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08-25

不要偽陽性 但要給老百姓真相 陳聖鐘@聯合20200825

【縛雞之見】

這篇作者為「研究員」,似乎不是專業,或想要以一種平易近人的語言說明一般人的基本疑惑。

讀者讀了文章,會生氣嗎?,又不斷讓我們處於情緒性陷阱中? 

不要偽陽性 但要給老百姓真相    陳聖鐘@聯合20200825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部長苦口婆心說明為何入境者不做普篩,簡言之,因新冠肺炎的檢驗試劑在廿四萬九千五百例陰性個案中,有一萬二四七五例偽陽性。現行的居家檢疫可以避免偽陰性四處亂跑,又可避免偽陽性消耗醫療資源,所以「CP值」很高。買東西有所謂的CP值,指揮官所提的這種不太準的試劑不知是否是CP值最高的試劑,疾病管制署的網站明白昭示「防疫視同作戰」,作戰可以比照購物的思維嗎?

姑且不論試劑的精準度是否不足,不做普篩本土疫情的真相似乎永遠無法撥雲見日。雖然有偽陰、偽陽,但居家檢疫與大規模普篩同時進行並無衝突,篩檢才能知道我們真正的處境到底如何。關於這波疫情百姓心中一直有很多疑問:

台灣為何沒有社區感染?因為無症狀感染者人數偏高嗎?還是因為戴口罩?還是居家檢疫?還是從小到大施打的疫苗保護?還是小明們沒有回來?如果以上原因都有,那能不能分析出效能的排序,可供未來防疫策略國際相關機構參考。

至於台灣真的是無症狀的感染者偏高嗎?若是,是什麼原因沒有症狀?沒有症狀到底有沒有傳染力?是因為從小到大所打的疫苗形成特殊體質不怕病毒?諸如此類都是大家茶餘飯後談論的問題,不也是政府應該回答民眾的問題?

甚至,國際上對台灣的低疫情相信也是十分好奇,如果我們能明白向世人說明上述問題的答案,台灣對國際的幫助絕對遠遠勝過那薄薄的一片口罩。「偽」一向被當作負面的形容詞使用,這波疫情卻能創造「偽出國」讓大家尋開心一下,但是積非不能成是,還是勇於面對病毒傳染的真相才是安心之道吧。

 

5 則留言:

  1. 台灣真有問題,就不可能有 “報復性消費”、“報復性旅遊”;真有如此大量的聚集,早就死亡續出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的確如此。完全同意。
      因為台灣醫院沒有垮掉,所以沒有疫情
      (精確的說,是沒有「重症」疫情)

      但是,這是「直觀」。
      其他的呢?如無症狀者多少。不是「直觀」可以看出來。
      現代社會管理,需要「數據」作為基礎。

      假設有無症狀感染,但無症狀感染者會傳染,傳染給特定族群後,在特定環境條件下,會怎樣?
      這是,學界與防疫第一線,應該同時關心的。
      還是要「血清(抽樣)調查」

      (唉,不要用其他現在已經被搞亂的用語,如普篩)
      問題是,的確不急在一時「出報告」。
      台大詹長權的中間報告「記者會」,是過「急」了。
      也是因急,而壞事了。

      不是不可以有「中間報告」,而是做3000,或5000,根本還沒到中間報告的階段。

      中間報告,多的是:接受同儕審查後,接受建議、修改解讀方式或結論。
      有時,中間報告甚至於會整個修改研究途徑。
      這是中間報告的本質。
      中間報告主要對象是內部(或相關人),更不適合開記者會。
      做1/3到1/2的研究,就要中間報告,實在是很大膽。

      但,出問題的,也只是「急」(陳不住氣,或者別苗頭等)。說,有違背學術「倫理」,看起來可能有。
      以目前來看,仍無「違法」的證據出現。

      所以,跟著證據滾動式修正觀點,而不是一早就以「敵我」立場來堅持事情。
      這樣才是合理的。

      以上說明

      .

      刪除
    2. 更正最後第二段:
      ~也只是「急(詹沈不住氣,或者意在別苗頭等)

      .

      刪除
    3. 這段時間以來無論是陳時中或媒體,對所有無論是兄或詹長權的說法都有答案。就這裡前面的幾篇文字,都可以有各種角度的看法。

      可惜的是,出來回應的等於沒有。

      刪除
    4. 我跟的證據、事實去找
      發覺
      1. 當事人講不清
      2. 媒體截斷(捕風捉影、檢選)
      3. 名最或政治人物喊大喊殺,讓人情緒高昂
      4. 網軍推波助瀾散播假消息,讓人情緒高昂
      攪亂了社會

      我看幾位當事人,但有瑕疵(或判斷見仁見智),但沒有「對方」說的那樣十惡不赦
      這不是和稀泥,事實本來如此

      因此,在這間中,我們真的要更冷靜觀察
      要分清事件中各種因素
      在各因素中找對錯(或瑕疵)
      要容許任何人會有瑕疵或小錯,容許改正

      剩下才是真正犯法

      昨天我見到一位「醫師前立委」,以「如果」為前提
      實在不可取在喊打喊殺


      .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