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11-16

文明演化脈絡下的同性婚姻

同性婚姻議題,柯文哲講的直接:我雖然不習慣,但關我什麼事?

稍嫌粗魯了!但這是柯文哲style

世界,不是只有生理的兩性分別而已。真實世界,至少有生理男、生理女、生理男心理女、生理女心理男,還有不分性別的分別。
以前讀過:東南亞社會傳統,就有五種,甚至七種以上的性別分法。他們習以為常,我卻嚇一跳。

我的理解是:社會與文明的進步,就是以制度先照顧最多數的人,然後漸次擴大範圍。
以統計來比擬:在常態分布中,一個標準差範圍佔為全部數值之68%;兩個標準差之內合起來為95%;三個標準差內的比率合起來為99.7%
意思是,先照顧「一個標準差」的人口的權益,再進步到「兩個標準差」的人口,最後進步到「三個標準差」。最後,讓所有人都享受一樣的權利,並盡相同的義務。
這是文明的進步軌跡。

不是嗎?
過去只有貴族有投票權,後來進步一點,讓有錢人有投票權,再變成成年男子,最後是所以成年男女都有投票權。
這就是文明的演化軌跡。

至於:
1.  給「外人」繼承了財產:在現行法律下,沒結婚之前,伴侶就是外人,法律上不會出現繼承問題。結了婚,就是「家人」,繼承本是天經地義。傳統婚姻,也是如此,同性婚姻亦無不同。

2.  無法傳宗接代:即便傳統婚姻,也有如工作繁忙、經濟、病理、生理等很多原因無法生育。他們如何處理,同性婚姻就照樣處理。

3.  性別認同錯亂:意思是傳統婚姻下的子女,必然是性別認同「正常」?這是事實嗎?多的時候,環境賀爾蒙會造成「性別認同」混亂。

4.  亂交:現在的小三哪來?小王又哪裡來?

5.  同性性傾向,只是與一般人不同而已,只是少數而已。處於多數立場的人,有什麼理由歧視少數人,而說不能夠享有與自己一樣的權利、盡相同的義務?原來,教會與寺廟,默默的在檢別信徒?莫非眾生平等、上帝博愛,只是宗教師招攬信徒,而不是實踐用的?

2 則留言:

  1. 轉貼黑大討論:
    整個東亞自同性議題是守舊保守的,台灣相對於同文圈的鄰國在這議題是有機會跟西方世界接軌的。

    同性議題著重的應該是對人權的尊重與承認人類心理的複雜度並給予最大的包容,這是西方文明為何給予同性戀合法最大的原因。

    因為缺了這種多元包容,人類社會最終趨於一體,有可能走向極端,進而滅亡,單偏偏東亞社會文化偏好的就是單一性,甚至最後演變成排他性。

    東南亞的傳統性別觀一開始我也大開眼界,這一點在人類心靈上他們確實是最細膩與成熟的,佛教最終不也不強調性別。

    一個地球兩個世界,對同性戀的態度剛好顯示基督教文明與非基督教文明兩個差異。

    很諷刺的,基督教國家並不反同性戀,只有國內的基督徒才會拿著聖經指責指責別人同性戀。

    道德與否不是焦點,重點是對人類複雜性給予最大的尊重與包容,這才是文明。

    也因此對同性戀的態度正好顯示出社會對異己包容的成熟度,而恰巧又顯示出國家的成熟度。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佛教不僅不強調性別實際上是敵視家庭的,認為家庭是阻礙解脫的最大包袱「愛」的源頭。

      明治維新時,討論過佛教與家庭的關係。最後認為會造成人類(數量上)的滅亡,從而同意僧人可以組家庭。
      變成我們看到的那樣。

      一個疑問是:作為心靈導師的宗教師,假使不能經歷家庭,缺乏多方關照能力,如何幫信徒解惑家庭事務?
      結果,只能照「古本」宣科,而不知所云了!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