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It is one of serial moves to upgrade the Taiwan-U.S. relations.
It is about time to do so after 1979.
台美推動北協更名 擬納入台灣 美國在台協會對口單位 白手套功能日益弱化 40年舊名可望走入歷史 聯合20190519
今年是台灣關係法立法四十周年,當年因應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而設置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CNAA,簡稱北協)」也可望走入歷史。據了解,台美雙方正積極推動北協的更名,希望協調出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新名稱,而新名稱可望加入「台灣」元素,讓這個美國在台協會的對口單位更「名實相符」。
據透露,外交部長吳釗燮與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已針對北協更名一事多次交換意見,台美雙方也各自提出新名稱的建議清單,我方原本提出的其中一個建議名稱包含「關係(relations)」一詞,但美方有所顧慮,因此雙方持續溝通中。不過,雙方對北協新名稱有交集的部分,則是會將「台灣」納入其中。
美國前總統卡特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宣布將與我斷交,隔年一月與中共建交,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成立AIT、我行政院則通過設置北協,作為雙方在非官方架構下的對口機構。對於北協的名稱,曾任駐美代表、外交部長的程建人表示,當時美方擔心與中國大陸建交一事橫生枝節,因此對於我方提出任何具有中國意義的名稱一概反對,而CCNAA這個名稱,台北也是在沒有太多選擇的情況下,接受美國國務院官員的建議。
一九九四年九月柯林頓政府完成對台政策檢討,其中將我駐華府的北協駐美辦事處改名為「台北駐美國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簡稱駐美代表處,但位於台北的北協總部名稱至今未變。
資深外交官員表示,北協在當年AIT一切「按規矩來」的時期,的確扮演雙方聯繫的主要管道,但隨著美台關係逐漸好轉,AIT官員已直接和我外交部官員打交道,不再透過北協這個白手套,因此北協的功能日益弱化,僅存象徵性的意義,目前主要以處理行政庶務為主,對美政務多由外交部負責。
駐美代表處前官員、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表示,如果一九九四年一併更改北協的名稱,相信並不會引起兩岸的危機,如今推動北協的更名,如果不考慮選舉操作、不考慮美國打台灣牌,單純就過去四十年台美在無邦交情況下維繫有成就的關係,把北協正式送入歷史,以更能凸顯能見度的名稱,相信能受到台灣人民廣泛歡迎,但不代表台美關係有重大本質變化,畢竟雙方還是非官方關係。
可能應該是想太多;曾經甚囂塵上的停用佔地價值數兆的台北松山機場,似乎已經無疾而終,不再提起了;原因不明。
回覆刪除怎會想太多?剛好而已。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