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06-07

全機器人生產,還有隱藏性與衍生性問題

Comment
郭董~~
2011年說:2014年百萬機器人大軍。
2015年說:2018 年要讓機器人取代人工達 7 成。
2017年承認:只有5萬機器人大軍
工序與大數據之外,可能還有其他問題。
唐納總統??



郭台銘:機器人全面取代3K工作須花30    工商時報20170606
 鴻海百萬機器人大軍一度在中國大陸掀起議論,不少人抨擊鴻海要用機器取代人力,恐造成中國大陸大失業,但快6年過去,郭董承認百萬機器人大軍成軍的時機還未到,現鴻海只有5座關燈工廠和6萬機器人大軍

 郭台銘指出,目前鴻海集團擁有的5座關燈工廠,是真的關燈,連他自己要進去巡視,都得要拿手電筒照明。在關燈工廠中,所有機器在進行訊息交換和處理都是靠中控室來監控,包括三次元檢測、自動判別刀具壽命、到刀具自動更換,全都是透過監控與分析系統來的運作,一旦發生問題,雲端監控系統就會從遠端進行指揮,即時進行調校維修,快速排除障礙,以確保生產順暢,這也是為何鴻海每小時可以有數百萬計的手機產出的原因。

 郭台銘直言,並非所有的手機都在關燈工廠中生產,因為有近一半以上的作業,還需要靠人工來完成,原因出在很多加工的工序是機器人的智慧達不到的,如鎖螺絲和抓取的動作,機器人就沒有真人來得靈活。此外,目前大數據的數量,也還不足以支撐全面的無人化生產。據此,郭台銘推估,要透過機器人實現大量組裝生產,可能還需要510年的時間。若要全面取代辛苦、污穢、危險等3K工作,就必須花30

 不過,談及大數據引爆智慧生產商機,郭台銘倒是很肯定。他指出,過去是產品開發出來,再做市場調查,跟進預測有多少量,做計畫生產,但現有了大數據,不但可以提前告訴廠商產品可以賣多少,甚至連客戶需要的是什麼顏色或是什麼款式,可以提供。經由大數據,過去的預測生產、計畫生產,已扭轉為模擬訂單生產,甚至進入接單式生產,連帶整體供應鏈也跟進翻轉,從以前的製造導向,真正走向消費者導向。

 大數據不但為消費端帶來革命,就連製造端也起了大變革,郭台銘指出,大數據可以為製造生產帶來品質的一致性,透過感測元件和影像海量大數據的蒐集,在製造時可以透過比對、尺寸和公差的修訂,現行鴻海的良率已從以往的95%、96%,進步到99.9%。但他強調,做到99.9%還不夠,鴻海最終還是希望可以做到100%。


郭董有點強!    TechOrange 20150622
由於勞動力成本攀升,鴻海在十年前投入自動化機器人研發生產, 2011 年郭台銘發下豪語: 三年內打造 100 萬機器人大軍;今年五月也喊出未來三年將由機器自動化取代人工,比例目標 7 ——事實上,目前富士康昆山廠區工人已經從 2013 年的 11 萬人,銳減到現在 5 萬多人,其他 6 萬人力的工作,已經通通交給機器人去打理。
對照一下郭董的誓言,他說 2018 年要讓機器人取代人工達 7 ,現在才 2015 6 月,昆山工廠的機器人上工率已達五成。這速度,嗯嗯嗯(握拳)。

2011 年:2012 年目標日產千台機器人,生產出總量 30 萬的機器人大軍,3 年內打造 100 萬機器人大軍
2014 6 月:
*
傳鴻海首度導入自家機器人 FOXBOT 為蘋果生產 iPhone 6
*
郭台銘將機器人納入「11 屏、3 網、2 雲」中的第 10 屏。
2014 9 月:郭台銘表示,富士康正在開發下一代機械手臂,研發機器人應該在明後年有突破。
2015 1 月:鴻海機械人生產中心山西晉城廠,已成為中國最大機械人製造基地,拋光打磨機器人每年產量超過萬台。
2015 2 月:
*
郭台銘喊話未來 3 由機器自動化取代人工,比例目標 7 成。
*
為日本軟銀代工製造的 Pepper 機器人預購掀熱潮。
2015 5 月:富士康邀請媒體參觀自動化成果,其廠區工人已經從 2013 年的 11 萬人,銳減到現在不足 6 萬人






4 則留言:

  1. 郭董,請問您佬,誰消費?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樣講,郭董聽不懂啦@
      要說

      郭董,誰有錢買你產品?

      刪除
  2. By SuSan
    只是機器而已,不像是人.機器取代人工,幾百年來一直都在進行.
    我比較好奇的是機器的學習能力.改變結果和改變邏輯思維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
    如何建立思考模式又是另一個層次.這方面的論述不多,或許是機密?

    回覆刪除
  3. 生育率長期低於人口替代水準,導致少子女化,勞動人口將減少,對經濟有負面影響。自動化生產填補減少的勞動力,取代部分人力,是因應方式之一。勞動力應提升素質,用於規劃、設計、生產、控制各種自動化設備,充分發揮人類的智慧。而非與機器搶工作。By Neemeing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