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一則當事人講給朋友聽的傳聞:
A與B兩戰友去「進修」。
A年紀大一點,家世不錯,也在頂尖大學取得學位。B就是庶民出身。可想而知,B早起,A貪睡。
B天天早早起來做運動、整理環境,順便帶份報紙回房給A。久而久之,A習慣成自然。
一天B沒有拿報紙回房,A起床後質問B:怎麼沒有報紙?
B聽說很「幹」!
消息會傳出來,鐵定不是A。因為A孤傲,根本無所感。
*******
有某個「自稱」(雖然是謙遜),至今,還有人無視物換星移,重提這個名稱。可見得,這些人所在的團體,是如何的不尊重人,或輕忽「尊重」這件事。這團體的每個人都自覺高高在上、自比齊天大聖。
*******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那些人無論是主角或「幫忙的」,只要還在第一線,幾乎都位至三公。
因機緣沒有當上三公的,在前述人生大故事、小故事拉扯下,會對心理產生何種影響,從而補償行為?
「取」與「捨」,都透露著濃濃的心理圖像。
*******
這是很值得研究的心理課題:
無論外人看來再風光、再功成名就,只要本人感到有缺憾的,就永遠是缺憾。
任何人都一樣,會帶著這「缺憾」去見上帝。成就越大的、缺憾越大的,越是這樣。
Both A & B are Ego-centric.
回覆刪除哈哈哈
刪除權威評論者出現了
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