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06-09

美國人在台灣大選中的攪局○林登峰 at 民報 (2015.06.09)

Comment
「攪局」,是價值判斷。「介入」,是中性描述。
介入,是為管理風險。誰會獲利?不明確。

Though the US Constitution vests the power of foreign relations and war in the Congress, it is the administrative branch that makes daily decisions and responds to contingencies. 
Therefore, rather than carrying out foreign policies, the legislative branch supervises only.  After all, it is no expert at war, which involves all forms of battles from traditional armed conflicts to cyber-attacks.

When referring to the US government’s behavior in foreign engagements, the author used the word “meddling,” which involves subjective value judgment.  “Interference” might be a neutral and better word.  In fact, all countries have to interfere in regional situations to manage risk, though few can tell for sure who will eventually benefit from the interference.

In terms of the speculation of the US interfering with Taiwan’s 2008 presidential election, it is beside the point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true.  Real or false, the speculation took effect, and Frank Shieh, DPP’s presidential candidate for 2008 Campaign, lost by a wide margin.  The one who benefited from Frank’s moves was MYJ.

The author mentioned that MYJ crossed the US’s red line in 2011 by raising “One Country Two Areas.”  Nevertheless, the National Unification Council, which has ceased to function, raised “One Country Two Areas” in 1990, and the concept was incorporated as a legal concept in “Act Govern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Taiwan Area and the Mainland Area” of 1992.

The way I see it, the US support for KMT is based on her global strategy.  KMT was not only a proxy occupying authority, but the head of a Chinese government-in-exile on Taiwan.  The dual hats give the US and KMT the ample room for ambiguity games.  It is revealed in the diplomatic telegrams file of 1949 in FRUS.


Did Eric Chu, the chair of KMT, make an even more disastrous mistake echoing Xi Jin-ping’s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belong to one China”?  We have yet to know the details.    Revised on 20150610


美國的外交權與戰爭權,雖然好像國會在掌握,但行政權(白宮)搶得很凶,從戰後就是這樣。這是政治學的常識。
現代「戰爭」面貌很多,從武裝衝突到網路攻擊,不是國會能夠完全掌握的。因此,行政權有極大的優勢。國會,不是以外交或宣戰的理由介入行政部門的「外交或戰爭」範圍,而是以「監督」這無可挑剔的民主理論為之,可見一斑。

虛虛實實,真假難辨。但是,消息雖假,「效果」是真。怎樣論斷?不用論斷。
所以,作者說2008年「謝不但沒有切割陳水扁,還用公投綁大選」是「公然給美國難堪」,但「效果」是讓自己以「大幅差距落選」。

文末輕輕的講到「一國兩區」,從而斷言馬「踩到美國紅線」。這要重講。
1.  因此,國統會時代早就出現的「一國兩區」,根本不是問題。問題在別處。
2.  美國支持國民黨,是因為在全球大戰略上,K除了是受託佔領當局的身分外,還是中國人流亡政權。玩起曖昧來,很無拘無束的。去看FRUS電文的《福爾摩沙 ‧ 1949》就知道了。
3.  朱立倫的使用了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的法律用語「兩岸同屬一中」,比起馬英九的「一國兩區」嚴重或不嚴重?
真相還沒出來!


美國人在台灣大選中的攪局○林登峰 at 民報 (2015.06.09)
無可諱言,美國人2008 2012 的台灣大選中,都曾經相當深入加進攪局。很多台灣人都很相信那些都是美國政府在後面操縱。不管美國政府怎麼否認,都不相信。

不過台灣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假的東西特別多。政治上,國民黨繼承中國五千年的傳統,造假的工夫更是青出於藍。台灣人(尤其是台派的政治人物)常常被騙得團團轉。讓人感慨。

美國過去的信用也不是特別好,也有干涉別人內政的前例。不過美國是一個民主的國家,他們的人民意見也特別多。並且,並不是所有美國人都代表美國政府。更重要的是,美國干擾外國內政是有一套固定的SOP。只要瞭解這個SOP,相信就可以很快辨別出那一個是代表美國政府,那一個不是代表美國政府。

Iran-Contra Affair
Iran-Contra Affair 是近幾十年來美國對外干政最著名的例子,報導也最多。我們只要瞭解一下這件事的過程,相信對於美國對外干政的SOP一定會更有體會。另外,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台灣其實也牽涉在內,只是當時因為是蔣經國專政時期,就是有人知道也不敢報導。

