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一方面,降低污染與排放
一方面,費率超高,表示有冤大頭在中。
「美國陸上風力發電行之有年,但離岸風力發電還只在初始階段。美國首座離岸風力發電廠在今年1月正式啟用,位在羅德島州的Block Island電廠造價3億美元,可供應30百萬瓦(MW)電力。電力成本為每千瓦小時24.4美分(約7元NTD),歐洲離岸風力發電廠的成本每千瓦小時不到10美分(約3元NTD)。」--中時20170723
台灣每度6元以上的高躉購費率,等於發一賺一。那就發吧!
「環評」變成關鍵?想想葉世文,又來了~~
費率高太搶手 離岸風電申請量達政府目標3倍 聯合20170314
小英政府為發展再生能源,喊出離岸風力發電要在2025年前裝置容量達到3GW。雖然離岸風電目前在國內成功案例不多,但每度6元以上的高躉購費率,吸引國內外廠商搶商機。經濟部公布申請現況,民間申請裝置容量高達10.2GW,比政府目標還高出3倍以上。
經濟部能源局長林全能今天表示,「如果年底前環評能夠通過一半案子,那麼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就有5GW,未來離岸風電一定能夠達標」。
能源局官員表示,「現在就是各家廠商紛紛圈地」,但最後能否成功,還要看環評能否通過。環評通過後,廠商還有海岸管理法、漁業補償回饋等工作,並不容易。
一家離岸風電業者表示,民間申請量與國家目標實在是「差太多了」,不可能全部都通過環評。這也代表,離岸風電雖然過去成功經驗較少,但是高費率與穩定報酬率都相當吸引人。
能源局公布離岸風力發電風場申請現況,共20件申請案,申請18處潛力風場。申請的國內企業包括台電、上緯、福海、亞泥、中鋼等,如台電在彰濱外海規劃設置0.8GW,是風機裝置容量最大的單一風場,屆時將超過160隻風機佇立在海中。
國外離岸風電廠商如英華威、丹麥丹能風力、加拿大NPI等也不缺席。丹麥丹能風力公司一口氣申請四個風場,裝置容量達2.4G。加拿大NPI與新加坡玉山能源合組的海龍也申請兩處風場,英華威也申請了多處風場。
不過,民間申請裝置容量超過政府目標3倍以上,未來經濟部該如何抉擇?林全能表示,申請廠商需要在今年底前通過環評,否則能源局就會將風場收回來推動區塊開發,「希望廠商快點開始動起來」。
能源局表示,先通過(環評)先贏,如果是廠商重複申請同一風場,先通過環評的廠商可以取得風場開發優先權,進行後續籌備創設登記備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