成功的平臺——這也是拜登擔任副總統時所設立的平臺——就將持續茁壯。我們會與歴任七屆政府一樣,持續履行美國在《台灣關係法》之下的義務。當可再次安全旅行,我們會以2012年的「免簽證計畫」及2017年的「全球入境」兩項成功執行的計畫為基礎,並以最終設立「境外通關」據點為目標,繼續鼓勵美台之間的雙向旅行。美國國會中仍將有著跨黨派支持,鼓勵美台之間更加密切往來。美台也會在彼此共用價值與利益的指導下,持續發掘更多新合作領域。

換句話說,我深信在拜登政府時期及未來的許多年後,我們都仍然會繼續使用「真朋友、真進展」的說法,來描述美台雙邊關係。

最後,關於台灣

在作結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點最後的想法。

首先,能夠看到台灣持續在許多領域,找到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讓我真心感到高興:台灣是國際民主社會大家庭的一員;是全球經濟當中的關鍵創新者;是世界各國可信任的貿易夥伴;也對全體人類共用的藝術創作與科學進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當然,台灣還在面對全球疫情考驗時,取得了無比的成功,並展現慷慨大度的精神。

第二,我認為美台關係在過去十年中的成長與進展,是不容小覷、也不該被忽視的。也許大家認為這點顯而易見,但有兩個理由,讓我想特別把這點提出來談談:首先,因為我認為我們所有人都太容易把自己快速且穩定的進步視為理所當然。我可以告訴大家,在世界各地的大使館與領事館服務過後,我可以說真的極少看到像美台一樣如此獨特的關係,能夠這樣年復一年大幅成長,沒有停滯不前,也從來不曾倒退。這正是為什麼能在AIT任職,不論是專業上或對我個人而言,都是那麼充實滿足的眾多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是,我想每個人都很容易落入每日斤斤計較枝微末節小事的循環中——這是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第一次做了這件事或參加那個活動嗎?這次訪賓的位階比上次高還是低?其背後又代表什麼意義?儘管我瞭解大家會有忍不住想問這些問題的那股衝動,我還是要敦促各位把眼光專注在整體的大方向上,那就是:美台之間,我找不出有任何一處領域裡,不曾有過我們一起合作、做夥或共用某個歷史片刻的時候。美台關係之深之廣遠超出眾人的想像,而且更以不同的方式持續成長茁壯中。

最後,我曾經說過、但我想再說一次:台灣應該為自己的眾多成就深感驕傲。為台灣只花了一、兩代人的時間,就從威權政體轉型為民主社會而感到驕傲。為台灣的豐富多樣所培育的多元文化而感到驕傲,包括宗教、種族、語言的多元,思想的多元,以及愈來愈普遍的國籍多元。為台灣對環境管理所做的無數貢獻而感到驕傲,從資源回收到減少海洋垃圾皆然。為台灣世界級的產業與創新公司感到驕傲。為台灣的公衛體系及出色的防疫成果感到驕傲。並且為現在世界各國都在爭先要成為台灣的朋友及合作夥伴而感到驕傲。

接著,台灣應該把這樣的自豪轉化為韌性與堅定,保護自己所打造的一切成就。近來台灣持續面對毫不停歇的各種威脅。但我想我們都記得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當面對霸淩欺負時,台灣展現了決心與團結,而這使得霸淩手段適得其反。我有信心,當台灣在未來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台灣仍然會團結起來,向全世界展現你們的實力、韌性與決心。

謝謝大家。

 

 

 

 

15 則留言:

  1. 對比一下。

    酈英傑稱台灣確診人數低 柯文哲嗆:萊豬吃了、軍火也買了 所以勒?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5-26/579638

    回覆刪除
    回覆
    1. 酈英傑的話,在昨天,雖然還算正確,但政策(政治)是要往前看:
      下個月呢?

      酈英傑的話,直比麥克阿瑟離日前的一句話。
      麥克阿瑟是軍人,但,酈英傑是職業外交官,理應促進國與本國的情感。
      酈英傑的稿子,在「健康」相關方面,被事實吐嘈了。

      也罷,政治有太多黑幕,台灣沒有疫苗是事實。
      不管原因如何正義或不堪,這就是台灣要自己負責任的地方——這不就是「自治」的意涵嗎?

      .