Iran 是指伊朗,Contra 是尼加拉瓜的游擊隊。Iran-Contra Affair 就是一樁和伊朗及尼加拉瓜的游擊隊有關的醜聞。

1970 年代後期,尼加拉瓜的政府本來是一個很聽美國的話的專制獨裁政權。一些不滿的尼加拉瓜人就組了一個叫做Sandinista 的組織把政府推翻,組成了新政府。到了1980年初期,那些被推翻的政府的一些官員就組成了遊擊隊 (就是contra)來對抗新政府。

當時的新政府是主張要照顧弱勢及窮人,相當的左傾,又因為美國以前一直支持獨裁政權,也相當反美。
美國在拉丁美州的中央情報局(CIA)的人看到新的尼如拉瓜政府變成反美,也很不爽,就開始支持遊擊隊,說他們是反共, 提供金錢和武器,要推翻新政府。

不過美國有一些人(以宗教及人權人士為主)對於這種美國到外國干政的做法,相當不以為然,跑到國會投訴。美國國會討論後,並沒有譴責中央情報局,只是通過一個決議,要求中央情報局以後有在外干政的事,一定要事先向國會報告。

但是中央情報局並不是特別乖的單位。到了1984年國會就發現有時他們隱滿了一些活動 。國會一氣之下就通過法案,禁止中央情報局的人把錢或武器提供給游撃隊。

中央情報局的人還是很支持尼加拉瓜的游撃隊,但是沒有武器又沒有錢要怎麼打戰?他們想出了一個異想天䦕的方法:找台灣政府出錢。

當時是蔣經國當政,台灣剛和美國斷交沒有多久。許多國家也陸續和台灣斷交,台灣也很緊張。所以尼加拉瓜新政府一成立,台灣政府馬上承認,並且各種援助馬上過去。現在美國要敲竹竿,要改府捐錢給游擊隊,當然非常不願意。可是台灣很多事情是靠美國,也不敢得罪美國。

最後蔣經國政府捐了一些不樂之捐。可以想見尼加拉瓜的政府軍和游擊隊在打戰用的槍砲彈,可能都是台灣大頭出的銭。

當時台灣負責和美國連絡的錢復,現在應還在台灣。

中央情報局的人看到台灣人付錢付得很不甘願,就想出了一個更精彩一石三鳥的計劃:賣武器給伊朗。

當時伊朗和伊拉克正在打戰,不過伊朗已經快打不下去了。因為伊朗曾經和美國交惡。西方各國都不肯賣武器給伊朗。他們已經打仗打到快沒有彈藥了。當時美國的國安局的人就偷偷把一些武器的賣給伊朗。因為是非法的,賣得特別貴,非常賺錢。然後他們把賺得的錢拿去給尼加拉瓜的游擊隊。

這樣就可以達到好幾重的目的。首先,伊朗和伊拉克都是美國不喜歡的國家,現在等於鼓勵他們繼續打仗。第二,中央情報局可以不用自己出錢來支援尼加拉瓜的游擊隊。最後,他們也可以不用再找出錢出得很不甘願的台灣。

不過這件事情進行不到兩年就被美國國會發現。他們馬上把中央情報局和國安局的人叫去問。一開始,大家都否認。但是國會很快的就找到證明,他們只好承認。

最後,總統雷根出面向全國道歉,國家安全顧問 John Poindexter (相當於台灣的國安局長)自己請辭,負責統籌這件事的國安局官員 Oliver North 被總統以欺騙國會為由,下令解職。許多和這件事有關的官員也都被特別撿查官起訴。

不管是被解職還是被起訴,所有最重要的理由都是欺騙國會。但是並沒有人提到是因為干涉別人的國政

這件事在美國引起了很久且很多的討論,對於美國外交及中央情報局的運作影響深遠,一直到現在。

很多人很同情被解職官員 Oliver North,認為他做那些事情都是為了美國的利益。現在不但沒有工作,連退休金都沒有了,對他相當不公。

但是什麼是美國的利益呢?誰能夠決定什麼是美國的利益?國安局或中央情報局的人就能夠決定誰是美國的敵人嗎?如果不行,那麼總統批准的可以嗎?

雖然在實際上常常以總統核可為準,但是嚴格來講還是有問題。美國憲法規定,總統並沒有權力對外宣戰,只有國會有權。所以總統事實上是沒有權力決定誰是美國的敵人,只有國會才能

所以那之後美國如果要對別的國家從事不友善的行為,一定要先向國會事前報告。所以當時有參與這件事討論的參議員甘迺迪就親自對我說美國決定外交政策的是國會,不是總統。(請參見臺灣2012大選美國支持誰?

