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1-05-01

AS對丁學文有關QE不會造通膨的意見回應

問:從025看起。要怎麼看這位丁學文的描述?2008QE,之後是縮表(回收寬鬆貨幣、升息),但2021,卻還一直QE(是因為疫情尚未結束?)這樣的話,導致金融面與實體面的錯離。能長期錯離嗎?不能的話,會怎樣?

AS:他說的是沒錯,我也認為美國暫時不會升息,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美國經濟仍然還未完全復甦,失業率降低,但還是沒有回到2019年之前的水準,各州還是允許租客暫時可以不付租金,屋主在今年九月底(還是12月底?)之前不得驅趕沒付租金的租戶。如果現在提高利率,勢必增加企業的負擔,反而促使失業率的提高,民主黨丟不起這個臉。相反的,美國政府替代的是對中小企業的扶助、大規模的基礎建設,金額甚至超過川普的QE,你說這是不是也是QE?因為QE還在進行中。

但是雖然還未完全恢復,但美國經濟確實在恢復中,一方面因為QE,一方面因為疫苗施打,武漢肺炎確診案例下降,政府開始開放經濟活動(如餐廳內用)。

經濟活動開始恢復,失業率就下降、原物料需求增加,本來就會推升物價(如石油、糧食、礦產等資源),更何況發了那麼多錢,過多的貨幣追逐有限的資源,當然會通貨膨漲,而且是很厲害的通貨膨漲。

所以你看到股市在漲、民生必用品在漲、汽油在漲,房價在瘋漲,都是這些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

那麼這是不是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脫鉤?的確是。經濟還未恢復到疫情之前,但股市已經超出疫情之前的高點非常多,這是不合理的現象,因此緊縮是必然。問題是怎麼緊縮?何時緊縮?緊縮不是只有提高利率,可能還有對富人課更多的稅。因為此次疫情之後,貧富懸殊更嚴重了,所以對富人課稅是跑不掉的。

那麼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差距是否能長期維持?應該可以,就是經濟活動趕上就是了。只要美國經濟保持一定的成長,大致世界經濟就不會崩盤,但是個別國家因金融經濟突槌而崩潰,是有可能的。但是要看那個國家的全球經濟地位有多重要?如果是突尼西亞,那就是人道危機。如果是義大利,那就會有歐盟心不甘情不願的去救助。所以基本上,目前問題不大。

我不太喜歡新興市場這個名詞,什麼是新興市場?市場這個定義是從誰的角度來看的?應該是從歐美發達國家來看的吧,表示這是隨著經濟成長,一個可能茁壯的市場。那麼中國是不是?印度是不是?台灣還是不是新興市場?

市場有沒有可能改變?中國是一個「可能的」新興市場,它是市場沒錯,一個很難經營的市場,那它還是市場嗎?

丁學文的觀點要謹慎,他說的可能有80%是對的,但要注意剩下的20%有沒有攜帶私貨

他老婆是中天的主播,對這種人要謹慎。要小心的不是邱毅、吳斯懷等一看就知道是XX的人,而是那種裝作公正客觀,說得事情大部分是真的,但挾帶錯誤訊息、推論、與結論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