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縛雞之見】
少來了~~
就是巨大卻屬於少數人專擅的的經濟利益
假借神之名,大賺人的錢
不可抗力,不是現成的除外條款?
政策改變,不是現成的除外條款?
忒,鱸鰻還把老爸搬出來,當爸寶哭
新冠肺炎疫情當前,被外界視為全球三大宗教盛事之一,也是台灣最重要節慶「媽祖遶境」到底辦不辦?地方人士不諱言,這是牽涉數十億元的宗教盛事,是面子、也是裡子的抉擇。
大甲媽祖遶境是國內民俗慶典中,「時間最長」(十天)、「參與人數最多」(多則五十多萬信眾及沿途遊客)、「涵蓋區域最廣」(跨越四縣市,廿一個鄉鎮市區),短時間創造出來的瞬間經濟收益,保守估計都是十幾億元起跳。
據指出,媽祖遶境幾個主要收益:香油錢、信徒奉獻的金牌、冠名權、各宮廟的回饋。商業腦筋動得快的大甲鎮瀾宮,將各方贊助的物資,轉化成商業模式的冠名權,從信眾身上穿、戴,再到食、衣、住、行等,「你想得到的,都有廠商贊助」,就連陣頭、鑼鼓陣搶破頭來參一咖,信用卡、外國車商更是趨之若鶩。
一場媽祖遶境為各地宮廟帶來超過十萬以上的信眾,這些宮廟理當回敬給包括大甲鎮瀾宮等主辦方,也是一筆可觀,卻難為外界窺知的收入。大甲鎮瀾宮遶境帶動周邊商機,甚至形成一個利益共享圈。
不過,香火、信眾不如人,或排斥商業化、習慣保有傳統的中小型宮廟,情況正好相反。一些北部宮廟出錢出力,頂多收個報名費,廟方還打個八折,另外要租車、做衣服等,少說幾百萬元跑不掉。廟方人士說,如果不辦,這一條錢就省下來。
知情人士表示,一場幾十萬人參與,猶如嘉年華的媽祖遶境,高知名度連外國媒體也來採訪,蘊含龐大商機的商業競賽,誰都想來沾光,「冠名至少都要在半年前談定」,甚至錢已入袋,現在要是不辦,贊助權利金的合約問題怎麼處理?
疫情當前,政府與民間怎取得共識,與其擲笅問神,不如當事人坐下來好好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