2012年英國「金融時報」事件
2011 年蔡英文訪美時,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不具名的美國資深官員說,歐巴馬政府擔心若蔡英文當選,可能升高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當時負責對台事務的國務院助院亞太助卿 Kurt Campbell 向國安局查證後馬上打電話給在國會外交委員會的議員,向他們保證那個消息絶對是假的。第二天,一個台灣連線的參議員(名字我忘記了)召開記者會,他向大家説,Kurt Campbell 向我保證那個消息是假的。

非常有趣的,第二天美國的幾個大報都報了這個記者會。但據我所知,台灣沒有一個報紙報導。如果暸解Iran-Contra 事件的人就知道,如果向國會説慌是會沒頭路和沒退休金的,這個記者會當然是有意義的。但是對於台灣的記者來說,一個國會議員算老幾?這種保證有什麼意思?美國人真奇怪(其他的理由請參見臺灣2012大選美國支持誰?)

這是文化的差異,也是因為台灣人對美國的不瞭解。

2008年包道格事件
塔克教授在她所寫的台美歷史的書中談到民進黨政府和美國的交惡。她認為最大的問題是文化的差異。我自己不全然同意,但是有時也不得不搖頭。

她談到阿扁好幾次當著包道格及小布希的個人代表面前說他們說的不是小布希總統的意思,他們說的不代表美國政府的意思。他還稱他們是Panda Hugger (擁抱貓態的人)。坦白講,我不住台灣,對於阿扁瞭解很少。阿扁會說這種話嗎?他會用英文罵人嗎?我實在半信半疑。不過他和美國人的關係非常不好是毫無疑問。 像「一邊一國」,美國人不管是公開還是私下,都沒有人有異議。美國人是對他的決策過程很有問題,他卻以為是對他的政策有問題。扁政府和美國政府兩邊的對話可以說是雞同鴨講,完全無法溝通,實在是讓人看不下去。不得不承認是文化差異。

2008年台灣大選,謝不但沒有切割陳水扁,還用公投綁大選。「公投綁大選」正是引起美國和阿扁交惡的主因。謝這樣做可以說是公然給美國難看,等於是公然向美國嗆聲,也宣示他不但不會切割阿扁,還要繼續阿扁的政策。美國和台灣外交有關的那一些人怎麼會吞得下這口氣?所以後來有(在台灣被阿扁羞辱的)包道格出來表態公開支持馬英九。選後,包道格和美國政府都聲明包道格不代表美國政府。不過,許多和美國外交有關的像智庫的非政府人士都紛紛出來公開表示「鬆了一口氣」。他們無法想像台美之間繼續的對衝。

如果瞭解這事的前因後果,就能瞭解為什麼今年卜睿哲在蔡英文被正式提名後所說的,蔡英文面臨的第一挑戰是顯示她不是陳水扁。這其實是很多美國人的想法。蔡英文後來說他不是陳水扁,也不是馬英九,我相信有部分原因是說給美國人聴的。

馬英九及藍軍碰觸了美國的紅線
美國在克林頓總統後期,因為中國在台海試射飛彈及美國的航空母艦群來台灣巡戈。他們䦕始擔心會和中國會因為台灣有直接武力衝突的可能。所以有後來要安撫中國的三不政策及反對李登輝的兩國論。

當時任AIT主席的卜睿哲尤其極力主張減少不必要的挑釁provocation) ,甚至寫書宣楊這個主張想法。反對李登輝的兩國論就是最清楚的一個表徵。

不過在他之前也當過AIT主席的李潔明和阿米塔及等許多在國防部和國務院的高級官員卻對克林頓政府這些做法非常不以為然,嚴詞批評。他們並共同發表了共同聲明(Armitage-Nye Report),要求和中國的關係應要平衡(請見美國重新再平衡是要平衡什麼碗糕?)

這些主張要平衡的並沒有主張要挑釁,只是他們的重點是中美的關係要平衡。

2000年以後,從阿米塔(副國務卿)到希拉蕊(國務卿)一直到目前的當政者,基本上都是主張要平衡的。主張不挑釁的並不是當權者。他們完全沒有理由希望台灣更向中國傾斜。

2011年九月初,馬英九提出了將來要和中國談「和平協議」,蔡英文馬上跳出來反對。雙方開始公開的互相對嗆。不過非常奇怪的,過了沒幾天,馬英九方面忽然鳴金收兵,完全不再提這個議題2012年的412日美國國務院「資深官員」(我相信是國務院亞太助卿 Kurt Campbell) 找了聯合報駐美特派員去「獨家專訪」。他説「我們實在不懂『一國兩區』的意涵,也期待台灣方面能有好的解釋。」他並說「實在沒有必要去談什麼『和平協議』。」

