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在台海防衛作戰的軍事戰略角色 黃恩浩@國防策略所
The Strategic Role of Penghu in the Defense of Taiwan Paul An-HaoHuang
壹、前言
「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簡稱「澎防部」,部隊名稱為「鎮疆部隊」,1 澎防部的主要作戰任務是負責第一作戰區的作戰指揮和軍事管制,在1995-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之後,其戰略地位大幅提升,捍衛台海安全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澎防部的前身為「澎湖防守司令部」,1949年成立於馬公,由12綏靖區司令兼40軍軍部改組編成。於同年改名「澎湖防衛司令部」,隸屬東南長官公署。1950年4月改隸陸軍防衛司令部,1958年7月復改隸陸軍總部。1969年「嘉禾專案」,2 改由軍司令部兼防衛部。自1979年「崑崙專案」3 取消軍部番號,正式專設「澎湖防衛司令部」。2006年3月,因應《國防部組織法》,更銜為「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迄今。
澎防部為陸軍下轄防衛指揮部之一,是駐守於澎湖縣的陸軍部隊。澎防部招募官兵之編現比高達88%,是全國各部隊的第一名,目前該部兵力近8,000人,指揮官編階陸軍中將。從地緣戰略的角度,澎湖的戰略地位可以直接控制台灣海峽,並可扮演捍衛台灣西部地區地第一線。相較於金門馬祖離中國太近的地理位置,要發揮戰時制海與制空的能力相當有限,而澎湖的位置在台海防衛作戰中確有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作用。
因此,本文所要探索的問題是,究竟澎湖在台海防衛作戰中,其戰略角色為何?
貳、地緣戰略上為兵家必爭之要地
澎湖列島位於台灣海峽中央偏東南方,是台灣的重要離島,東隔澎湖水道與台灣嘉義相對,西與福建隔海相望。此外,其擁有許多天然良港,加上地理位置十分關鍵,可說是台灣西部海域的鎖鑰。整個列島共由大小90個島嶼組成,總面積為141.052平方公里,其中約半數島嶼無人居住,16個島嶼有軍隊駐守。由於地緣戰略位置極佳,自古以來便是兩岸之間,以及往來台灣海峽的船隻中繼站,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國際政治的角度,澎湖戰略地位亦可以說是第一島鏈防衛的最前線。近代歷史上,澎湖可謂是古戰場,歷史上共發生過四次戰役,例如:1622年「荷蘭攻澎」4、1683年「施琅征澎」、5 1883年「中法戰爭」、6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7 當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鄭成功、施琅武力進攻台灣,均選擇以澎湖為戰略跳板。
1950年代,澎湖各島居民總數大約10萬餘人,與現在差距不大(根據澎湖縣政府統計,目前當地人口為104,440人),8 當地人多靠捕魚為業,馬公港也是一天然深水良港,可停泊萬噸級軍艦。當時國軍於澎湖駐防第93師及海軍,並積極將澎湖地區要塞化,但當時駐軍規模仍不能與金馬相比。1954年12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S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9 台灣自此正式成為美國在東亞的盟國,美國的軍事與經濟援助源源不斷流入,使得台灣邁向穩定復甦。但是這並不表示中國以武力侵犯台灣的企圖因此改變,1955年1月18日,共軍華東軍區部隊首次以三軍協同作戰優勢火力,先奪取當時大陳島以北的制海權,之後拿下一江山島,同年2月國軍就在美國第七艦隊協助下,將大陳駐軍與居民全部撤離。10 此後,位居海峽中線的澎湖成為台灣本島與金馬之間的連結點,其戰略地位不可忽視。
