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07-18

比起天才,這個世界需要更多勇者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比起天才,這個世界需要更多勇者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Peter Thiel PayPal 的共同創辦人,假如你看過 HBO 熱門美劇《矽谷》,裡頭的 Peter Gregory就是以他為原型。他的新書《從零到一》(Zero To One)是一本人人都讀得懂的創業經典,幾乎每句話都可以當成一條quote,網路有人說它可能是最好的商業書。這場華頓商學院的演講,由華頓教授兼暢銷書《Give and Take》作者Adam Grant 主持,Peter ThielAdam Grant對談,真是高手過招,處處機鋒。


Part 1
Peter Thiel首先介紹了他思考的方向,也是Zero To One這本書的重點:
大部分的商業書對尋找機會是沒有用的,他們大多包含以下兩點:一、分享過去的成功經驗,二、將成功公式化。但所有的成功都在特定的時空下達成,因此過去的經驗與公式,在現在的時空可能無法達到一樣的效果,若按照這些書提供的資訊尋找機會,可能會進入死胡同。我理想的書籍必須探討一個重要的問題:「你知道什麼重要的真相,是很少人同意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三種可能:
一、謎(Mystery):從來沒有人知道的無解議題。
二、慣例常識(Convention):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三、秘密(Secret):幾乎沒有人知道、非常難理解,但循着線索也可能解開。

Mystery沒有人知道,因此無解;常識Convention 大家都知道了,所以無法由此獲得優勢。只有非常困難的事情Secret,才有可能透過努力達成。知道非常困難還要去解決,就需要極大的勇氣,比起天才,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勇者--"Courage is in shorter supply than genius."


Part 2
主持人不斷看著手上的iPad,因為所有的問題不是透過現場聽眾舉手發問,而必須在Twitter上用#whartonauthors標簽提出。
「如果時光倒流,那些事情你會改變做法?」
「如果可以,我一定會更用力的想,想為什麼我要做我做的每件事情。」
「許多人認為我們應該要把每一天都當成人生的最後一天,這樣才會珍惜並活在當下;但我認為完全相反,我們應該要活得像是人生永遠不會終止,這樣我們才會作出長遠的規劃。」

「你犯過最大的錯誤是什麼?」
「沒有投資Facebook B輪募資。當時Facebook內部每天面對一樣的挑戰,工作環境一樣,工作節奏一樣,很容易陷入『根本沒有什麼變化』的錯覺,而當時A輪到B輪只有9個月的時間,公司投資後估值就增加了19倍到9800萬美金,所以當Mark Zuckerberg來募款時,我當時決定不投資。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還好我C輪募資又彌補回來了,因為我理解到臉書在做一件無可取代的獨占事業。

Peter Thiel 的一天是什麼樣子呢?」
「我並沒有一個特別嚴謹規律的生活,大部份的時間在跟一些很有趣的企業家談話。」
「先進者(First mover) 還是後進者(Last mover) 有優勢?」
矽谷充滿了晚來一步卻做得更好的人
Google並非第一個搜尋引擎,但是他們卻是最早用頁面排名呈現的人,讓搜尋品質大幅提升。
早在facebook 成立七年前,Reid Hoffman (facebook的早期投資者之一)就成立SocialNet 做社群,但因為使用者皆用假身份登入,導致社群效果低落,最終失敗收場。」

「請問你給商學院畢業的學生什麼生涯建議呢?」
「我沒有讀過商學院,所以很難給予正確的建議,但是各位一定要小心幾個陷阱:
1. 流行用字(buzzword):現在流行的社會企業就是一個被過度討論的潮流。
2. 管理顧問公司:管理顧問公司多是由一群沒有經驗的人來告訴公司應該怎麼做,不切實際,就像許多教授創業一樣,缺乏實際經驗的人卻裝做很懂很行,通常是一場悲劇。」

Adam Grant 輕鬆接招:「很有趣,如果我告訴你哈佛大學研究報告指出,教授開的公司績效超過一般公司平均值的50%呢?」(全場大笑鼓掌)
...我想我只能說,我不會否認這種研究報告存在的可能性...。」
(暗指研究報告與事實是兩回事,全場再度大笑)

Part 3
矽谷頂尖創業家與投資者在科技創業圈受到幾近神話般的回響,許多學生臉上掛著滿足的微笑走出演講廳,心中深深感覺能夠親臨Peter Thiel Adam Grant過招感到十分幸運。此時門口聚集一群華頓學生,大肆批判剛才的演講。

「這個人完全不會回答問題,每個回答都是可預期的陳腔濫調...
「我不知道這種演講內容為什麼還有人在寫筆記?只因為他是名人吧?」
「綠能產業因為是眾人皆知紅海產業所以沒有機會?我看這位先生根本不了解綠能產業市場...。」

「批判」、「獨立思考」、「不要聽學校教育與暢銷書的宣導,你會變得跟大眾一樣平凡」...等等,
面對這些Peter Thiel提倡的思考邏輯,似乎不認真、不認同的態度,才是一種真正認真認同的表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