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曾經,許多人真的在情緒上為了無法戰勝國民黨政府,而歡迎中國政府來。
但是一個國府有兩個身份,先是一個「佔領當局」,後加上一個「流亡政府」。形成佔領與流亡的雙生架構
從佔領法而言,由蔣介石在台灣組成的國府,就是合法佔領政府。也就是在凱達格蘭大道西側那棟建築物的主人,是這當局的代表人,只是他從非民選演變為民選。
因為代表人是民選,所以當局合法性已經逐漸從盟軍授權,「加入台灣住民同意」的成分。
而這個當局高唱所謂代表中國,則完全是幻象。
文章有意思的提問是:「交由兩岸政府自行談判解決,美國位置何在?」
的確如此,從佔領法角度看,雖然「加入台灣住民同意的成分」,但整體架構仍舊未改變:台灣仍然是等待決定的領土。
決定的主詞是「一個集體」UN—美國發言權最大,台灣住民小一點也遑不多讓,還要加上英、加、紐、澳、印,還有中。
決定的主詞是「一個集體」UN—美國發言權最大,台灣住民小一點也遑不多讓,還要加上英、加、紐、澳、印,還有中。
「尼克森總統親自出馬迅速滅火。」滅的是「由兩岸決定領土地位」的作法與主張。
尼克森是明白人!
從台灣政治發展看「實獨」與「虛獨」….. 陳儀深20180723
最近讀到一本即將口試的博士論文,研究在日台獨運動――以《台灣青年》為中心(1960-1979),其中有關台灣民族論、台灣人內涵的演變以及國民黨政府的打擊策略,已有前人寫過在此不論,但是它以1971年聯合國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作為觀察點、作為斷限,發現這一群年輕的台獨運動者,竟以社論的方式(1971年10月號)一方面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一方面「反對聯合國驅逐國府」。
他們這一群人在1960年代基於戰後台灣地位未定論,否定國民黨政府統治台灣的合法性,照這邏輯應該在季辛吉訪中、聯合國準備接納中共的時候,趁機打擊國府、趁機宣揚台灣獨立?但是沒有,因為他們認為國府的困境也將是台灣的危險,驅逐國府也等於「忽視台灣一千四百萬人的權利」。換句話說,他們基於台灣安全的理由,希望台灣(中華民國)作為一個普通會員國、繼續留在聯合國。這篇論文發現,《台灣青年》從1971年中華民國政府失去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以後,從現實面修正了國家論述,「承認國府」。原來,比民進黨的1999年決議文早了28年,就有這種從現實出發的台獨論述。
筆者曾經根據外交部檔案寫過一篇相關的論文,指出1971年4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瑞(Charles Bray)拋出震撼彈,一方面說台、澎主權懸而未決(unsettled question),一方面說此一問題應由ROC與PRC「和平談判解決」,筆者認為美國選在這個節骨眼去揭開「台灣地位未定論」,其實是在提醒台灣問題不是中國問題,是在為雙重代表權案拉出空間,可惜當時的ROC政府猶豫不決、錯失留在聯合國的機會。不過布瑞所謂交由兩岸政府自行談判解決,美國位置何在?台灣會不會成為刀俎魚肉?確實是布瑞的失言,好在尼克森總統親自出馬迅速滅火。
關於台獨論述,個人認為有已經獨立說、尚未獨立說兩類,民進黨接受了陳隆志教授的「有效自決、演進獨立」論屬於前者,九0年代的民主化伴隨著政黨轉型,國民黨和民進黨一起趨向中間路線,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和李登輝的兩國論是為明證(後來連、馬的倒退是另一回事)。儘管台灣的國家正常化還需制憲正名,但不能無視於―現實而言―確保民進黨執政是走向獨立的必要條件,今日某些獨派朋友以「尚未獨立說」為唯一判準,隨便區分華獨台獨,執己非他,甚至操切辱罵民選總統,恐怕淪為「虛獨」而不自知。
為了無法戰勝國民黨政府,而歡迎中國政府來。
回覆刪除--------------
這個就是台灣人心理最深層面的邏輯 , 也是自己一再被統治的原因...
強國奴/清國奴 很多很多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