參、台海防禦作戰的重要天然屏障
澎湖本島主要由馬公、中屯、白沙、西嶼等四座主島所組成,多屬平坦、沙灘等地形,高地離海平面約50公尺,易遭敵以海上登陸、空(機)降等方式突擊登陸。儘管該群島是由數個大小海島組成,但從軍事角度來看,適合登陸的地點卻不多。故澎防部除了在共軍可能登陸的地點部署火力之外,尚必須透過高機動性與優勢打擊的火砲兵力,迅速進入戰術位置,以游擊戰的方式牽制敵軍。符合此作戰要求者,非機械化步兵營(簡稱「機步營」)莫屬,此從歷年漢光演習、聯合反登陸作戰操演中能得到印證。
澎湖因位居台灣海峽中間偏南位置,在1995-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後,戰略地位大幅提高,11 必要時亦可以擔任金門的後勤補給的支援角色。
一、澎湖地區的兵力整建國軍於2007年4月1日推動「精進案」時,由裝甲503旅所屬裝步1營及戰車1營各連,整編為裝甲步兵營。2011年11月1日於「精粹案」後,由裝步營更銜為「機步營」。為確保澎湖地區安全,該營在澎湖地區具備相當高的機動作戰能力,以及有堅強的反空(機)降及反擊作戰能量(反特攻、反突擊、反滲透及緊急應變處置等),是澎湖地區重要防護目標應援的戰備部隊。因此,無論是定期實施戰、甲車射擊訓練,或進行反空(機)降作戰演練,都能依想定迅速前進部署,有效驗證M60A3戰車、M113甲車等武器裝備之作戰性能,進而強化機步營協同作戰能力。
目前在澎湖駐紮的軍隊也是諸外島中戰力最強者,主要包括陸軍第503裝甲旅(裝甲騎兵營、戰車營、機械化步兵營、混合砲兵營)、反甲連、陸軍兩棲偵二連、海軍陸戰隊基地警衛營、陸軍第168步兵旅改編的防空砲兵群、海軍146艦隊、空軍「天弓」飛彈連與空軍IDF中隊等。
二、澎湖地區的戰力提升嚴格來說,如果共軍對台採取飛彈攻擊,澎湖對台海的防衛作用並不大;但是共軍如果要對台採取登陸戰,勢必經過台灣海峽,在「重層嚇阻」的戰略指導下,駐守在澎湖的海鋒大隊將可以陸基型雄風二型反艦飛彈摧毀來襲共軍。
目前澎湖西嶼雷達站是海峽中線最重要的雷達站,負責整個台灣西南部海域的監測,可偵測範圍高達300公里以上(涵蓋大部分台灣海峽與部分中國東南沿岸),對於共軍可能的軍機艦活動都能事先掌握。再者,海軍若將基隆級軍艦(原紀德級軍艦)派駐在澎湖附近海域,12 因為該艦配備有標準二型(SM-2MR)長程防空飛彈系統,則足以擔負起共軍發動飛彈威脅台灣時的反飛彈的系統,以增加台灣本島的防禦時間與戰力保存。未來我國新式潛艦成軍後,若將潛艦部署在台灣本島南北方的台灣海峽附近海域,不僅可強化澎湖在台海防衛作戰的制海權,並可牽制共軍海軍跨越第一島鏈的行動。由此可見,澎湖軍力的提升可以在擊截敵軍與反登陸作戰方面發揮一定戰略效果,並可在「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整體防衛構想架構下,有效擴大台灣本島防衛的戰略縱深。
肆、火力部署可防衛整個台灣海峽
中國是否會攻台之主導權並非在我方,但是台灣在軍事戰略方面必須讓北京政府明白,對台海發動戰爭的成本將會高過利益。以下就目前澎湖的陸海空兵力部署作一簡單分析。
