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1-03-31

做錯也是對,都是你在講:習近平關於“兩個不能否定”的重要論述 人民網 20131108

【縛雞之論】

北京以美國企業為目標 Matt PottingerWSJ 20210326 Taimocracy摘譯

This article might originate the speech to the Communist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on Jan. 5, 2013.  In the said speech, which was kept secret for six years, Xi clearly defined that the ideological struggle is the core of the competition.
The most interesting part was that Xi’s speech did not use the term “communism;” instead, it introduced something like socialism,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r Marxism.
That reflects President Biden’s remark in his first press conference: “If you notice, you don’t have Russia talking about communism anymore. It’s about an autocracy.”
Yes, President Biden was right.  The CCP did not use the language “communism” in its internal meeting since January 2013, almost the beginning of Xi’s term.  He decided to establish a unique autocratic system, which no one has ever seen before.

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個不能否定”的重要論述

    人民網 20131108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他強調,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要正確評價,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以下簡稱“兩個不能否定”)。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於這一重大問題的根本立場和鮮明態度。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對於我們從宏觀上正確認識和把握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乃至整個黨的歷史,進一步在堅定黨的歷史自信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包括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兩個時期都不能否定

路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跨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也是一脈相承、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壯麗事業。新中國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基礎上接續奮鬥、接力探索的結果。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新中國歷史分為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無數事實表明,這兩個歷史時期都是不能否定的。

(一)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

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肩負起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黨領導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這就為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掃清了障礙,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改革開放前的奮鬥探索,是承接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成果而開始的新的偉大歷史進軍。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人民建立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創造性地實現從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的轉變,全面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黨不失時機地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黨還領導人民建立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符合中國國情和人民根本利益,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礎。

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後,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是黨面臨的嶄新課題。黨曾經號召學習蘇聯經驗,但很快察覺到蘇聯模式的局限。毛澤東同志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的任務,要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鑒戒,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經過實踐探索,黨積累了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黨團結帶領人民全力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對改革開放前歷史時期的探索成果和巨大成就,必須充分肯定。

毋庸諱言,由於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經驗不多,黨的領導對形勢的分析和對國情的認識有主觀主義偏差,也犯過把階級鬥爭擴大化、在所有制問題上急於求純和在經濟建設上急於求成的錯誤。在後來的實踐中,由於黨在指導思想上“左”傾錯誤的發展,又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嚴重錯誤,使黨的探索進程遭受嚴重挫折,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這些刻骨銘心的教訓,是我們永遠不能忘卻的。也就是說,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那是從整體上說的,並不意味著要忽視甚至掩蓋“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對於“文化大革命”前的錯誤,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歷史決議”)已經作出科學分析和客觀評價;對於“文化大革命”,“歷史決議”更是從根本上作出徹底否定的明確結論,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這些,都是我們必須繼續堅持的。

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是同毛澤東同志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並不意味著要忽視甚至掩蓋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同時,也不能人為夸大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更不能全盤否定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如果這樣做,既違背歷史事實和人民意願,也勢必造成十分嚴重的政治後果。鄧小平同志指出:“對毛澤東同志的評價,對毛澤東思想的闡述,不是僅僅涉及毛澤東同志個人的問題,這同我們黨、我們國家的整個歷史是分不開的。要看到這個全局。”鄧小平同志鄭重地提出這個重大問題,其基本精神同“歷史決議”是完全一致的。“歷史決議”指出:“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他雖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我們要深刻領會這一論斷的精神實質,理直氣壯地肯定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地評價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

 

(二)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成功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

1978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順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期待,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推進改革開放,並明確提出必須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的經驗教訓有許多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正因為這樣尖銳地提出問題,才有了鄧小平同志對這些重大問題的深入探索和開創性科學回答。1981,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歷史決議”,標誌著黨勝利地完成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1982,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上發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響亮號召。經過實踐探索,黨進一步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立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鄧小平同志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和新鮮經驗,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與時俱進的。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功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成功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良好開局。30多年來,黨領導人民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經根植於中華大地,便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成為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光輝旗幟。30多年來,黨領導人民譜寫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壯麗篇章。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黨的自身建設大大加強。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科技實力、國防實力顯著增強。1978年至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51.93萬億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今天的中國,人民意氣風發,發展日新月異,社會活力迸發,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東方大國,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以如此快的速度,呈現如此大的變化,這的確是了不起的成就。在此過程中出現一些人們普遍關注而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正常的、不奇怪的,決不能因此而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早在1981年,“歷史決議”就曾指出:“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已經逐步確立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還將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發展,但是它的主要點,已經可以從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訓中得到基本的總結。”從那以後,黨和國家又走過了32年。30多年來,黨始終清醒地認識、科學地應對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問題,堅持用發展的思路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用改革的辦法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依靠人民攻堅克難、繼續前進,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實踐雄辯地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和唯一正確道路,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的正確方向和巨大成就,必須充分肯定。

