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The author’s comment
is simple and clear. Unless factor other
than economic, otherwise, there is no reason to see any dramatic reverse or drop. Yet…
作者的觀察,很淺顯易懂。除非經濟意外因素介入,否則沒有壞的理由。
看中央銀行家在洩密 自由 20181010
中央銀行家一再強調,央行的貨幣政策會隨經濟狀況調整,且政策效果有時間落差,因此,在經濟有過熱疑慮時,就先趨緊縮,而若走向寬鬆,通常是在景氣逆流來襲前預作準備。近幾週各國央行的政策變動,反映出最近幾個月貿易大戰的可能結果,未來的輸贏,中央銀行家們已先給出答案。
美中貿易戰熱打,但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九月底未改變其升息步調,再度上調政策利率一碼到二%至二.二五%的區間,理由是經濟持續擴張、就業市場依然強勁;上週中國人行則調降部分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率,釋放資金七千五百億人民幣,寬鬆目的是為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在一降一升間,場面話雖都是經濟穩健,但相反的決策,透露了悲歡兩種不同預期。
美國八月貿易赤字仍然上揚、大豆出口減量,而反應較快的金融市場表現,則遠優於中國,雙方勝負爭論都有著墨空間,不過,經濟表現終必成為衝量經濟戰的最後刻度,並非喧囂的叫罵聲就能掩蓋。美、中央行對各自景氣的走向看法不同,至少反映了對陣的信心。
大型戰爭的不同戰場,有心理戰與宣傳戰穿梭其間,錯誤解讀事實也是其中之一。歐洲央行出版的最近一期「經濟公報」(Economic Bulletin),有一篇文章探討貿易保護主義升高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以美國對所有國家的全部進口產品都增加十%的關稅,且其他國家也均採報復手段,對美國增課十%的進口關稅為情境,模擬分析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對美、中及全球經濟的衝擊。
該文還有幾個假設,包括貿易爭端持續二年,且關稅增加後提高的稅收被用來降低財政赤字,而非刺激需求等。透過這些設定的情境及假設,經由模型模擬,該文得出貿易緊張關係升高後,第一年的美國經濟成長率將掉二個百分點,但對中國卻有正面效果。美國會因出口減少及信心下降,而衝擊經濟成長;而中國輸往美國商品雖然減少,但可從其他報復美國的國家,取得美國出口降低的部分市場。
然而,現實的發展,並未朝向全球貿易大戰的方向邁進,貿易緊張關係雖然升級,但僅限於美、中之間的衝突,美國已陸續與其他國家達成協議。美國並未對全球一致新增十%的關稅,而是與中國捉對廝殺,因此,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被他國取代的程度,影響更重於中國在第三國奪取美國商品市場的能力。
貿易戰的結果與「替代性」息息相關,國產與進口產品的替代,以及各國進口產品間的可替代性,均影響輸贏的機會;應變能力又決定了取代的可能性,這是捲入第三國的另一場戰爭的起點。經濟公報的文章只是一個假設的論證,頂多警告川普不要與全球為敵,歐洲央行並未認為美中貿易戰的失敗者將是美國。
政策利率往上或往下均有理由,台灣央行已連續九季維持政策利率不動,原因又何在?非經濟性猜測可能會有兩個理由,一是滿意當前的經濟情勢及未來的可能發展,另外一個就是對改變經濟現狀無能為力。股市依然在萬點以上,假設央行認為經濟發展處於均衡狀態,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也表示有信心守住股市萬點,那麼國安基金不排除提前召開委員會議,適時採行必要措施的聲明,似乎顯得多事。
信心確實會影響經濟發展,但「動物本能」能嗅出風險;官員的洩密,有時不必說出來,而是做出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