一、陸軍兵力陸軍在全台的M60A3-TTS巴頓戰車(Patton)約460輛,在澎湖部署的該型戰車佔約70餘輛。在澎湖的陸軍火砲裝備數量幾乎是全台的六分之一(例如:M110A2、M109A2/A5、M115、T-65、63甲式等,請參考附表),其各種火砲的部署與最大射程範圍已經涵蓋整個澎湖,甚至包括台灣海峽中部海域。此外,澎湖還有部署M113甲車、CM22迫砲車(搭載120迫砲)、CM23迫砲車(搭載81迫砲)、105榴砲、155榴砲、標槍飛彈(FGM-148 Javelin)、雙聯裝刺針飛彈(Dual Mount Stinger,
DMS)及兩棲突擊艇等17類。
值得一提的是,澎防部機步營更是第1作戰區中,唯一編制有狙擊手的單位;該單位定期至台南白河的南區聯合測考中心移地訓練,不僅具備多元作戰能量,更是第1作戰區不可或缺的防衛要角。13
二、海軍兵力就澎湖海防而言,前進部署在該地區海域的有海軍146艦隊、海巡署艦隊分署第8海巡隊與海巡署偵防分署澎湖查緝隊。就海軍146艦隊而言,主要是以成功級巡防艦為主體艦隊,其下轄226戰隊(成功、鄭和、繼光、岳飛巡防艦)與268戰隊(子儀、班超、張騫、田單巡防艦),以海軍馬公基地測天島軍港為母港,平時負責台灣海峽海域偵巡任務。該艦隊主要武器裝備有雄風2型(射程20-148公里)與雄風3型(射程150-200公里),或者有增程型(射程300-400公里)反艦飛彈,其射程幾乎可以涵蓋整個澎湖、台灣西部(台中、雲林、嘉義、台南)以及整個台灣海峽。
三、空軍兵力駐守澎湖的空軍是台海空防的第一線,在澎湖部署有「天弓」連,可操作天弓系列防空飛彈,且空軍不定期由各作戰隊輪流駐防澎湖馬公空軍基地,擔負防空警戒與各項戰演訓任務,稱為空軍「天駒部隊」。14
每年4月到9月間,由於台灣海峽天候對共軍軍機活動較為有利,為了有效遏止中國可能的軍事行動,我國軍方每年此時都會派出一個中隊的IDF經國號戰機(可掛載AIM-9P4響尾蛇飛彈與兩枚天劍2型空對空飛彈)前進部署到馬公基地,代號為「天駒任務」,15 並由空軍台南一聯隊及台中三聯隊輪流進駐,每個聯隊分別執行3個月的攔截與監控任務。這樣的進駐安排使台澎防空作戰反應時間變快,至少縮短了三分之一。
伍、澎湖的軍事戰略地位超越金馬
在2016年出版的《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現代台灣的形塑》(Accidental
State: ChiangKai-shek,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king of Taiwan)一書中,作者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林孝庭教授大量引用蔣介石日記,論述在1945到1954年間,國民黨政府、美國與韓戰之間的關係。關於「金馬撤軍」問題,書中寫道:1950年7月,蔣介石正考慮從金門及福建省沿海的其他島嶼撤軍,以鞏固台灣本島的防禦,做為向朝鮮半島戰場輸送3萬3千名兵力之準備。蔣此一想法導源於美方稍早所發表的一個聲明,指出國民黨政府所控制的中國東南沿海島嶼,包括金門與馬祖,將不在美國第七艦隊的保護範圍之內。16 雖然時任美國駐西太平洋第七艦隊指揮官柯克(Charles M. Cooke)上將全力支持台灣參加韓戰,但他強烈反對蔣介石撤出金馬。17 原本對金馬地位態度模糊的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與國務卿杜勒斯認為,金馬撤軍之舉動不僅看起來像是對中國示弱,而且會對台灣乃至當時整個自由世界產生消極的心理作用,因而傾向支持不撤。雖然蔣心中有所不服,但最後還是讓步並且同意不撤。由此可見,金馬原本並非是蔣介石的防禦重點,若非美國最後堅持且同意支援國民黨軍隊,金馬恐早已落入共軍之手(值得補充說明的是,蔣介石在1954年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後,希望大陳島與金馬都包含在協防範圍內,然而美國當時的認知是只要協防台灣與澎湖)。18
