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戰略武器,是「我有你沒有」、「你敢我也敢」,而不是「我用」。
所以,有用的紙老虎,是對沒有紙老虎的人說的。
中國航母是紙老虎嗎? 端傳媒Maverick 20170505
美軍「核動力之父」李高佛上將在1982年被問到假如跟蘇聯開戰,美國航母能生存多久,他的經典答案是「大約兩日」。
1996年3月,台灣首次直選總統,中國大陸試射導彈試圖阻嚇,美國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到台海,最終解放軍偃旗息鼓,李登輝也當選總統。這是中國近代吃下航空母艦苦頭最重的一次。21年後的4月,中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下水,不同於收購後改裝的遼寧號,001A 型航母的意義在於中國踏入可持續的航母世代。可是與大陸群眾的雀躍對比,美國評論大撥冷水。說到底,中國的兩艘航母跟美國相比,究竟怎麼樣?
這個問題表面上很簡單。如果比併大小、艦載機數目、機種、作戰效能,001A 全不如美國。001A 及遼寧號的滑跳甲板,限制了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只能在燃油和載彈量上取捨,普遍做法是滿載彈藥,起飛後由僚機空中加油,但代價是調動戰機作加油機,進一步減低捉襟見肘的戰力。相反,美國航母擁有蒸汽彈射器,福特級更使用電磁彈射,戰機的彈、油不受限制。而滑跳甲板更致命的限制是無法使用定翼預警機,只能搭載預警直升機,可是在雷達效能大減下,變相令艦隊少了一對耳目。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有文章討論「中國航母是終極武器還是紙老虎」,得出的結論仍需數十年時間追上美國。
不過以單純的二元對比,卻未免過度簡化。1996年那次台海危機中,中國吃過美軍兩艘航母苦頭後,近年專注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 Access/Area Denial,簡稱A2/AD)策略,紙上談兵來說是由東風 21-D 反艦彈道導彈負責對付航母、號稱可對付隱形戰機的 S-400 防空導彈在沿岸劃出400公里的防空圈(註一)、長航程的殲20隱形戰機攜帶遠程空對空導彈(網傳照片推測)對付後方預警機及加油機,減低對方武力投射範圍,擴展自身主場優勢,理論上有一定阻嚇力。在A2/AD戰略下,作為兵力投射工具的航母效益並不大。再大膽推論下去,若中國航母的假想敵不是美國航母,兩者比較便毫無意義。
因此,真正的問題應該是中國航母志在何方?
中國航母志在何方?
美國海軍戰略學者馬漢在1890年出版了《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他提出一國的偉大在於能否控制海洋,海軍的目標除了打勝仗,也在於和平時期保護貿易航線,控制交通咽喉。這理論影響巨大,使美國擺脫孤立主義,德、法亦着力建設強大海軍。「海權論」到今天仍然適用,中國在2015年有超過八成的石油由印度洋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再運往中國,確保此運輸線暢通顯然是中國未來首要目標。中國近年先後在印度洋沿岸國家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緬甸等國家建設港口,期望建成陸路運輸線,假如在泰國建成貫通南海與印度洋的克拉運河,更可大幅減低對馬六甲海峽的倚賴。此舉先在2005年被美國國防部形容為「珍珠鏈戰略」,而近年的術語,叫作「一帶一路」。不過無論叫珍珠鏈還是海上絲綢之路,廣闊的印度洋還是需要海軍巡航,航空母艦延伸的作戰範圍正適合不過,而且對未來擁有兩艘航母的印度也有足夠威懾力,打起來亦有勝算。
在 001A 下水後,有大陸分析指將來可與遼寧號一南一北,對台灣形成鉗形攻勢。事實上,兩岸軍事實力差距愈來愈大,大陸若武力攻台,第一擊以導彈飽和攻擊摧毁台灣空防最為合理,若中國航母要前往台灣東岸「圍殲」,必須通過北面的宮古海峽或南方的巴士海峽,難以隱藏行蹤。沒有奇襲效果,賭的就是美國不敢軍援台灣(美國在贖罪日戰爭展開「五分錢行動」軍援以色列,雖沒有參戰,但空運彈藥外,還有美軍戰機換上以軍標誌,抵埗後即由以國機師接手直接開上前線)。若然美國真的動手,則擁有西太平洋的戰略縱深,以及關島和日本基地的支援,相反中國航母退路受限,戰略上相當不利。大陸欲「以武促統」,刻下難題反而是兩棲登陸能力不足,但在此不贅。