如果瞭解美國政府運作方式的,相信就可以推算出20119月,應該是美國出面反對,馬英九才不敢再談兩岸「和平協議」。事實上,也只有美國的反對,這幾年馬英九政府才可能絕口不再談兩岸「和平協議」,不管中國怎麼明示或暗示,都沒有改變。朱立倫當然也應知道這件事,也絕口不兩岸「和平協議」。洪秀柱還在談「和平協議」,因為她是完全的局外人

非常奇怪的,過了沒有幾天,聯合報竟然把這刞新聞從自已的網站中刪除掉了

馬英九碰到了美國的紅線!講「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美國勉強還可以接受,因為台灣還是一個國家。但是一國兩區?那是什麼?那台灣關係法還可能存在嗎?

事實上,這是近年來我所見到唯一由美國政府介入台灣大選的攪局。但是是私底下進行的,不是公開的。

其他的攪局都是個人的行為

美國是一個民主的國家。他們的官員是禁止介入外國的選舉的。只有國會議員及退休官員才可以表態。

當國會負責外交的外交委員會的主席公開表態支持蔡英文時,執政當局是不可能會公然,或私底下,表態反對蔡英文的。那是對美國的歷史無知,也是沒有常識的說法。


5 則留言:

  1. 一,過度簡化了問題,將所有責任往扁身上推的文章,這樣的論斷有個好處,只要扁(或扁團隊)不存在了,事情將會一切美好。但實情真的如此恐怕有很多疑問?觀察包道格任期,從頭到尾都是他帶著對DPP的敵意來任職甚至刻意扭曲台北的話給華府,怎麼會是扁羞辱包道格?如果不刻意去看包的代表身分,不知情的還以為他是KMT派駐美國的政黨代表。

    二,搞混了內閣與總統制的差異,只部分解釋了美國法律規定的應然,但並沒有找出政治運作的實然(比如宣戰權雖然在國外,但真的從事執行運作評估的絕對是行政權,國會只是一個核准的圖章而已),更何況外交權從來都是總統的行政權,不能因為有監督權就當然視為國會的權力,這是層次不同的權力分立問題。熟知運作的人如果真的以為所有干涉行為都是個人行為與行政當局無關,恐怕是天真過了頭。

    三,尼加拉瓜跟伊朗都是聯合國會員國,台灣根本連國家名義都不是,這個前提要先分清楚。因此要定義何為干涉他國內政,恐怕台灣連資格都沒有,國會又有多少介入監督的空間?這也是一個疑問。不過話說回來,AIT本來就是一個民間機構,人員的所作所為當然都算是民間人士個人作為,美國行政機關要如此解釋也不是不可以。

    四,島內代理人一切都是政治實力決定,當KMT在島內喪失了代表性與政治實力,又有一個繼起可以完全配合美國遊戲規則的新代理人,美國還要老K幹嗎?這跟馬有沒有誇越紅線其實已經沒差。因此觀察美國對台灣政治干預的程度多寡,除了配合度高低,島內政治實力代表性高低也是一個因素(扁兩屆任期都算少數政府)

    回覆刪除
  2. 記得阿富汗,就是有一個外交委員會參議員的支持,加上CIA的行動,一搞就是10多年。HBO有播出。

    回覆刪除
    回覆

    1. 《蓋世奇才》(Charlie Wilson's War)
      非常好的電影,我指的不是藝術價值

      刪除
  3. 我聽過一個說法不知道是真是假,與其怪罪阿扁無法解讀美方訊息,還不如怪罪美國各方給阿扁各種混亂的訊息。

    回覆刪除
  4. The thinking behind the US's propping-up of Ma in the run-up to 2008 and 2012 was probably that an unadulterated "Chinese Nationalist" ROC with a KMT candidate in the driving seat had better chance than a "localized" Taiwanese Nationalist" ROC to collapse as it should have years ago already.

    The inclusion of Taiwanese political elites in the ROC harlequinade has already been delaying the demise of "Chinese Taihoku" by twenty-five years now. As a trusted Taiwanese commenter never fails to point out in his comments, the mission entrusted to MYJ by his handlers in Washington is to decommission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regime by 2016.

    And if you add all the ignominies he has been ladling out over the years at the society of Native Formosans high and low, you must admit that the man outdid himself in imposing his brand of "White Terror Lite". Unfortunately, the savages of Formosa have long been pacified. They can take that much when they should rise up to tell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where to go. Short-Sights local political elites are the first to bear the blame for their spinelessness.

    Now I worry Ma will be unable to complete his mission. But he is not to be blamed for that failure. Ma never disappoints. The local political elites do.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