嚴格來說,隨著共軍發展快速的現代化,金門與馬祖在台海防衛作戰上的政治與心理價值逐漸超過軍事戰略價值。再者,由於地緣戰略上的限制,金馬距離中國近但遠離台灣本島,一旦共軍對金馬發動攻擊,我軍將難以防守。因此,金馬必須獨立防衛固守,在戰時牽制共軍以利本島戰力保存。換句話說,由於當前海峽中線以西,已成為中共空軍的勢力範圍,在無制海與制空優勢的情況下,倘若中共對金馬發動攻勢,金馬只能獨立進行防衛作戰。由於國軍作戰指導已調整為「濱海決勝、灘岸殲敵」,國軍主戰兵力勢必集中在本島灘岸與來犯共軍對決,離島也只能獨立固守。從不對稱作戰的觀點來看,共軍目前可能已具備奪我外島的作戰能力,對台可能採取聯合軍事威脅、封鎖作戰與優勢火力打擊等方式。但是,澎湖在台海防衛作戰中,除了可以運用前文所述的以正規兵力對抗敵軍,以及在澎湖海域布署水雷之外,亦可以同時徵用海巡快艇與民用漁船,並將其武裝化來牽制海上敵軍,加上運用箱網、漁網、蚵架、汽油桶等現有民用工具,對入侵敵軍實施海上阻絕,使其登陸行動受阻,以利我國遂行濱海作戰。觀察近幾年的漢光演習,從未演練過海空軍兵力掩護增援金馬的科目,這都在在說明一旦金馬發生戰事,國軍派海空軍應援相當有限。而這是否是受到地緣戰略的影響?是美國的影響?還是有其他戰略考量?此仍有待深入研究。然而,相較於金馬的地理位置,澎湖則有平時捍衛台海中線、戰時擴大台海防禦縱深的戰略作用,因此其軍事戰略角色實際對我國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而言相當重要。
陸、結論
隨著共軍軍事科技和武器性能的不斷提升,兩岸軍力差距懸殊,台灣的防衛戰略因此逐漸調整為「戰略收縮、力保本島」,這由目前「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積極防禦戰略指導中可以清楚了解。在此戰略思維指導下,國軍目前在澎湖駐紮的軍隊乃是諸外島中戰力最強的,澎湖在軍事戰略地位上的關鍵性早已超越金馬,其不僅是我軍外島防禦戰略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更是反制共軍登陸保衛台灣本島至關重要的一道屏障。總體來說,在台海防衛構想中,澎湖的戰略角色在台澎防衛作戰規劃中是不可切割的。在戰略上,一旦澎湖失守,此將會弱化台灣西部地區的防守部署,我軍可能將面臨無險可守的困境。這也如同清代末任台灣巡撫唐景崧所言:「夫爭台灣者,必爭澎湖,蓋以澎湖可泊兵船,以為根據。若我不能保澎湖,則台灣陷於孤立,其勢難守。」19
台灣防空與F-16V的佈署
回覆刪除https://blog.xuite.net/bobchen7/wretch/588234095
台灣對中國的防線,可以分成幾條:
1.金門、馬祖,在中國邊緣的小島,無險可守,可以偵測、干擾、有限度的攻擊中國東南沿岸。
2.澎湖、台中、新竹、台北。這條防線是台灣海峽中線以東的第一線,將會承受第一波中國的海空攻擊。澎湖可以當嘉義、台南、高雄的前哨,由後者提供防空制海的掩護。台北、新竹、台中則是台灣北部的主要防線,掩護東部基地的戰力保存。
3.基隆、嘉義、台南、高雄,距離中國200公里以上的防線,會被中國導彈直擊,但有空間作出反擊,並且持續一定時間作戰。
4.蘇澳、花蓮、台東,離中國300公里以上,台灣最重要的防線,有中央山脈掩護,東往太平洋,北制宮古海峽,南向巴士海峽,在中國遠洋艦隊成軍後,是台灣最重要的賈布羅基地,非得守住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