      刪除
  2. 如果疫情的確如此嚴峻,甚至會急轉直下,再比照韓國的例子,或許中國疫苗可以讓台灣不但在疫情上解救燃眉之急,
    在政治上只要善加運用,不但無害,還可以得到益處。在目前的情況下可以思考的是,如何在日後不使產生不好的
    政治效應,其實當局不也常時的呼籲雙方的會談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看到韓國的例子,長期傾中甚至被美國排擠,瞬間輸誠親美
      這種識實務,特別是彈性、快速,實在令台灣執政當局汗顏

      是高官念法律的嗎?我有點狐疑
      是求完美、高分的個性吧?

      .

      刪除
  3. 突然想念起梅健華,就算在搭機離台的當天,也是盡自己的職責宣揚美國的soft power
    但酈英傑作為駐台代表,這席不知是草率或真心的發言不僅傷到台灣人,更對美台關係帶來負面風險
    到頭來,我不認為他是個稱職的外交官

    By Galant

    回覆刪除
    回覆
    1. 椰子樹說,好大膽子居然敢批評AIT。
      但,這是誤解文章的意圖:

      本文主要是酈英傑的臨別秋風有問題。
      作為外交人員,本來就應促進兩國的友好,不應該壞了友好特別是駐在國民心焦慮的時候。
      麥克阿瑟離開日本時,說日本民族只有12歲,傷透了日本國民的心。
      麥克阿瑟當然有理由,但直講實在不妥。
      麥克斯色是職業軍人,直來直往的個性,很難苛責。
      但酈英傑是職業外交官,公開發表的話,一直都要軟的講才行。

      酈英傑講一些好話不行嗎?
      比方說,我們AIT也努力傳達台灣人民的訊息給美國政府當局,相信美國政府會做全盤考量。
      然後,有個50萬劑的疫苗來。這樣來買台灣人心。白狼這些人,就無法興風作浪了。

      (好在?)看到北京的不懂運用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才稍微鬆一口氣
      要不然,北京來個無條件贈送(包括香港多餘的BNT也可以贈送),台灣要如何收拾等疫苗,甚至無疫苗的焦慮局面?

      蘇貞昌在立法院施政報告,講3月就有疫苗。
      這是政府公開的承諾。
      不管原因何在,公開承諾不是簡單的事情,它會變成責任與義務,永遠在肩上。

      .

      刪除
  4. 就只是疫苗的生意。錢是重點。法治不能崩壞。想用疫情擴散來施壓,這是我看破柯P,認為這種人不可信任的最大原因:他不把人當成生命,只當作他個人名利的籌碼。

    轉自 YK Lim FB:

    看到一些貼文,稍微說一下大叔我知道的資訊:

    -上海復星目前從德國進口到香港的,是BNT162b2(用復必泰品牌),且是德國工廠原裝進口。正是因為原裝進口且遇到瓶蓋脫落問題,所以引發香港大衆恐慌,因為香港大眾並不信任香港政府和上海復星的解釋,懷疑其中有隱情。這很正常,要我也不敢用。

    -進到香港的這批是要獲得香港政府的藥證許可,所以BNT是有提供從工廠到臨床實驗數據的所有資料的。

    -上海復星與BNT是有簽署未來要在中國生產填裝復必泰的協議的,但這部份還沒通過中國政府通過,也就是它還不能生產出貨。而上海復星目前也無法在中國銷售復必泰,除了香港澳門兩個特區。

    -上海復星現在有多少復必泰庫存(從歐洲進口),恐怕除了他們自己外沒有人會知道。疫苗這種東西買起來屯是非常高風險的,所以大叔偶相信除了臨床實驗用以及可能私底下要給共產黨高級幹部打的以外,上海是沒有太多復必泰庫存的,最大的庫存都還在香港澳門,但這兩個地方都庫存過剩,而且快要到期。

    -當然上海復星付了一筆頭期款,要在正式能本地生產前繼續從歐洲廠買疫苗,依照常理可能就是買來本地分裝填充後出貨。這部份的量有多少就沒人知道,但它還沒從歐洲交貨的數量,應該是比目前庫存更多的。這部份你就算去問上海復星,他們也不會回答你。

    -這整件事最關鍵的就是台灣藥證,台灣藥證再怎麼樣都必須要有BNT的原廠資料與文件,而且很多錢必須要有人先付並且扛起要在台灣做業務的法律責任。任何牽猴仔只要沒這些文件,就申請不了台灣藥證,有藥證的同時還要有BNT(或者再加上上海復星)明確的授權書。

