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很在意的永續經營:喊世代交替的人,用的卻是最老的人。有些人在約50年前就頭角崢嶸了,現在還在第一線衝。
就是不可以阻礙世代,就是不可以為了自己的平穩執政而不給後人歷練的機會,這是大是大非,無關個人。
美國國務卿58歲
台灣外交部長66歲
日本外務大臣65歲
英國外交大臣47歲
美國國防部長67歲
台灣國防部長67歲
日本防衛大臣61歲
英國國防大臣50歲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51歲
台灣國安局局長65歲
日本內閣情報官62歲
英國沒有統合的情報指揮單位,MI6,則是57歲
英國平均51.8歲
美國平均55.8歲
日本平均63.3歲
台灣平均66.2歲
主要問題還是整體社會壽命延長,出生率下降的老齡化問題。
回覆刪除臺灣行政團隊閣員偏老,但是國會議員卻比美日英年輕。
縣市長也是年輕居多。主力要選舉顧盤,你以為人力資源無限嗎?
我們是個正常的國家嗎?KMT如果再執政一趟誰受得了?
下一個問題在於:行政團隊的走向是類似美國智庫遊說競爭政策模式?
或是日本新加坡官僚培養模式?
我一向的觀點是要「正常代謝」:某一代人,就是不能佔住代謝關卡
刪除中共的「七上八下」在這裡就是正確的(當然,習皇帝正在努力打破中)。
我們常常羨慕美國等國家官員的年輕又具經驗,這是因為中老年人有給年輕人機會。
全球而言,戰後嬰兒潮,引領風騷太久了。
對事不對人
社會老化,是「平均值」,閣員年紀大,是新陳代謝(背後是文化老化或返祖)
兩者是不同的議題
「行政部門年紀大、立法部門年紀小」
在我感覺,和「法官年紀輕、律師年紀大」可以相比
至於台灣不是正常國家,應該無關
KMT只要一直與中國掛勾,也不應該(不適合)再執政
但,KMT年紀大,也是文化返祖(或許更嚴重)
以下影片,大概從18分開始看起,可以看出文化返祖的問題如何嚴重
張德芬訪問Sadhguru
選舉優先,好選的選區都已經卡住的情況下。
刪除就是鼓勵立委更上一層樓選縣市長,縣市長退休的去當部長院長。
其實可以看到,年輕一點能拿到黨內立委競選資格的,都是艱困選區。
吳怡農形象還不錯,可是因為您佬討厭新潮流...............所以呢!
在dpp沒有透過派系或家族培養,一般年輕人很難出頭。又或者要像高嘉瑜這種方式出線,您會滿意?
「您佬討厭新潮流」?
刪除短期看,似乎有此現象,但我也討厭王定宇,你也還記得在DPP初選,我支持賴清德等等
那是根據「事情」來個別討論人的。我們的文化,卻不鼓勵討論「事情」,而傾向因人論事。
「在dpp沒有透過派系或家族培養,一般年輕人很難出頭」
這就是糟糕之處:DPP開始固定化、老化了。直追KMT。
「吳怡農形象還不錯」,形象可以做出來,一如王定宇就可以閃過質問,直接問候記者的媽媽,也沒事。
他是要軍事專長,還是親下廚房做羹湯?
他可能還沒想好,或別人已經替他想好。
高嘉瑜?嗯,肚子的詩書,快空了,言語開始乏味。似乎也逐漸也有魚尾紋。
經過這些討論,我似乎比較清楚一些自己談論相關議題的基礎:新陳代謝、平衡感(制衡)等
那比什麼「個人」,更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