二、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本質上都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不能相互否定

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看,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既有重大區別,又有本質聯系。我們要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在充分肯定各自歷史貢獻、充分注意各自歷史特點基礎上,牢牢把握兩個歷史時期的辯証統一,決不能相互否定。

(一)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提供了重要條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黨的十八大高度評價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作出的重要貢獻,強調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這是完全符合歷史事實的正確結論。

1956黨的八大前後,以毛澤東同志發表《論十大關系》、《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為主要標志,黨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有了一個良好開端。經過實踐探索特別是總結經驗教訓,黨就探索這條道路逐步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而又具有長遠指導意義的思想觀點。主要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是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發展生產力是根本任務;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要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和工業為主導,以農輕重為序安排國民經濟,走一條中國工業化的道路;社會主義發展目標是建設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國防;社會主義可分為“不發達”和“比較發達”兩個階段;必須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堅持民主集中制,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反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官僚化、特殊化;必須正確區分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等等。黨還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以及國防和軍隊建設、外交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指導方針和政策主張。盡管上述正確的思想觀點和方針政策有的並沒有得到貫徹落實,有的沒有堅持下去,但黨在這一時期的經驗總結和認識成果,為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思想來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不僅包括對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繼承和發展,也包括對探索中正確的經驗總結和獨創性理論成果的繼承和發展。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毛澤東同志帶領我們黨在艱辛探索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來源。”

新中國成立後,黨領導人民恢復國民經濟並開展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實施並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後,黨領導人民開展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盡管經歷嚴重曲折,但各方面建設仍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在“一窮二白”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經濟發展速度盡管有起伏,但總體上看還是比較快的。1952年至1978年,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8.2%,其中工業年均增長11.4%。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顯著增強。國內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679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億元。這個數字雖然不是很高,但在原有基礎上的增長還是比較明顯的。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尖端科學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鄧小平同志後來評價說:“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總的來看,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所賴以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是在這個時期建設起來的;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們的工作經驗也是在這個時期培養和積累起來的。這是這個時期黨的工作的主導方面。

歷史已經証明,如果沒有1949年建立新中國並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改革開放就很難順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很難成功開創。

(二)改革開放後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是對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堅持、改革、發展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就指出:“現在我們還是把毛澤東同志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後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事實正是如此,黨在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中提出的許多正確主張,在改革開放後得到了真正貫徹;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堅持、改革、發展。歷史就是這樣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

改革開放之初,黨就強調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實行改革開放,這是怎樣搞社會主義的問題。作為制度來說,沒有社會主義這個前提,改革開放就會走向資本主義。”他強調:“一個公有制佔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面對社會上有人鼓吹照抄照搬西方制度的思潮,黨及時地、旗幟鮮明地提出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即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強調這是立國之本,從而保証了改革開放從一起步就具有堅定明確的社會主義方向。

黨強調改革是新的時代條件下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開放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如果沒有1978年黨果斷決定實行改革開放,並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把握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社會主義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歷史証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黨領導人民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繼承和發展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提供的思想、物質、制度成果基礎上取得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黨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麼主義,不論怎麼改革、怎麼開放,都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30多年的實踐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又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更大成就。這是它得以站得住、行得遠的一個重要原因。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內涵作了系統概括,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八項基本要求,這些都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重要體現和實際應用。事實無可辯駁地表明:如同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容否定一樣,我國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性質也是不能否定和無法否定的。

(三)堅持用歷史的觀點、實踐的觀點、辯証的觀點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

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看到相互聯系,就是說這種聯系並不只是時間上的順延和承續,而是在堅持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務、奮鬥目標基礎上的聯系,兩個歷史時期之間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看到重大區別,主要是指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著很大差別,也包括進行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內外條件、實踐基礎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別。其中,有的差別是具有轉折意義的,比如,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前後兩個時期的聯系則大多是本質的、內在的,都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只有正確認識這種聯系與區別,才能看到,無論用哪一個歷史時期否定另一個歷史時期,都是對自己這個歷史時期的否定,也才能更加自覺地堅持“兩個不能否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証統一。強調“兩個不能否定”,就要把這兩個歷史時期放到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特別是放到黨的90多年歷史中去觀察、去把握,既注重分析前一時期為後一個時期提供了什麼,又注重分析後一時期從前一個時期揚棄或撥正了哪些內容,提供和增添了哪些內容。這樣,才能正確認識各個歷史時期在探索、開創、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程中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尊重歷史而不歪曲或割斷歷史,實事求是而不拔高或苛求前人,自覺做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成果決不能丟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決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決不能動搖。

三、在正確認識和把握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基礎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凝結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根本的夢想,也體現著近現代以來中國人民對社會主義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正確認識和把握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就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正確認識和把握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是對黨的歷史的尊重和珍惜,有利於增強黨的歷史自信

