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10-10

中國奧步避美關稅 貨品改編碼、洗產地….自由20181010


Comment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levies significant custom duties on goods imported from China.  In order to escape that punishment, China manufacturers are forging HTS, the Harmonized Tariff Schedule code.

 Though the forgings happen from time to time; however, it is the strictly forbidden behavior in the most sensitive time now. 

The forging of Chinese manufacturers, will certainly be in large scale, which will definitely become a solid proof that China is undermine the world trade order as usual.

Let’s see what may happen next.

中國奧步避美關稅 貨品改編碼、洗產地….自由20181010
美中貿易戰不斷升級,高額關稅涵蓋的中國製造產品越來越廣,中國出口商為鑽漏洞避關稅,小動作頻頻。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出口商除了繞道從別的國家出口外,也更改商品分類編碼(HTS)企圖蒙混過關。

華爾街日報報導,每件進口到美國的商品都有一個十位數海關商品編碼,共有一萬八九二七個,HTS是連接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識別各類商品的通用代碼;但有中國出口商藉由變造編碼、塗掉中國標記,來騙過美國海關,削弱美國提高關稅保護國內企業的措施

專家分析,以往避稅方式是將貨品先送往第三國,再轉運到真正要銷售的國家(洗產地),近來更換編碼和貨物轉運兩種避稅手段卻同時出現;雖然前者被查獲數據不多,但從美國海關對中國進口「可疑出口分類」產品的裁定數量暴增,可看出這情況越來越多。七月份「可疑出口分類」產品達一四六件,幾乎是半年前的三倍。

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USCBP)執行助理專員Brenda Smith表示:「過去反傾銷調查指令發布後,因稅率都會大幅提高,就會有進口商將腦筋動到變造分類編碼上。」

經常受理「可疑出口分類」的律師Timothy Brightbill說,川普三月下令對鋼鐵徵收二十五%關稅後,中國鋼板就開始將進口編碼改為渦輪機部件;今年前六個月,鋼板進口量下降十一%,渦輪機分類「發電機組」進口量卻猛增一二一%。

在中國,出口商在阿里巴巴商友圈等網路論壇交換關稅代碼訊息。

多繞道東南亞輸美 改編碼不易查獲
部分東南亞國家因透過幫中企逃稅,逐漸成為活躍的貿易核心區域,從越南、馬來西亞到新加坡,許多航運樞紐都將中國視為最大貿易夥伴,協助中國出口商繞道輸美。

在馬來西亞,貿易商將規避關稅做法稱為「調換BL」,意思是調換提單(bill of lading),以掩蓋貨物的原產地和關稅編碼;由於貨物眾多,官方查緝不易,馬來西亞皇家海關總署副署長Paddy Halim說:「為了揪出少數人,而妨礙九十九%的人,這是干擾貿易、行不通的。」

美國官員估計,每年因為有心人士逃避關稅,美國關稅收入至少損失五.五億美元;在海關實際開箱檢查的進口商品不到五%,更換編碼案件難以發現


12 則留言:

  1. 提單、原產地證明、貨幣,那樣不能造假?頭腦簡單的洋人,如何能與心思複雜的中國人對抗?

    這就是中國人深層的心理狀態啊;有著中華文化薰陶的台灣人早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了。活該。

    回覆刪除
  2. 邪惡就在自以為聰明的縫隙中產生...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等泛泛之輩久未見面的朋友見面,有一句未經調研的問候語是 “有沒有賺到錢”。一切思考從此開始。

      刪除
    2. 也沒那樣嚴重啦
      關西人是
      儲かりまっか?

      刪除
    3. 真是的,老是吐槽自己,實在抱歉! 有親友跟我說,你不愛錢,所以不會有錢。說的也是。於是學書不成,學劍也不成,的確應該檢討,學學關西人。

      刪除
    4. 此話是寫給美國人看的...

      刪除
  3. ( 心思複雜x -〉精明 )

    以前台灣被稱做 海盜王國,後來這些海盜回歸 海盜元祖的本家-中國。
    **

    大約30年前吧;已經有了大量日漸興盛個體戶的中國尚未開放。於是有不世出的台灣商人,買了兩艘舊船,在台灣備辦大量的百貨商品,開往漁船羼集的福建外海。這就是當時報紙爭相報導的 海上百貨公司。塵封百年的這些中國漁民當然沒有外幣,因此用以交換的就是銀幣。銀幣少量固然等同古董,然而交易量實在太大,實用性相對很小,因此這位不世出的商人能做的就是將之溶化,再以銀的市場價售出,換取貨幣。貨輪出基隆港,航向福建外海,無所靠岸,因此進港證明就來自香港。當然是偽造。很可惜,太多稀有的銀幣就這樣消失了。

    大約40年前,有一陣子台灣大量鎳合金(!?)製造的一元硬幣消失了。這件事好像沒被查出來。其實是有銀樓拿去當成白金,製造首飾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錯,「有一陣子台灣大量鎳合金(!?)製造的一元硬幣消失了」
      似乎是銀價漲,所以硬幣成色虧
      因為是輔幣,大概不算損毀國幣吧?

      但,卻是內部人才會感受到的套利空間

      刪除
    2. 90年代補習班老師有說過,舊版伍圓硬幣的鎳材料已經值十塊錢了。
      壹元的大小與現今十元接近,大約可以想像那個情況。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