中國航母未來另一部署熱點是南海。其九段線主張包括當中大部分海域,目前已在美濟礁、永暑礁、渚碧礁人工島建造跑道,最新衛星照片顯示上面新建了疑似導彈陣地或機庫,連同其餘四個島礁,中國在南海已有七個據點。以馬漢在「海權論」中論及,位處中央的島嶼最具戰略地位,扼守交通要道,也可阻止對手盟友合圍。南海中的人工島享有類似優勢,但其決定性的價值,在於製造了永久存在的既定事實。奧巴馬(歐巴馬)政府幾年間除了幾次派軍艦執行「自由航行任務」,也沒有其他選項,而特朗普(川普)現在倚靠中國解決北韓核問題,短期內更不可能在南海有大動作。當然軍事上來說,島礁無險可守,難以打持久戰,航母可以作為輔助,但論「止戰」的戰略價值,一艘航母不如一個島礁。
南海更像航母往外的跳板,而非讓它成爭奪海權的主角。
航母是一個2000多人的海上城市,機師訓練、人員管理、甲板調度、補給整備流程等是只能從漫長實踐中學懂的know how,艦體和艦載機能山寨,但人的質素卻不能。
成為海洋強國的兩大難題
中國海軍由「近海防禦」走向「遠洋護衛」,目前兩艘航空母艦只是開始。消息指第三艘航母已經在上海動工,而且是採用彈射器的美式超級航母設計,第四艘則會是核動力,甚至電磁彈射。不過中國若要真正成為海洋強國,只要航母並不足夠,還有兩大難題需要解決。
其一是訓練:
中國造艦被形容為「下餃子」,去年至今入役的 052D 驅逐艦兩艘、護衛艦 054A 型有四艘、056 型有九艘。剛過去的12月遼寧號「環台」訓練時,七艘護航艦艇年齡平均不到四年,另外還有一艘054A 荊州號服役不到四個月便遠航歐非澳洲訪問。美國海軍中將 Tom Rowden直言難以理解,嘲諷該艦「連濕紙袋也衝不出」。不過,他認為新艦在正式執勤前,「船上男女應100%信任這艘船,以及知道它可做到什麼」,卻是必須認真看待的管理哲學。
筆者聽過一個講法,只需看一個機師降落便知出身自海軍還是空軍:緩緩的輕着陸是空軍,重重摔下跑道的是海軍。海軍機師要降落在300米不到的航母跑道上,而且要準確的勾着甲板的攔阻索,難度就如在海中心找一粒豆。如此嚴苛的技術要求,表示失事率同樣地高,美國海軍與陸戰隊花了39年才讓失事率降至與空軍相同,損失2.2萬架軍機及8500名空勤人員。至於俄羅斯去年派出遼寧號的姊妹艦庫茲涅佐夫號空襲敘利亞恐怖分子,結果它在這項服役27年的首次任務中,兩度因為攔阻索故障而引致墜機,更因此要將艦載機隊移往陸上機場。
航母是一個2000多人的海上城市(美國超過6000人),機師訓練、人員管理、甲板調度、補給整備流程等是只能從漫長實踐中學懂的 “know how”,艦體和艦載機能山寨,但人的質素卻不能。當中最困難的航母起降訓練不能只在陸上模擬,必須在艦上熟能生巧。遼寧號成軍四年,目前有40名合格飛行員,只比一支艦載機聯隊稍多,若以兩艘航母計,則最少要三隊。此外還有艦隊配合、後勤支援、與陸空軍聯網作戰等,雖然有美國前車之鑑,但仍要慢慢摸索。
其二是後勤:
航母從來不是作為一件獨立武器使用,而是配合一整個戰鬥群作戰,戰鬥群背後是最重要的後勤補給體系和基地。遼寧號與 001A 均是常規動力,油料限制了作戰距離,但其實美國的核動力航母也需每數天補給,畢竟作戰群其他船艦也是常規動力,飛機更是耗油,人的肚子也不是核動力。此外人在海上難免苦悶思鄉,長時間部署亦要適時上岸休整。因此中國的下一步棋便是拓展其海外基地。
自2008年開始,中國26次派出艦隊在亞丁灣展開反海盗護航任務,為配合後勤,已在非洲吉布堤建設補給設施。雖然中國強調吉布堤並非軍事基地,中資興建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亦為商用,但讀者並不善忘的話,當年遼寧號前身瓦良格號由香港商人從烏克蘭買下時,宣稱用途是海上賭場⋯⋯所以我們拭目以待吧。
兩強對碰航母亦非必勝保證。美軍「核動力之父」李高佛上將在1982年被問到假如跟蘇聯開戰,美國航母能生存多久,他的經典答案是「大約兩日」;中國大力發展A2/AD戰略,亦證明航母戰術上並非萬能。可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世界強權間發生武力衝突的機會成本太高,中國航母在承平時期的外交影響力也許比戰時的戰鬥力更重要,是否紙老虎大抵並不要緊,有些東西只要存在便有價值,只要嚇得到人,誰都是好老虎。
所以台灣的生存之道在於,
回覆刪除你敢靠近就知死了,
好膽試試看!
這是玩底線
刪除問題是發展
潛水艇 vs. 航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