    -所以上海復星一定會在台灣試很多線,因為它不知道哪一條會成功,而這些線當然BNT都不會知道細節。BNT是沒什麼動力去出文件幫上海復星處理手上的庫存的,它會有動力的是新的銷售業務(而且量要夠大),這也代表除非上海復星找到的牽猴仔一步到位願意扛起很多責任和苦勞、跟台灣政府申請要進口疫苗產品,BNT才可能提供正式的文件來申請藥證。所以上海復星和它的代理人,必須不停地政治造勢以對台灣政府形成政治壓力。當然他們也可能先清掉一筆手上的庫存(不管在上海或香港),後續再從德國拉原裝貨連針頭都配好,出到台灣來。

    -理論上只要有台灣本地公司願意進口德國產品,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眾黨的企業友人,就是有可能正式來申請藥證並且承擔起相對權利義務的,反正最後佣金再跟上海復星拿就好了。

    -台灣的大多數政客,是不知道BNT/上海復星/輝瑞的複雜關係的。所以他們一直在談輝瑞輝瑞,但這件事其實完全跟輝瑞無關。

    回覆刪除
  5. 15萬劑莫納德,另一個莫拉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哇,要感念柯P罵酈英傑~[註明反串]

      別忘記,酈英傑,除了是外交官,也是隱藏版的台灣大總督。
      蔡英文的忍功一流。

      我真的很想像 GTO小商人 Kevin 那樣很自然的在文章X你X哩勒,XP。
      ~~~~~

      15萬劑莫納德疫苗 5/28 下午抵台
      (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報導)新冠疫苗慌致人心惶惶,國人引頸企盼已久,終於有了好消息。疾管署證實,向美國訂購的莫德納(Moderna)疫苗,首批將於明(28)日抵達台灣。

      根據疾管署,這批Moderna疫苗共15萬劑,將於台灣時間28日凌晨自盧森堡啟運,預定於28日下午3時5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本批疫苗是供應商承諾供應的一部分,完成通關程序後,將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檢驗封緘作業,之後便可供醫護人員優先接種。

      刪除
    2. 疫苗事件,似乎有一個面向一直被迴避檢視。
      一連串的錯誤,機率有多少?
      得罪神明?

      刪除
    3. 那15萬劑疫苗,是台灣向Moderna廠訂購的疫苗
      那天的新聞,是酈英傑在離任記者會時,針對媒體詢問美國近期要釋出的6000萬劑疫苗時
      那句"台灣確診人數相比全世界仍算低"
      真的是一位多次派駐台灣的美國代表,在台灣疫情爆發時,死亡人數創下當時新高時應該說出來的話嗎?

      美國過去詮釋淋漓盡致的smart power什麼時候變成這樣?

      By Galant

      刪除
  6. 顯然台灣衛生部門刻意壓低疫苗對外採購數量,這完全是貪腐結構,一是壓低對外採購數量因為現有狀況無法汙錢,二是在國產疫苗採購中能汙錢,透過哄抬股價和家族投資及外銷,即使bnt疫苗能採購,顯然陳時中原本只想買500萬劑,買莫德納500萬劑是填補原本bnt500劑的空缺,根本沒有理由只買莫德納500萬劑,也沒有買不到莫德納疫苗的問題,這就是酈英傑閃避提供疫苗議題的原因,台灣政府要壓低對外採購,因為他們有人官商勾結,中國阻礙不是主因,只是被用來做煙霧彈

    回覆刪除
    回覆
    1. 依據人性,這是可能性之一。
      但,若無證據,就還不是事實。

      有意思的是,我們一般人永遠不會證據。

      疫苗:極端缺少,是問題。
      現在只能退到「有比沒有好」的程度。
      很難堪的狀態

      .

      刪除
    2. 陳時中 今天 5/27 是這麼說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vxxyhK0tBI
      46:00

      刪除

  7. 「美國爸爸」為何變冷血了? 通靈少女: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說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0528/MRYONVXEFFHBZB3KUH745GVTMA/



    為什麼在歐洲和日本行之有效的長遠策略在中國反而特別差,為什麼中國這麼浮躁。浮躁是因為你是難民。 難民是什麼?抓到東西你趕緊吃。不吃存起來,然後又要逃難,根本吃不到了。所以難民的邏輯就是要短期行為。 短期行為,你至少短期的利益到了手。長期行為,為未來而犧牲現在,還不如自己花掉。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43105413903240&id=101497461397371&anchor_composer=false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