我們黨是在異常復雜環境中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並創造了偉大奇跡的黨,是一個經得起勝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順境和逆境考驗的黨。其中,有危難之際的絕處逢生,有挫折之後的毅然奮起,有失誤之後的撥亂反正,有磨難面前的百折不撓,既充滿艱險又充滿神奇,既歷盡苦難又輝煌迭出。90多年黨的歷史,是幾代共產黨人在同一信仰凝聚下、同一信念引領下、同一追求驅動下始終不渝的奮鬥探索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幾代共產黨人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開創和發展起來的。歷史和現實一再証明,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堅持“兩個不能否定”,不僅是對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時期歷史事實的尊重和珍惜,也是對90多年來黨的整個歷史的應有的自信。

(二)正確認識和把握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是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挑戰、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現實需要

正確認識和把握改革開放前後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關系,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現實的政治問題。這個重大政治問題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嚴重政治後果。如果用不正確的觀點簡單地否定這兩個時期或者其中的任何一個時期,必然導致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否定,也必然導致對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否定。我們一定要有這樣的政治上的清醒

古人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從國內外敵對勢力這個方面分析,他們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就是要否定我們黨的重大歷史貢獻,放大我們黨在實踐探索中的失誤和挫折,把中國共產黨妖魔化,進而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他們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就是要否定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性質,誇大改革開放中出現的困難、矛盾和問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妖魔化,進而動搖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敵對勢力這兩個方面的否定,從根本上說,都是對歷史事實的背離,都是想搞亂人心,企圖瓦解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歷史依據和思想根基,進而毀掉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和廣大中國人民的福祉。“前車之覆,後車之鑒。”蘇聯解體、蘇共垮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等領袖人物,搞歷史虛無主義,把人們的思想搞亂了。因而,正確認識和把握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是一個事關黨、國家、人民前途命運的重大政治問題。在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都應該堅決捍衛黨的歷史,認真學習黨的歷史,自覺運用黨的歷史。

在如何看待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問題上,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人民內部也存在一些模糊認識。這種模糊認識雖然性質完全不同於前一種情況,但也是需要通過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來加以澄清的。如果不能了解和認識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如果不能正確對待黨所走過的彎路,就會動搖對黨的信賴,動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動搖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最終受到損害的還是黨和國家的事業,以及與這個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而,我們要堅持準確宣傳黨的歷史,教育廣大人民群眾正確認識和對待黨的歷史,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三)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奮力實現中國夢

當前,黨和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正滿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努力奮鬥。正確認識和准確把握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對於我們進一步增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性、堅定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具有重要的激勵和啟示作用。

改革開放前後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歷史告訴我們,實現中國夢,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道路。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黨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付出了艱辛努力,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認識成果。改革開放以來,黨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的征程上,我們一定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

改革開放前後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歷史又告訴我們,實現中國夢,必須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人民,培育和形成了雷鋒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富有時代特色的精神。改革開放以來,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輝煌篇章。在新的征程上,我們一定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改革開放前後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歷史還告訴我們,實現中國夢,必須廣泛凝聚中國力量。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我國實現了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偉大跨越,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在激情燃燒的建設歲月,黨和人民休戚與共、同甘共苦,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匯聚成建設社會主義的強大力量。改革開放以來,黨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在新的征程上,我們一定要牢記使命、同心同德,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用億萬人民的奮鬥和智慧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礡力量。

回顧歷史,黨和人民充滿自信;展望未來,偉大祖國前程似錦。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奮力開拓,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人民日報》(20131108 06 版)

 

 

 


1 則留言:

  1. 網路蒐到 :
    祖国是什么东西,是母亲吗?
    中共要民众把祖国比作母亲,然后又把共产党比作母亲。于是,祖国也是母亲,共 产党也是母亲。结果,就变成祖国是共产党,共产党是祖国。于是又演绎出:不爱祖 国就是不爱共产党,不爱共产党就是不爱祖国。于是,这样的祖国似乎没有了亿万百 姓,只有共产党了。


    ”祖國”這個名詞,是一個不在其國內且喪失國籍(無國籍)、亡國奴隸等沒這個國家身份的人的稱謂,在追思其原本所屬的國家而感嘆的稱呼,歷朝亡國者經歷可知。
    一個離鄉背井的人才稱”祖籍”或府上哪裡? 當地人需稱祖籍(在哪)嗎?
    一個在自己國家的人要稱祖國(在哪)嗎?

    歷史上一個稱自己是”祖國”而且是第一代的就是蘇共,毛共全盤接收沿用,所以毛共稱的”祖國”就是蘇共。 雖然蘇共已亡,土共稱其為”祖國”追思是應該的,符合現實邏輯。

    近百年中國人被土共扒頭已扒到昏頭轉向了,不知如何分辨所謂”祖國”/本國是何物?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