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史丹福送美國學生去清淨北京空氣?
孔子學院,大概又硬又沒錢了吧?
○()
史丹福大學交換生計劃始於2004年,每年提供20至30個名額讓史大的本科生參與。初時參與率高,名額均能全部填滿;惟近年卻持續下降,至去年春天更只有8人報名參加。校方早前為吸引學生報名,已取消原來普通話作為參加計劃的必要語言要求,惟報讀人數依舊低迷。該校「Bing海外留學計劃」負責人表示,以往的海外交流計劃只要取消當地語言要求,報名率會上升,然而這次卻沒任何效果。
讀電腦科學工程的學生傾向赴德國交流,因當地交流附帶實習;對環球服務業有興趣的學生則選南非;而赴京的交流計劃的吸引力相對遜色。據悉該校正尋求在北京以外的中國城市設立交換生計劃,惟暫未有具體詳情。有網民認為,這是對中國海外軟實力的打擊,也有說法稱該校應選霧霾較輕微的中國城市作交流計劃目的地。
2015新年伊始,斯德哥爾摩大學關閉歐洲首家孔子學院的新聞使關於孔子學院的討論持續升溫。事實上,歐洲關閉孔子學院的大學不止斯德哥爾摩一家。法國里昂孔子學院成立於2009年,法方由里昂第二及第三大學聯合承辦,中國的合作高校是中山大學。
從2012年9月起,漢辦因無法容忍里昂第二及第三大學對其孔子學院學術研究以及教學自由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的堅持,開始調整政策,並對法方採取強硬態度。漢辦提出建議,讓里昂孔子學院參與里昂第三大學中文系相關學位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但法國公立大學的學位課程教授屬於公務員範疇,必須經過法國相關國家委員會的批准才能任教。
雙方開始在教學內容、運營方式以及資金問題等方面出現分歧和矛盾。漢辦一直以「削減經費」來試圖改變法方立場。雙方無法達成共識,2012年11月,漢辦主任許琳直接要求法國里昂孔子學院的相關負責人辭職,並在沒有任何警告的前提下單方面中斷了資金的提供。
在2013年9月23日,法國里昂第二及第三大學中斷了與中山大學合辦的里昂孔子學院,這是法國第一家與漢辦中斷合作的孔子學院。
漢辦官網顯示,自2004年11月21日在韓國首爾成立全球首家孔子學院起,到2014年12月7日,全球共有475所孔子學院。
2013年秋天到2014年夏天,在加拿大和美國引發了社會各界關於孔子學院的廣泛討論。爭議焦點主要集中在孔子學院是不是中國政府推行意識形態的工具,以及孔子學院是否干涉了海外合作學校的學術自由。
一些相對來說沒有任何傳統或缺乏中國問題研究教學經驗的大學,也許更容易接受孔子學院。因為很多學校把孔子學院當做沒有充足資金獨立開設中國問題研究的「權宜之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