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智庫麥當諾-勞雷爾研究院(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5月2日刊出渥太華大學史國良(Scott
Simon)教授專文,題為:「承認臺灣之有效政治獨立」(Recognizing
the Effective Political Independence of Taiwan),主要論述如下:
加拿大前外長馬丁(Paul Martin,
Sr.)在1966年班夫世界事務論壇(Conference on
World Affairs)以「加拿大與太平洋」(Canada
and the Pacific)為題發表演講,提及加方準備接受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勝利之現實,惟亦認為「臺灣之有效政治獨立亦是一個政治現實」(We consider, however, that the effective political independence of Taiwan
is a political reality too.)。
加拿大內閣於1969年指示其談判代表「做出任何承諾時,應避免加國未來在情況容許時,承認臺灣為獨立國家之可能性遭到剝奪」,並提及加拿大傾向與臺灣維持實質關係。
加拿大與中國雖在1970年建交公報中提及「中國政府重申臺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之一部分」,惟亦載明渥太華政府僅「注及」(take notes of)中國政府此一立場。加國前外長兼建交主談人夏普(Mitchell Sharp)在國會中闡明,此意謂加拿大對於中國的對臺立場,「既不挑戰亦不背書」。
加國外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4月9日在參議院表明:「加拿大在其『一中』政策下持續與臺灣維持堅實及不斷增長之民間關係,並基於共享價值堅決致力於擴大此一關係。」她並表達支持臺灣參與WHA之立場。
加、中於1969年進行建交談判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擁有臺灣主權,但其實並未統治臺灣。此乃為何中方光要求加拿大承認(recognize)對臺主權,卻不需要渥太華承認中國擁有山東。當時仍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的中華民國亦聲稱代表全中國,並堅持各界予以承認。但此一說法在政治上越來越站不住腳,原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已統治大陸20年。
面對兩個各自宣稱是中國合法代表的國家,當時從來沒人徵詢過1,350萬臺灣人民,他們是否願意加入任一方。
加拿大係舊金山對日和約之簽署國,瞭解日本政府僅放棄臺灣而未定其歸屬,部分在加拿大流亡之臺灣人則主張臺灣自決,支持臺灣脫離中華民國獨立。
加拿大談判代表瞭解前述敏感議題,為達成建交目的,遂堅持在聯合公報中措辭含糊,暫時擱置爭議,同時避免承諾,爰中國之「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聲稱臺灣為中國之一部分,而加國之「一中」政策則意謂加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維持外交關係,然對中國之對臺主張則保持中立。由於兩國皆使用「一中」一詞,加拿大民眾容易對北京及渥太華之「一中」政策產生混淆。
自1969年以來,世界已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軍事強國,未來將能在其管轄範圍外執行其主張。今年1月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稱不排除對臺採取軍事手段。3月31日時,中國為測試臺灣自我防衛意志,派遣2架軍機踰越臺海中線,係1999年以來首見。
臺灣已發展為全面民主國家,並放棄對中國大陸之領土主張。1969年之挑戰為如何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國際社會,與臺灣雙雙成為民主國家,並以和平方式達成協議。然中國並未如臺灣實施民主化,爰2019年之挑戰為如何阻止中國軍事侵略。
臺灣已成為加拿大全球第11大貿易夥伴及亞洲第5大貿易夥伴,有20多萬臺灣人在加國定居,臺灣亦有6萬加拿大人,使臺灣成為全球最多加拿大僑民定居的地區之一。加拿大駐臺貿易辦事處亦為北美地區以外,加拿大第5大護照核發地,每年各有10萬人往返臺加兩地。兩國在科技、人權、原住民合作、教育及青年交流,以及其他多邊場域合作。臺積電為全球最大半導體製造商,全球市占率高達55.9%。對加國利益而言,在於防止對臺戰爭或臺灣遭到兼併,導致大規模難民危機而威脅加國經濟。
加國須意識到中國崛起之危險,並找出阻止臺海侵略之方法。倘加國仍採「既不挑戰亦不背書」立場應對中國,則可能因不挑戰中國對臺立場而導致軍事侵略之增加,此舉無法使中國更加良善。倘中國對臺軍事侵略及其他壓力持續增高,加國必須提醒中國,渥太華並未為其虛假主張背書。
Bravo!
回覆刪除這就是賴陣營應該可以發揮的話題啦!
加拿大不需要北京,北京有求加拿大
回覆刪除TW Democracy志工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